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炎合并蕈样肉芽肿1例

宋丽新;赵丽萍;赵卓;王良民;张士发

关键词:肌炎, 斑丘疹, 外用药物, 臀部, 临床资料, 背部, 斑片, 治疗, 系统, 疼痛, 瘙痒, 检查, 患者, 红色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背部、臀部斑片、斑丘疹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臀部出现暗红色斑片、斑丘疹,瘙痒,疼痛,曾在外院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缓解.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简称NL,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胫前出现大片境界清楚的紫红色硬皮病样斑块,中央呈棕黄色凹陷萎缩为特征.1笔者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翠萍;宋维旭;范文成;颉玉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腋臭患者应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随访3~2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共67例完成随访,创面均Ⅰ期愈合,疤痕细小.臭味清除效果优者64例,良好者3例,没有患者无效或再次手术.并发症有皮下血肿7例,在早期清除血肿后均一期愈合,术后皮下小囊肿15例.所有患者术后都有色素沉着,均在6~ 12月内消失.21例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皮肤挛缩,但随时间全部恢复.结论: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疗效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轻,是理想的腋臭手术方法.

    作者:茅剑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1年1~6月本院皮肤性病专科门诊确诊为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57例,其中女22例,男35例;年龄15~66(37.8±2.3)岁;病程8.4±1.2年.所有患者无肝、肾疾病及电解质紊乱.皮损累及四肢及躯干,皮损面积在1%~30%.

    作者:丁香玉;赵梓纲;郭秀丽;林碧雯;李恒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9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人类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以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体为特征.1 200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对于SLE分类标准的修订中,更加突出显示了免疫学标准,其中包括:ANA的滴度高于实验室参考标准(LRR),抗ds- DNA抗体的滴度高于LRR,抗Sm(+).

    作者:张玲;王正芳;郭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右股内侧褐色皮疹、水疱9年.患儿出生后3、4天全身皮肤出现散在不一的红色斑丘疹,随后皮疹处出现黄色水疱,破溃后留有灰褐色斑,呈条状.曾于2003年7月3日就诊我科,就诊时患儿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二便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抽搐.

    作者:秦晓明;孔雷;吴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UVB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关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确定UVB对皮肤成纤维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用150 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β-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含量.结果:150 mJ/cm2 UVB照射后β-微管蛋白含量逐渐降低,波形蛋白逐渐升高,α-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改变不明显.结论:在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过程中,β-微管蛋白和波形蛋白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浩翔;闫言;李莉;曾跃平;王宝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期IgA天疱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停经27周,全身反复起红斑、水疱,伴瘙痒2个月就诊.皮疹初起为前胸后背的小片状红斑,中央水疱,水疱破后可结痂,结痂脱落后遗留色素沉着,伴明显瘙痒.后红斑、水疱、结痂反复发作,呈环状向外扩展.

    作者:刘雯敏;杨安波;李圆圆;陈腊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肌炎合并蕈样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背部、臀部斑片、斑丘疹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部、臀部出现暗红色斑片、斑丘疹,瘙痒,疼痛,曾在外院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缓解.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宋丽新;赵丽萍;赵卓;王良民;张士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甲砜霉素甘氨酸酯静滴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C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0.5g静滴,2次/d,共14 d,治疗12例GPP患者.结果:12例GPP患者平均脓疱全部消退时间为4.00±1.86 d,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4.08±2.15 d,患者无不适,实验室检查多转为正常.结论:甲砜霉素甘氨酸酯治疗难治性GPP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无严重毒副作用,为治疗GPP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庆利;张莉;刘雯;杨志勇;陈晶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监测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及生殖支原体1,2感染引起.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为了解广西崇左市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近3年我们对3256例NGU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卫国;粱永才;陆小燕;罗小丹;李剑鹏;朱邦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浙江省麻风现症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近年来,卫生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居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严重制约卫生服务的利用.1因此,如何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对于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我省近年来新发病人且完成联合化疗疗程的麻风病人经济负担进行研究,为我省防治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也为国家对这方面的卫生资源投入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谭又吉;汪萌萌;王景权;潘美儿;妙建芬;严良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假体隆乳术3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1年2~5月我们共行假体隆乳术3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33例,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31.36岁.其中乳房发育不良,胸部扁平者17例,哺乳后乳房变小、下垂松弛者16例.

    作者:宋玉芳;郑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第二代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中枢安全性研究进展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是对症治疗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以及瘙痒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其镇静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已被相对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所替代.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无镇静、抗胆碱能作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该药能够在外周组织有效阻断H1受体,但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的作用.本文就非索非那定中枢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腰部肿块30余年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侧腰部两处黄豆大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渐增大.近10年来,皮损增长较快,常破溃渗液.曾在外院行激光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马杰;张晓燕;李青;高立勇;赵建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予以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后分别于3、6个月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结果:治疗6个月后,多西环素治疗组痊愈7例,有效3例,有效率78.57%;苄星青霉素组痊愈5例,有效3例,有效率61.23%;阿奇霉素组痊愈2例,有效2例,有效率36.36%.多西环素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P<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万军;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他克莫司联合罗格列酮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确定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HL37及核因子- 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处于炎性状态,在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采用RT- PCR法检测LL37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中LL37及NF- κ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他克莫司、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NF- κB的表达(P<0.05);二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均较单独用药组更强(p<0.05).结论:他克莫司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增强其对TNF-α诱导的LL37及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翠;刘彦群;魏志平;文晓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Sweet综合征1例

    Sweet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1964年由sweet首先报道,1该病主要特点为发热、疼痛的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升高和对真皮浅层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作者:刘芳;桑红;王雪连;孔庆涛;王高峰;谢其美;邓德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阴囊特发性皮肤钙沉着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阴囊多发淡黄色丘疹、结节13年余就诊于我院.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发生小丘疹渐增大,且数目不断增多,无自觉症状,未诊治.否认局部摩擦和外伤史.既往无代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袁春英;郑荣涛;周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人型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可寄居于人的生殖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可引起盆腔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庭大腺炎、产后热等.1近几年,MH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其流行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志云;李永双;冉灵芝;林定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阴囊激素依赖性皮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的门诊病人,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资料完整病例93例.治疗组47例,平均年龄24.5岁(9-68岁),病程1个月~3年;对照组46例,平均年龄25岁(10~ 67岁),病程3周-3年.

    作者:陈晓旭;陈国羽;党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