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维斌;许霞
我科于1999-2009年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4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35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3.5:1.年龄:10~75岁,平均43岁.红皮病型银屑病初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38岁(10~63岁).从寻常型银屑病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平均时间为11年(4周~40年),红皮病病程:12天~5个月,平均28天.
作者:陈海亭;赵晔;王傲雪;张蕴颖;涂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破坏性皮肤溃疡,局部疼痛,病因不明,常合并有其他疾病.1现报道1例坏疽性脓皮病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以面部、四肢丘疹、结节、水疱、溃疡伴疼痛1个月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因感乏力、纳差、咳嗽,四肢起丘疹,在当地医院查血象提示三系减少,后在郑州某医院血液科.给予抗感染,刺激骨髓造血及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全身皮疹逐渐增多,以结节、水疱为主,中心坏死、溃疡,远心性扩大,疼痛明显,伴发热,遂出院.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
作者:张雪;倪文琼;张晨阳;丁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双手角化性丘疹22年,于2009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指背及双手掌大鱼际处出现密集分布粟粒大小半球形、多角形肤色角化性丘疹,表面光滑发亮,中等硬度,互不融合,无明显自觉症状,大鱼际处皮疹半透明状.双足趾未见类似皮疹.患者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否认外伤史.
作者:赵英杰;张晓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Tempol对UVB所致无毛鼠皮肤光老化的防护作用.方法:72只无毛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UVB照射对照组(B组)、外用0.36%Tempol 1 h后照射tNB组(C组)、外用0.36%Tempol 2 h后照射UVB组(D组)、外用0.36%Tempol 4 h后照射UVB组(E组)和外用0.36%Tempol 8 h后照射UVB组(F组).末次UVB照射后取其背部皮肤,在显微镜下观察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的变化及病理形态学改变.以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丙二醛(MDA)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B、C、E和F组真皮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均增粗、断裂、排列紊乱,皮肤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下降,与A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用0.36%Tempol对UVB所致无毛鼠皮肤光老化具有防护作用,有效防护时段可能在用药后1-4 h.
作者:薛小文;陈宏泉;王桂芝;康尔恂;周淑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观察他卡西醇软膏联合304 nm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从2008年1-10月对120例面部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向辉;翟晓翔;陈桂升;张翠侠;李敬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外用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表皮厚度及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大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单纯UVB照射和涂抹黄芩苷+UVB照射3组.末次照射24 h后取背部皮肤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Ki-67、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芩苷预处理可抑制反复UVB照射引起小鼠皮肤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单一核细胞浸润.Ki-67及PCNA在对照组表达分别(27.78±13.85)%和(20.68±10.64)%,UVB组表达分别(57.83±9.71)%、(62.48±8.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涂抹黄芩苷+UVB照射组Ki-67及PCNA表达为38.69±11.76、42.83±10.37,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UVB照射组(Ps<0.05).结论:外用黄芩苷可通过降低照射小鼠表皮中Ki-67及PC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UVB损伤作用.
作者:刘文丽;周炳荣;骆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了解贵州省麻风受累者的畸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截止2008年底贵州省所有存活的麻风病人及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麻风病人27 544例,其中10 429例存活麻风病人中,畸残病人5655例,占存活病人54.22%,麻风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明显高于多菌型患者(P<0.001);不同职业之间畸残有差异(P<0.001),以农民的畸残率高54.91%;麻风村病人的眼、手、足Ⅱ级畸残率均明显高于家庭治疗病人(P<0.001);麻风Ⅱ级畸残者使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贵州省10 429例麻风受累者中畸残率较高,与年龄、麻风型别、职业等因素有关,提示需加强病例的早期发现,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控制麻风反应、神经炎,推广麻风康复技术,仍然是贵州省降低麻风畸残率主要措施.
作者:包夏;李进岚;申莉梅;牟鸿江;王颖;柯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乏力关节痛伴发热,面、手部皮疹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四肢乏力,关节酸痛及发热等症状,伴有面部的蝶型红斑和双手的红斑、丘疹,雷诺征(+),入我科诊治.既往银屑病病史20余年,曾用多种方法治疗,病情多次进展至红皮病型.
作者:史航;刘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治疗108例尿道口尖锐湿疣(CA),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08例尿道口CA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78例,女30例;年龄2-70岁,平均29.9岁;病程5天~3年,平均6.2个月.就诊时皮损单纯发生于尿道口78例,合并发生于阴道口14例,大小阴唇8例,龟头16例,阴茎28例,系带4例,冠状沟4例.皮损数目为1~6个,108例患者共有294个皮损,疣体大小为0.2 cm×0.2 cm~1.0 cm×1.0cm,皮损表现为丘疹样、菜花样或地毯样.
作者:周俊峰;李珊山;田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采用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Becker痣患者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排除下列情况:(1)有光敏史或正在使用光敏药物(维甲酸、四环素类等)者,(2)近日经过日光曝晒(2周)者,(3)瘢痕体质者,(4)糖尿病患者,(5)孕期及哺乳期患者.
作者:唐维斌;许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并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发挥抑制作用,参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许多研究显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睑黄瘤临床上可采用冷冻、CO2激光、多功能电离子及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为比较冷冻、手术切除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随机开放性对照试验,用三种方法共治疗了睑黄瘤8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作者:陈天丽;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由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临床较多见,拉莫三嗪是抗癫痫药物中疗效和耐受比好的药物之一,其所致药疹约为3%,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持续1到2周后消退,引起的重型药疹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引起的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作者:白书仙;张平;贺美林;孔庆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症临床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躯干、四肢色素斑8年,于2007年5月22日来本科就诊.患者18岁时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或深棕色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到躯干四肢,并排列成线状、网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病程发展过程中无红斑及水疱出现.平素体健,智力正常.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病史.
作者:田庆均;姜一化;周利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右侧胸背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6天,全身泛发丘疹、水疱伴高热2天,至我院就诊.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胸背部针刺样疼痛,继之出现片状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簇集米粒大丘疹、水疱,2天前全身不适,伴高热,体温达39℃,原皮疹加重,胸背部可见米粒至绿豆大水疱,脓疱,部分表面糜烂,且头皮、颜面、躯干四肢相继出现米粒大丘疱疹、水疱,周围有红晕.
作者:苏丽娜;丁杨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科应用消风止痒颗粒治疗急性湿疹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对照组35例,女16例,男19例.全部患者都符合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作者:高晖;陈敬;李景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21岁.因咽痛、全身充血性红斑伴间歇性发热、阵发性关节痛1个月,于2009年6月19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咽痛,自行口服青霉素V钾片,次日全身发生充血性红斑,伴瘙痒不适.患者发病后10天曾左膝关节一过性疼痛,后转移至左碗关节肿胀、疼痛.患者于午后体温逐渐升高,高温度达40℃,物理降温无效,肌注氟美松5 mg后热退,次日午后又热,发热时皮损呈鲜红色,瘙痒明显,热退后皮损大部分消退,颜色变淡.
作者:张洁;刘超;乔嘉伟;刘国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疱疹病毒(HH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DIHS病例资料,对其中6例做了血液HHV PCR检测.结果:25例患儿中男17例,女8例.3岁前发病15例.致敏药物分别为抗惊厥药9例;解热镇痛药9例;抗生素4例.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17例,单核细胞计数升高11例,异型淋巴细胞7例;转氨酶升高22例,心肌酶升高17例,肾功能异常4例.血液HHV PCR DNA测定:6例中HHV6阳性4例,HHV7阳性2例,EB,HHV8和巨细胞病毒均为阴性.结论:儿童DIHS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惊厥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其部分病例的发生可能与HHV6感染相关.
作者:张立新;孙娟;马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流行概况我市自1998年8月4日报道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09年6月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99例(其中外地36例).从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上分析,我市艾滋病感染涉及面广,市辖八个县市区均有疫情报告,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房县、竹山、竹溪艾滋病疫情居前三位,占本地总报告数的67.22%(2011299).本地感染者主要分布:房县76例(死亡30例)、竹山县65例(死亡18例)、竹溪县60例(死亡29例)、茅箭区15例(死亡3例)、张湾区6例(死亡2例)、郧西县16例(死亡3例),郧县69例(死亡1例)、丹江口市16例(死亡10例).
作者:邓晓;唐桂珍;李郁;毛立峰;刘经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其在皮肤恶性肿瘤、癌前期皮肤病、某些良性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性皮肤病中高表达.Survivin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分裂、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等多重功能参与皮肤疾病的发生.抑癌基因p53通过对抗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并且针对Survivin基因及Survivin联合p53基因的靶向治疗将为皮肤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郝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