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4nm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他卡西醇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陈向辉;翟晓翔;陈桂升;张翠侠;李敬果

关键词:中波, 高能, 紫外线治疗, 他卡西醇, 白癜风,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观察, 软膏, 结果, 患者
摘要:为观察他卡西醇软膏联合304 nm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从2008年1-10月对120例面部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

    为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A、IL-17F、IL-22、IL-23与白癜风的关系,随机抽取3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期14例,稳定期16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A mRNA,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进行期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1).进行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MC 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白癜风进行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浆IL-2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血浆IL-23浓度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作者:刘栋;廖非;徐丽敏;乔树芳;焦振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口周黑子病临床分析

    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Medlite C3激光和Medlite C6激光)治疗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PS)口周黑子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Medlite C3激光和Medlite C6激光分别对4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Medlite C3激光能量密度4.0-5.5 J/cm2,光斑直径3 mm;Medlite C6激光能量密度3.0~5.6J/cm2,光斑直径3mm;共治疗1~4次,间隔时间3-6个月.8例患者中痊愈2例(2/8),显效4例(4/8),好转1例(1/8),无效1例(1,8),总有效率75.00%.Medlite C3激光的有效率为50%,治疗1次后即显效1例(1/4);Medlite C6激光的有效率为100%,治疗1次后即显效2例(2/4).治疗后8例患者均无瘢痕和色素沉着.

    作者:王竞;刘斌;王艳春;马睿;王延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治疗108例尿道口尖锐湿疣(CA),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08例尿道口CA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78例,女30例;年龄2-70岁,平均29.9岁;病程5天~3年,平均6.2个月.就诊时皮损单纯发生于尿道口78例,合并发生于阴道口14例,大小阴唇8例,龟头16例,阴茎28例,系带4例,冠状沟4例.皮损数目为1~6个,108例患者共有294个皮损,疣体大小为0.2 cm×0.2 cm~1.0 cm×1.0cm,皮损表现为丘疹样、菜花样或地毯样.

    作者:周俊峰;李珊山;田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抗癫痫药超敏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抗癫痫药超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e syndrome,AHS)是一种特异体质反应综合征,由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引起,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拉莫三嗪等,其发病率为1/1000~1/10 000,与药物剂量无关.1一般在服药2~3周出现症状.AHS属于迟发型全身性过敏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2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文献报道引起药疹的主要抗癫痫药物(AED)为卡马西平(CBZ).常见的SDE有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

    作者:蒋建华;刘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04nm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他卡西醇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为观察他卡西醇软膏联合304 nm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从2008年1-10月对120例面部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向辉;翟晓翔;陈桂升;张翠侠;李敬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ARC与CCR4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与其受体CCR4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AD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TARC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CR4的表达.结果:AD患者血清TARC水平为(1169.1±106.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37.3±45.6)pg/mL的水平(P<0.01).CCR4表达水平为(60.1± 2.4)%,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ARC和CCR4表达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TARC与CCR4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杨艳;李嘉彦;林路洋;周欣;罗育武;龚业青;张三泉;黄振明;刘玉梅;朱慧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5年8月至2008年10月用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74例,并以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霜)对照,现将疗效比较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对符合条件者共筛选出120例小儿AD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10个月~9岁,平均5岁.我们将人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乙氧苯柳胺组74例,对照组为艾洛松组4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牛永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治疗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PP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好发于掌跖,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两种看法,感染病灶学说和金属致敏学说.中医认为1:温、热、毒三邪合犯,是掌跖脓疱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就目前此病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

    作者:王全林;刘志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阿维A、美能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9-2009年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4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35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3.5:1.年龄:10~75岁,平均43岁.红皮病型银屑病初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38岁(10~63岁).从寻常型银屑病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平均时间为11年(4周~40年),红皮病病程:12天~5个月,平均28天.

    作者:陈海亭;赵晔;王傲雪;张蕴颖;涂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研究进展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IS)又称Jessner-Kanof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良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病程中可有自发性缓解倾向,但可复发.该病较少见,好发于成人,儿童也可累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LIS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邵莉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症1例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症临床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躯干、四肢色素斑8年,于2007年5月22日来本科就诊.患者18岁时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或深棕色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到躯干四肢,并排列成线状、网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病程发展过程中无红斑及水疱出现.平素体健,智力正常.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病史.

    作者:田庆均;姜一化;周利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瘤型麻风1例

    患者男,36岁,四川广源人.因毛发脱落6年,双下肢出现结节1年余来我科就诊.患者2004年始发现头发少量脱落,未在意,后逐渐发现眉毛和睫毛也开始脱落.2008年双下肢出现结节和肿块,皮损不断增多,逐渐波及双上肢,同时面部开始发红、肿胀,伴有四肢乏力及麻木感.曾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未予明确诊断.近2~3个月面部肿胀、四肢结节及麻木感逐渐加重,2010年3月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全身疼痛,运动功能正常.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明确麻风患者接触史.

    作者:江彬彬;宋来涛;江维岩;王秋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照射对大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皮肤厚度和FGF-1表达的影响

    目的:确定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非磨削性嫩肤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大鼠脱毛的背部皮肤,每3天1次,连续4次.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分别取大鼠皮肤测量真皮厚度并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GF-1的表达.结果:激光照射后第14天大鼠皮肤真皮厚度明显增加,胶原纤维束粗大、密集,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FCF-1在激光照射后第14天表达明显上调.照射第30天时,真皮厚度和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GF-1表达下调.结论:FGF-1在激光非磨削性嫩肤治疗大鼠皮肤中表达上调,可能导致真皮内胶原增生密切相关.

    作者:聂凯;钟华;马伟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确炎舒松-A及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300例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醋酸确炎舒松-A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局限型海绵状血管瘤120例,瘤体内注射配合液氮冷冻治疗混合型海绵状血管瘤18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进先;陈艳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接触乙草胺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乙草胺属低毒类农药,人体吸收后经肝脏非特异性酰胺酶的作用形成苯胺类毒性代谢产物,可引起内分泌、血液系统的急性及慢性毒性反应,1,2但引起重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报道较少.

    作者:方险峰;张序心;李家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湖北省十堰市1998-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1 流行概况我市自1998年8月4日报道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09年6月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99例(其中外地36例).从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上分析,我市艾滋病感染涉及面广,市辖八个县市区均有疫情报告,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房县、竹山、竹溪艾滋病疫情居前三位,占本地总报告数的67.22%(2011299).本地感染者主要分布:房县76例(死亡30例)、竹山县65例(死亡18例)、竹溪县60例(死亡29例)、茅箭区15例(死亡3例)、张湾区6例(死亡2例)、郧西县16例(死亡3例),郧县69例(死亡1例)、丹江口市16例(死亡10例).

    作者:邓晓;唐桂珍;李郁;毛立峰;刘经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好发中年妇女,临床和组织病理都有鲜明的特点.现报道1例典型病例.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因双小腿黄红色斑块3年就诊于我科.3年前患者双小腿胫前隆起甲盖大小红色斑片,上有稍许鳞屑,后缓慢扩大,皮损数目亦增加,颜色逐渐转为红褐色,损害中央出现萎缩,局部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糖尿病史6年,否认局部有外伤和接触化学物质等病史,无发热、关节疼痛、脱发、全身乏力等症状.

    作者:党育平;赵广;袁小英;李东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右侧胸背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6天,全身泛发丘疹、水疱伴高热2天,至我院就诊.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胸背部针刺样疼痛,继之出现片状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簇集米粒大丘疹、水疱,2天前全身不适,伴高热,体温达39℃,原皮疹加重,胸背部可见米粒至绿豆大水疱,脓疱,部分表面糜烂,且头皮、颜面、躯干四肢相继出现米粒大丘疱疹、水疱,周围有红晕.

    作者:苏丽娜;丁杨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102例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应用光动力效应的原理、联合使用光敏剂8-氨基酮戊酸(ALA)及相应光源选择性破坏靶组织的一种非侵袭性的全新治疗技术,它能特效针对靶组织,并且同一时期可以多次重复治疗而不累积毒性.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联合应用PDT和ALA治疗1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疗效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欣;李涛;王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疱疹病毒(HH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DIHS病例资料,对其中6例做了血液HHV PCR检测.结果:25例患儿中男17例,女8例.3岁前发病15例.致敏药物分别为抗惊厥药9例;解热镇痛药9例;抗生素4例.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17例,单核细胞计数升高11例,异型淋巴细胞7例;转氨酶升高22例,心肌酶升高17例,肾功能异常4例.血液HHV PCR DNA测定:6例中HHV6阳性4例,HHV7阳性2例,EB,HHV8和巨细胞病毒均为阴性.结论:儿童DIHS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惊厥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其部分病例的发生可能与HHV6感染相关.

    作者:张立新;孙娟;马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