学术投稿

女性生殖道人型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张志云;李永双;冉灵芝;林定庄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 人型支原体, 感染危险因素,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前庭大腺炎, 预防对策, 流行因素, 盆腔炎, 感染率, 措施, 产后, 病原
摘要: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可寄居于人的生殖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可引起盆腔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庭大腺炎、产后热等.1近几年,MH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其流行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肌炎合并蕈样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背部、臀部斑片、斑丘疹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臀部出现暗红色斑片、斑丘疹,瘙痒,疼痛,曾在外院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缓解.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宋丽新;赵丽萍;赵卓;王良民;张士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第二代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中枢安全性研究进展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是对症治疗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以及瘙痒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其镇静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已被相对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所替代.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无镇静、抗胆碱能作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该药能够在外周组织有效阻断H1受体,但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的作用.本文就非索非那定中枢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蕈样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8年,结节、肿瘤3年于2010年1月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后背出现一手掌大片状红斑,微痒,后逐渐扩散到面部及躯干、四肢,呈泛发性红斑、丘疹,表面覆糠状鳞屑,瘙痒明显.

    作者:于秉伦;王瑞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甲砜霉素甘氨酸酯静滴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C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0.5g静滴,2次/d,共14 d,治疗12例GPP患者.结果:12例GPP患者平均脓疱全部消退时间为4.00±1.86 d,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4.08±2.15 d,患者无不适,实验室检查多转为正常.结论: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疗难治性GPP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无严重毒副作用,为治疗GPP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庆利;张莉;刘雯;杨志勇;陈晶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性病恐怖症的临床分析、心理治疗与护理

    性病恐怖症是由于受到不正当宣教或对有关性病书籍的一知半解或由于不洁性交史而产生的对性病强烈恐怖并伴有面色改变、心慌、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回避行为的一种心理障碍.

    作者:杨立娟;赵晓秋;邵宇飞;张雁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阴囊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阴囊多发性无痛性结节10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阴囊部位出现数个皮色绿豆大丘疹,质韧,无自觉症状,未予处理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形成多个质硬的结节,部分结节融合成斑块.

    作者:刘排;陈浩;张韡;孙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期IgA天疱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停经27周,全身反复起红斑、水疱,伴瘙痒2个月就诊.皮疹初起为前胸后背的小片状红斑,中央水疱,水疱破后可结痂,结痂脱落后遗留色素沉着,伴明显瘙痒.后红斑、水疱、结痂反复发作,呈环状向外扩展.

    作者:刘雯敏;杨安波;李圆圆;陈腊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梅尼埃氏综合征合并耳部带状疱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左耳部疼痛5天,红斑水疱3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遂在附近诊所就诊,诊为“梅尼埃氏综合征”,给予眩晕停口服,并使用扩张血管药物静滴,无好转,仍觉头晕,恶心.

    作者:曾山鹰;李艳秋;万慧;林利虹;杨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疱疹样天疱疮1例

    疱疹样天疱疮是天疱疮的一种异型,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疱疹样天疱疮.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建筑工人.因周身红斑水疱伴痒2个月来诊.

    作者:权锦花;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下外生骨疣2例

    临床资料例1男,21岁.左拇趾甲下增生物2年,于2008年2月20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拇趾甲缘下一绿豆大增生物,质地硬,无疼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伴疼痛,遂来我院.

    作者:杨定彬;杨学军;毛玉;黄淑琼;张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维A联合卡泊三醇与地奈德序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阿维A联合卡泊三醇与地奈德乳膏序贯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和住院病人.

    作者:甯伯勤;麻林玖;谭昌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右股内侧褐色皮疹、水疱9年.患儿出生后3、4天全身皮肤出现散在不一的红色斑丘疹,随后皮疹处出现黄色水疱,破溃后留有灰褐色斑,呈条状.曾于2003年7月3日就诊我科,就诊时患儿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二便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抽搐.

    作者:秦晓明;孔雷;吴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UVB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关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确定UVB对皮肤成纤维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用150 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β-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含量.结果:150 mJ/cm2 UVB照射后β-微管蛋白含量逐渐降低,波形蛋白逐渐升高,α-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改变不明显.结论:在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过程中,β-微管蛋白和波形蛋白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浩翔;闫言;李莉;曾跃平;王宝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致病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寻找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GJB6、GJB2和CTSC突变基因.方法: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GJB6、GJB2和CTSC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查找有无突变.结果:候选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GJB6、GJB2和CTSC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本研究中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发病无关,致病基因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占想;宋亚丽;陈楠;王震英;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9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人类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以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体为特征.1 200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对于SLE分类标准的修订中,更加突出显示了免疫学标准,其中包括:ANA的滴度高于实验室参考标准(LRR),抗ds- DNA抗体的滴度高于LRR,抗Sm(+).

    作者:张玲;王正芳;郭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裸鼠脂溢性角化病造模初探

    目的:评价体外皮肤移植法建立脂溢性角化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裸鼠背部一侧掀起约10 mm×10mm的全层皮瓣,将制备好的10 mm×10 mm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块移植于创面上.观察裸鼠移植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大体形态学变化,观察至1个月后将皮损切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后观察皮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20只裸鼠中有15只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脂溢性角化病样皮损(15/20,75%),组织学上与人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态相一致.结论:体外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移植的裸鼠模型建模方法可靠,能比较真实地模拟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学形态,可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研究提供平台.

    作者:陈明;盛晚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维A联合干扰素封闭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阿维A胶囊联合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治疗多发性跖疣40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7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跖疣的诊断标准,且疣体数目≥5个.

    作者:梅册芳;温景;林宝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核菌素试验接种部位出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因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半月于2010年3月18日来我所就诊.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T36.8C,BP 115/80 mmHg.

    作者:何显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阴囊激素依赖性皮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的门诊病人,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资料完整病例93例.治疗组47例,平均年龄24.5岁(9-68岁),病程1个月~3年;对照组46例,平均年龄25岁(10~ 67岁),病程3周-3年.

    作者:陈晓旭;陈国羽;党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麻风病人心理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麻风病人心理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研究的情况来看,麻风病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是大样本的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研究仍然比较缺乏,其实际的流行情况及其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在麻风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陆续发现了一些内外界的影响因素,但结果并不一致,可以证实的是麻风病人心理障碍的发生是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麻风病人心理卫生保健方面,麻风咨询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初级,加强对麻风病人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麻风病人心理康复的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王景权;王强;周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