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常建民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头部新发肿物伴出血1个月,于2006年8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头皮即有一黄色扁平丘疹,后逐渐长至2.5 cm×3 cm斑块,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个月前发现在此斑块基础上出现一新生肿物,色红,仍无自觉症状,近期经常破溃出血.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一2.5 cm×3 cm黄红色扁平质硬斑块,表面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其上见一1.5 cm×2 cm的红色肿物,表面有破溃出血(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分化成熟的皮脂腺(图2),真皮内又见肿瘤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部分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丝分裂(图3). 诊断: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
作者:杨敏;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梅毒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法对50例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一、二期梅毒组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期梅毒组与早期潜伏梅毒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者sVCAM-1水平高于后者(P<0.05).结论:细胞黏附分子可能在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汪盛;张谊芝;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其与荨麻疹的相关性,用分光光度计方法检测20例急性荨麻疹、25例慢性荨麻疹及20名正常健康人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SOD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患者(P<0.01),且慢性患者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患者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慢性患者(P<0.01),慢性患者其含量又高于对照组(P<0.01).氧化失衡存在于荨麻疹发病中,SOD、MDA可能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旭传;郜玉玲;尉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过程中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表皮的烧灼感等,然而皮肤感染是局部外用免疫抑制剂的潜在并发症.国内外研究均证明AD患者皮损存在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定植,甚至在缺乏临床感染的征相或正常皮肤上亦存在金葡菌的定植1.因为他克莫司在体外没有抗菌活性,依局部免疫抑制机制外用FK506可增加金葡菌的定植,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可行性研究以观察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金葡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高冬;王福胜;康尔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舒宁等治疗斑秃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化秀;尹训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皮下组织感染茄病镰刀菌的致病过程,探讨皮肤镰刀菌病发病机制.方法: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皮下接种(1×106cfu/animal);B组:皮下接种(1×108cfu/animal);C组:免疫抑制+皮下接种(1×106cfu/animal);D组:免疫抑制+皮下接种(1×108cfu/animal).观察小鼠的系统症状(食欲,精神状况,体重)和皮损变化.在不同天数处死小鼠并解剖,皮肤和各脏器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取小鼠血液行真菌培养.结果:四组均见局限性感染,未见播散性感染.相同免疫状态下,感染程度B组》A组,D组》C组;相同接种菌量下C组》A组,D组》B组.皮肤组织病理可以见到茄病镰刀菌较强的血管侵袭性.结论:小鼠免疫状况和致病菌接种量是茄病镰刀菌致病的关键因素.茄病镰刀菌有其自身的致病特点.
作者:房现刚;杨秀敏;王毓新;庄逢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研究认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被逐步确定;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精神紧张及感染因素可能是诱发、加重银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性炎症及新血管生成是疾病的病理基础,参与介导和维持炎症网络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被逐步阐明.
作者:孙宏伟;杜华;杨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全身皮肤变黑,皱褶处皮肤增厚2个月剧痒半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全身皮肤逐渐变黑, 尤以颈部、腋下、脐周、臀沟等皱褶部位为著,并感瘙痒,近半个月来上述现象进行性加重,夜间难以入睡.
作者:盛宏;包寅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贺州市近年来性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将1989~2006年性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玲;廖燕珍;韦昌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于2006年3~8月通过1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研究非索非那定(商品名:阿特拉)与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丽;周静;苏玉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了解流动人口麻风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对麻风病知晓率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对目标人群干预前后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麻风的病因、传染性、症状、治疗等知晓率偏低,对麻风病还存在恐惧与偏见.干预后,目标人群对麻风病的病因、传染性、传染途径、症状、就诊机构、治疗、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心理等的认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人体麻风病抵抗力、麻风病外周神经粗大疼痛症状的认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作者:周国茂;李真;李泽辉;田丽闪;石文苑;贺荣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男,16岁,学生.因左侧腰、腹部、上下出现淡褐色凹陷性斑片3年就诊.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腹部出现数个榆钱大小的淡褐色斑片,逐渐向下腹、后背扩散,皮损中间逐渐凹陷萎缩,无自觉症状.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22
作者:王秀琴;于秀路;张法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鲍温样丘疹病(BP)是一种较少见的外阴疾病,为发生于年轻患者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扁平丘疹,组织病理呈低芭恶性原位癌表现.我们彩光动力疗法、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12例BP患者,疗效如下.
作者:徐刚;刘美铃;付继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选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为筛查试验,并作为病人疗效观察的主要指标,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为特异性确证试验,对近7年1 352例梅毒患者均做RPR及TPHA检测,其结果结合临床体征、病史确诊梅毒患者192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金翠;巴德玛;黄陆军;董雅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于2004年8月~2006年11月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玉屏风胶囊(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冯世军;王雪燕;季姗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于2004年3月~2006年5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过敏性紫癜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洪飞;严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对2006年70例组织病理确诊的扁平苔藓(L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王宏伟;章楚光;乐嘉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7年来我科门诊诊治的27例外毛根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外毛根鞘瘤是一种毛囊附属器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不常见,易误诊,建议行皮损活检帮助明确诊断.
作者:张敏;陈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吴勤学;王洪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定性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半定量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116例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104例(89.7%),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2例(30.8%),两种以上28例(26.9%);IgG抗体阳性110例(94.8%),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16例(14.5%),两种以上94例(85.5%).吸入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尘螨+粉螨,猫毛发屑+狗毛发屑+鸽子毛,点青霉+黑根霉+交链孢霉.
作者:周泷;周迎;仕桂玲;张玉珍;刘敏;袁昊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