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皮肤垢着病1例

汪五清;顾军

关键词:手部, 患者, 皮肤垢着病, 真菌学检查, 疣状增生, 褐色, 遗传病, 糖尿病, 皮肤科, 慢性病, 不适感, 指部, 诊治, 诊断, 系统, 洗手, 体检, 疼痛, 前左, 棉球
摘要:患者女,48岁.因左指部起褐色痂3年,加重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左手接触水后有不适感,偶有疼痛,便尽量避免洗手.未进行诊治.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患者精神可,查体合作,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小指远端掌面可见黄褐色油腻性痂,部分融合成片,呈疣状增生,用水浸湿后可用棉球擦去,其下皮肤轻度潮红(图1).真菌学检查:镜下见少量厚壁孢子,未见菌丝.诊断:皮肤垢着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纵行黑甲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纵行带状黑甲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住院进行甲下黑斑切除术的3个月~12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42例患儿中,3岁以内发病31例.病理示痣细胞者30例,只有色素颗粒而无痣细胞者12例.结论:儿童纵行黑甲多数发生于3岁以前,以良性黑素细胞增殖多见.

    作者:张立新;路娣;申春平;燕丽;马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阴囊paget病7例

    阴囊paget病临床较少见.自1997年3月至今,我科共收治7例该病病人,均经组织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盖俊勇;王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核样型麻风误诊为末梢神经炎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以全身反复出疹伴痒3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08年5月13日收住我科.患者自诉30多年前不明原因全身出现米粒至蚕豆大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瘙痒剧烈,自服扑尔敏,外用皮炎平等药物,瘙痒减轻,但皮损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作者:张嫦娥;马树斌;李文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毛囊性扁平苔藓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周身皮疹伴痒2年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肛周、外阴、腹股沟处出现红色皮疹,伴有瘙痒,未予诊治,皮疹渐加重,腹部、双侧腋窝渐出现类似皮疹.1年前头皮部出现类似皮疹并伴有脱发,指(趾)甲破坏.

    作者:王晓阳;刘玲玲;李若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生型分枝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

    目的:测定临床慢生型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M24-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慢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株临床海鱼分枝杆菌的MIC值范围:阿米卡星均为1 μg/mL;多西环素1~8 μg/mL;克拉霉素0.5~2 μg/mL;利福平0.25~0.5 μg/mL;磺胺甲基异恶唑4~32 μg/mL.1株临床胞内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敏感,MIC≤0.25 μg/mL.3株临床瘰疠分枝杆菌的MIC值:阿米卡星2~8 μg/mL;多西环素≥32 μg/mL;克拉霉素0.25~2 μg/mL;利福平0.25~4 μg/mL;磺胺甲基异恶唑≤1~4 μg/mL;乙胺丁醇2~32 μg/mL;异烟肼0.5~2 μg/mL;链霉素4~8 μg/mL.结论:临床慢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作者:冯雨苗;王洪生;胡忠义;王洁;张彩萍;王淼淼;林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双手部分白甲合并甲分离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双手十指甲部分变白1年余,甲分离1月余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十指甲近端变白,随着指甲生长,白斑范围逐渐向远端扩大,无不适症状.近1个月双手十指甲远端分离,无不适.患者近2年每年冬季都有双手冻疮史,春季自愈,无遇冷变色及疼痛.患者2个月前在外做过美甲,后因效果不满意用药水(具体不详)浸泡洗甲并修甲.患者无挑食史,不做家务,无肝肾疾病史,无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尹志强;张美华;毕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儿童头癣86例分析

    为了解头癣流行情况和菌种变迁,我们对2006-2008年临床诊断的86例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双侧带状疱疹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退休,因左侧头面部水疱、疼痛7天,右侧头部水疱、疼痛5天入院.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于左侧头面部出现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呈带状分布,自觉针刺样疼痛,2天后右侧头部亦出现带状分布的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自觉针刺样疼痛,期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未经处理,现水疱破裂结痂,疼痛加剧,遂来我院就治.

    作者:李俊松;李霞;周林;骆丹;薛筑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联合外用中药治疗伴有混合痔的肛门瘙痒症和肛门湿疹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外用中药治疗伴有混合痔的肛门瘙痒症和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伴有混合痔的肛门瘙痒症或肛门湿疹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后加中药熏洗(A组)、皮损局部皮内注射亚甲蓝加中药熏洗(B组)和只用中药熏洗(C组)方法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93.28%)显著高于B组(80.91%,P<0.01)和C组(45.01%,P<0.01).治疗12个月后随访,A组复发率(7.81%)显著低于B组(61.71%,P<0.01)和C组(95.70%,P<0.01).结论:采用手术联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伴有混合痔的肛门瘙痒症和肛门湿疹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和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永红;牟海萍;王果;马成;石建新;任玉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窄谱UVB治疗水疱型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玫瑰糠疹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病程长,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有较多的异型,水疱型玫瑰糠疹是其中一型,临床上少见.我科自2005年2月开始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水疱型玫瑰糠疹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安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女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目的:检测女性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两种瘦素受体(ob-R)mRNA及血清中瘦素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8例女性狼疮肾炎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长型受体(ob-Rb)和短型受体(ob-Ra)mRNA的表达.血清瘦素、IL-6和TNF-α水平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狼疮肾炎患者单个核细胞mRNA(包括长型受体和短型受体)和血清瘦素、IL-6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女性狼疮肾炎患者体内瘦素长型受体(ob-Rb)和短型受体(ob-Ra)mRNA与IL-6和TNF-α水平的增高可能与狼疮肾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李久宏;李波;韩秀萍;王岩;翟宁;毕桂姣;耿龙;宋芳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银屑病合并多种皮肤肿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鳞屑,反复发作35年,散在褐色斑块伴阴囊溃疡4年,于2008年3月4日入院.3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小腿、双肘部出现黄豆大红色斑疹,表面覆有白色鳞屑,渐扩展至全身,伴瘙痒,诊断为银屑病.患者曾口服复方青黛丸、银屑灵及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4年前左臀部出现深褐色丘疹,后逐渐形成斑块,增至鸡蛋大;1年前阴囊右侧以及会阴部出现红色丘疹,增大后出现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此后前胸部又陆续出现数个暗褐色丘疹,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作者:李莉敏;廖文俊;齐显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和斑贴试验分析

    目的:分析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患者临床特征和致敏变应原.方法:对可疑患者进行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共诊断7例OACD.6例患者怀疑皮炎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常见职业致敏变应原为镍、秋兰姆混合物、环氧树脂和对苯二胺.结论: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可以确定常见职业变应原.

    作者:王文慧;李邻峰;刘广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冲击治疗甲真菌病,并与单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冲击疗法相比较,3组在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序贯冲击组的医疗费用比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传统治疗方法的费用降低了.序贯冲击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付洪军;郭长青;赵丰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苦豆子总碱治疗鼠模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苦豆子总碱(TASA)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2, 4-DNFB)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其中3组分别外用0.05%、0.1%和0.2%TASA治疗,连续3天,以非治疗组和哈西奈德溶液治疗组作对照,24 h后对小鼠耳肿胀度和质量进行测定,并对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0.1%和0.2%治疗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及质量均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外用0.1%和0.2%治疗组皮肤组织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外用0.1%和0.2%的TASA对DNFB所致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袁小英;郑伟;张萍;刘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山东汉族麻风病与HLA-I类抗原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HLA-I类抗原与麻风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ifeMatch DNA试剂盒,PCR扩增,Luminex100流式分析仪(PCR-SSOP原理)检测山东地区汉族116例麻风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HLA-A,B等位基因.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HLA-A24出现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HLA-B46、B50、B57、B58、B67在患者组中出现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A、B等位基因与山东汉族麻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颜潇潇;刘红;陈树民;张福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h17细胞及其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

    Th17细胞是近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具有与Th1、Th2不同的分化途径,分泌IL-17A/F等细胞因子, 对于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机体免疫调节规律,理解某些疾病发病机制,为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Th17细胞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沈燕芸;徐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先天性厚甲症1家系3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指(趾)甲增厚近20年来诊.患者出生后不久指(趾)甲增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厚.

    作者:斯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281例性病门诊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分析

    为了解性病患者中阴道毛滴虫(TV)感染状况,我们在2008年1~10月期间对1281例性病门诊病人进行了TV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邱木雄;程力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播散型带状疱疹并发脑膜炎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以左侧胸背部起红斑、水疱1周,发热2天,头痛,恶心、呕吐1天来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乳房下起红斑、水疱,自觉肋骨及胸壁阵发性针刺样痛,皮疹逐渐延及左侧背部、躯干右侧、四肢及头面部,未予治疗.2天前觉间歇性发热,伴有寒战.1天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遂来我院诊治.病来无明显活动不便及肢体麻木,无抽搐及意识不清,无二便失禁.既往白癜风病史十余年,否认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病史.

    作者:孙明强;王贺;尹淑红;林俊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