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渠媛;康文艳;武淑霞;管贺;王静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糖、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20例确诊为肝肾亏虚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联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入院确诊后即给予六味地黄汤口服治疗,2次/d,早晚各1次,7 d/疗程,2组均给予治疗至分娩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胰岛素能有效的控制肝肾亏虚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并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同时能降低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五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大会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

    为促进各民族传统医学相互之间及与现代医学的比较、继承、发展与融合,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医学文化,发扬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整合在诊治疾病方面的优势,扩大中国传统医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传统医学融入现代医学,由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贵阳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维吾尔医药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伊斯兰医学与回医药相关研究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喜马拉雅藏医药学会、青海省回医药研究会、青海新思路回医药研究院、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大会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8月25日-28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参苓白术散将常规组(31例)及中药组(29例),2组均接受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唑来磷酸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每3周1次,连续治疗15周。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1剂/d,连续治疗15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骨痛、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2组骨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过程中发现中药组发生SREs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中文缩略语、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三者间用“,”分开。的时间明显较常规组延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39,P=0.034<0.05)。中药组SREs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1<0.05)。3)经过治疗后2组Th17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从而促进免疫能力表达有关。

    作者:罗悦琼;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干预(Ⅲ型)前列腺炎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相关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于(Ⅲ型)前列腺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及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评价2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中雌二醇( E2)、睾酮( T)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t=4.2425,P<0.05);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E2、T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可有效提高(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

    作者:万水;王玉清;贺明盟;耿勇;谷炎;周发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古医籍医案考察的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研究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作者:英孝;倪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程网络直播--世界中联加速推进互联网+学术会议

    2016年6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胡良平研究员当选会长,中日友好医院的孙瑞华研究员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国风养心杯”有奖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00例我院初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向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紫杉醇单独化疗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7%、9.1%,且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对降低VEGF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朝霞;李宁宁;梁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组161例,Hp阴性组247例,采用证素辨证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中常见的病位病性,探讨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结果:1)Hp阳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气滞、热、湿、阴虚、痰、阳虚、气虚。 Hp阴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阳虚。2)2组证素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湿证素积分高于Hp阳性组(P=0.036<0.05),其余各证素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病性气滞与湿热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证素分布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

    作者:万信;梁丽丽;郭森仁;林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胃肠动力调节与透皮吸收探讨中药外用制剂消胀贴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

    基于“消胀贴膏”敷脐促进肝硬化腹水减退的临床疗效,及该药促进患者排气与减轻腹胀的作用特点,结合胃肠动力影响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探讨消胀贴膏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肝硬化腹水消退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物质。首先观察药物敷贴对肝硬化腹水动物胃肠动力、腹内压、肾血流与腹水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分析药物对模型动物胃肠激素、血管活性因子及胃肠动力调节关键细胞-Cajal间质细胞数量与功能的作用。继之,观察药物对离体胃肠组织平滑肌收缩、对Ca-jal间质细胞SCF/c-kit信号通路等的影响。后,分析消胀贴膏的整体动物与离体皮肤透皮入血成分,并评价其影响小肠平滑肌收缩的活性。终验证“消胀贴膏主要通过促进胃肠动力,从而降低腹内压,增加肾血流量,促进腹水减退,并且具有透皮吸收的效应成分”的科学假说,部分诠释中医“气行则水行”的科学内涵,阐明消胀贴膏外用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作用原理,提高中医药外治法的基础研究水平。

    作者:邢枫;陶艳艳;李爽;杨涛;朱春雾;刘成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思华教授血府逐瘀汤治验4则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具有调气活血功效,是临床祛瘀的常用方剂,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高思华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失眠、抑郁症、闭经的4则医案充分体现其临证用方谨守病机,随证施治的诊疗特色。

    作者:左加成;于娜;赵丹丹;安宏;马越;穆倩倩;张毅;莫芳芳;高思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产物oblongifolin C诱导ROS和线粒体降解

    目的::探讨藤黄属植物中提取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oblongifolin C( OC)对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和促凋亡基因 bax/bak 双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 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OC对ROS,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OC能够诱导细胞产生ROS,破坏线粒体结构,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终造成线粒体降解和细胞内ATP耗竭,使细胞走向凋亡。结论:OC能通过多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极有抗癌潜力的天然化合物。

    作者:程敏;许玮;刘磊;谢伟东;徐宏喜;许乃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国藤黄属植物中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PPAPs)为中国藤黄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类型,其结构新颖复杂,生物活性多样,是目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的多年研究,对该类化合物在中国藤黄属植物中的分布和结构分类、波谱特征、提取分离方法以及生源合成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国藤黄属植物中PPAPs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李浩浩;张洪;付文卫;谭红胜;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参及其联合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丹参溶液作用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阴性对照组,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丹参、5-FU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单纯丹参组和5-FU组,且随丹参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少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细胞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丹参能引起人胃癌SGC-7901细胞形态变化,能促进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且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于庆生;经文善;宋加奎;张琦;刘举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报的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段、报告人员身份、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结果: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是大于60的患者;报告人员比例较大的是医生,药师的报告比例低;引起不良反应比例高的剂型为注射剂;静脉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敷、肌注等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集中在30 min以内,非注射剂患者不良反应多在1~24 h内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器官。结论: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特点性,针对不良反应集中发生的年龄段、中药剂型、给药途径等制定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贾振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随机对照盲态评价临床研究方案

    目的::评价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等效性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拟将2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饮片水煎剂组,通过16周的治疗,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代谢综合征指标组分及安全性指标等在组间的分布差异,评价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相同。结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等效性设计的方法,同时规范合并用药与饮食锻炼的要求,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个体因素和不同医生诊疗差异的影响,提高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验证配方颗粒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赵阳;付静;陆芳;李博;赵迎盼;李睿;李庆娜;曹唯仪;高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用药规律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之病注重脾胃肝肺肾之关系,调节气、水、血之平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有切实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作者:戈娜;郭维加;杨栋;孙惠力;易铁钢;李顺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

    2016年7月7日至9日,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院感染管理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周岱翰教授运用“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学术特色初探

    周岱翰教授从事临床近50年,擅长治疗晚期癌症,运用“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学术特色鲜明,提出“脾虚痰湿“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之一,基于“培土生金法”的“益气除痰”是重要治法,为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在中医肿瘤学术领域发扬了“扶脾即所以保肺”之说。

    作者:张恩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COPD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及死亡率。目前,西医对COPD的治疗以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急性加重期辅以抗生素,并结合患者病情加用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等治疗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治疗AECOPD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兹就近年来有关AECOPD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分析。

    作者:景璇;郭洁;赵小静;冯庆涛;赵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Sprague-Dawley( SD)同系雄性大鼠350只,体重230~250 g,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简称CG),模型组(简称MG),用药组(简称TG)3个组,每组分6 h、24 h、48 h、72 h、7 d,5个时间点。造模用Ⅳ型胶原酶注入尾壳核,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1次/d。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对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各时间点MG mNSS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 mNS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MG脑含水量和CG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 h、7 d外,各时间点MG和TG比,TG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模型组中,6 h开始, mNSS和脑含水量明显增高,到4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下调 mNSS评分和脑含水量。

    作者:赵雪松;樊永平;陈志刚;高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