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维A酸治疗多发性跖疣

王葆青

关键词:异维, 治疗, 多发性跖疣, 临床资料, 片状, 皮损, 患者, 合成, 过敏, 病程, 标准
摘要:临床资料 80例入组患者均为多发性跖疣,数个到数十个不等,严重者多个皮损融合成片状,病程3个月~1年,年龄20~50岁.排除标准:①对异维A酸过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1例患者中荨麻疹92例,湿疹73例,接触性皮炎56例,男性105例,女性116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40.2岁;病程2月至30年,平均病程15个月;其中162例为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停药短期复发者.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医师确诊;在过敏原检测前停止应用抗组胺药物至少3天,停止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至少7天,治疗期间不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作者:易顺强;李奇俊;董玲;贾致爱;高胜旗;程翠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poikiloderma atrophicans vasculare,PAV)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舒春梅;张玉杰;李海英;高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异维A酸治疗多发性跖疣

    临床资料 80例入组患者均为多发性跖疣,数个到数十个不等,严重者多个皮损融合成片状,病程3个月~1年,年龄20~50岁.排除标准:①对异维A酸过敏;

    作者:王葆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吉林(市)地区变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我们于2007年4月~2008年10月对在我院门诊的1000例荨麻疹、澲疹、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进行了过每原检测,并分析了过每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与患者的发病的关系,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修志民;郭毓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下唇疣状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下唇斑块、疼痛2年余来我院就诊.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红唇部出现三个米粒大小丘疹,表面光滑,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

    作者:蔡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Survivin与黑素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Survivin是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其结构、功能和分布有不同的特点.Survivin在黑素瘤病人的诊断、基因治疗及预后各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作为特殊的肿瘤抗原,有可能为黑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曹永倩;王法刚;王一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三蕊胶囊联合甘草锌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三蕊胶囊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取得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40例患者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年龄18~43岁,平均22.3岁,男66例,女74例,平均病程10.3个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

    作者:吕宣艳;王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2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来我所就诊的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病理的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29例患者起病多为青壮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29/29),多发于手腕、手背,遇水皮肤发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病理学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本组病例是否为一种新的皮肤病,或是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的一种亚型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田歆;周欣;张三泉;黄振明;刘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氧化应激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氧化应激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成为白癜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氧化应激与白癜风发病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作者:刘晶;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复方黄柏液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用复方黄柏液治疗渗出型婴儿特应性皮炎5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帕夫林联合氨苯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例疗效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帕夫林联合氨苯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恒;皮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皮样肉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臂出现一皮下结节,开始如花生米大小,后逐渐长大至鸽蛋大小(约3 cm×2cm),偶感轻度疼痛,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诊断不明),给予外用药、针灸、皮损内注射药物等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后皮下结节渐增多,融合为大斑块,并于1年前感觉左肩背部疼痛伴乏力,但未影响日常生活,鉴于既往治疗无效,未再就诊治疗.近2个月患者左上臂疼痛、乏力较前加重,且斑块周围出现新的皮下结节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局部无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许艳静;王玉坤;郭淑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武汉及周边地区青少年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

    近两年研究发现,1,2儿童较中老年人群更易患食物不耐受.本实验研究的对象为0~18岁人群,旨在探讨该年龄组人群食物不耐受发病情况及分布规律,以更好地指导该敏感人群的日常饮食护理.

    作者:马玲;曹俊;董碧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汗渍性跖部红斑疼痛症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8岁.因双足跖部浸渍发白3天,红斑伴疼痛1天,于2007年9月1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天前运动后,双足多汗,鞋袜尽湿,出现双足跖浸渍发白,未注意,2天后足跖部呈水肿性红斑,并逐渐蔓延至多个足趾.自觉灼热胀痛,行走后疼痛加剧.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贾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罗哌卡因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本研究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强;李九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电离子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为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在门诊就诊的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5%醋酸白试验阳性.对近期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及对免疫调节剂过敏者,并发糖尿病、肿瘤、心脏病或肝肾等功能障碍者,以及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的患者不予入选.

    作者:车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药单体芍药甙促进黑素合成的机制研究

    目的:确定芍药甙(paeoniflorin)对促进黑素合成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芍药甙对黑素细胞增殖影响,多巴氧化法和NaOH法测定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 定量定时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mRNA表达.结果:100 μg/mL芍药甙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10 μg/mL浓度可促进促黑素细胞的增殖;芍药甙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加黑素合成;上调TYR,TRP-1 mRNA表达.结论:芍药甙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通过上调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素合成.

    作者:李剑;傅雯雯;张勇;祝绿川;郑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其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相关性

    与静止期的PV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ASO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PV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链球菌等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作者:罗权;林玲;李嘉彦;周欣;朱慧兰;何玉清;曾抗;张锡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拇指甲下黑素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右手拇指甲及甲周黑斑20余年,流脓1年于2008年2月20日来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手拇指甲及甲周出现粟粒大小黑色斑点,黑色斑点逐渐扩大,波及右手拇指近半个指甲,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行任何治疗.近5年,左手拇指甲也逐渐变黑,无自觉症状.近1年,右手拇指甲流脓,黑斑明显,遂到当地医院手外科及皮肤科就诊,两次活检结果考虑为感染.

    作者:夏建新;樊莎莎;张志创;李珊山;牟妍;王延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为分析泌尿生殖道主要病原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淋球菌、念珠菌、滴虫等感染的流行趋势和特征,对我院皮肤科性病门诊近5年就诊患者的检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那爱华;庞晓文;江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