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麻风发现率的影响

陆远和;张建华;袁林

关键词:防治措施, 麻风病, 发现率, 四川省, 流行区, 凉山州, 患病率, 发病率, 中国
摘要: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经过多年防治,麻风病患病率从1982年的143.98/10万,下降至2004年的10.5/10万,发病率降至2.14/10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所致小鼠原发性皮肤感染的比较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作者:马杭霖;朱元杰;温海;陈江汉;顾菊林;徐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1例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属于红细胞系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皮肤损害,起病缓慢,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皮肤发红,重者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可以是血性的,皮肤糜烂,结痂或形成溃疡,后形成瘢痕.笔者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于建斌;陈燕辉;张江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组织蛋白酶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D在15例SCC、15例BCC、14例SK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为阴性,在SK、BCC、SCC瘤组织中表达依次升高,在SCC、SK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D在SK、BCC、SCC间质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66.7%、33.3%.结论:C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SCC侵袭和转移有关.

    作者:郑雪莲;李汉贤;黄雄辉;王淑华;贺晓辉;叶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27例经荧光定量PCR(FQ-PCR)筛选HSV-2型DNA阳性感染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4水平.结果:(1)HSV-2型感染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的水平为(22.35±14.78)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6.88±30.25)pg/mL(P<0.01).(2)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为(15.36±9.4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8±2.79)pg/mL(P<0.01).结论:HSV-2型感染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提示了HSV-2型感染者体内Th1/Th2型细胞亚群的飘移.

    作者:王雪楠;刘毅;张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MP-2及TIMP-2的影响

    目的:确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可通过降低血清MMP-2,升高TIMP-2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罗权;林玲;朱慧兰;邓景航;何玉清;陈绍谦;张锡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症药疹治疗疗效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回顾性分析70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病情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平均高糖皮质激素用量、皮损面积、黏膜受累及内脏受累情况是影响病情控制时间的重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疗效与性别、年龄、发病到正规治疗时间、皮损面积、黏膜受累及内脏受累情况相关.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时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年龄大、正规治疗时间晚、黏膜及脏器受累多、皮损面积大的患者必须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徐敬星;史同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芒果皮炎52例临床分析

    芒果皮炎是一种接触芒果汁而诱发的接触性皮炎,我们于2006年3~5月共诊治芒果皮炎5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5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38例(73%),男14例(27%),年龄8个月~38岁,平均13.6岁,其中12岁以下有32例(61.5%).发病时间:接触芒果汁后3 h~4 d,平均2.5 d.发病部位及皮疹形态:全部病例均有口唇、口周及面部皮疹.17例(32.7%)伴有颈部、耳轮、耳垂皮疹,2例较重者累及前胸、眼睑、颈部、腹部,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者呈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其形态各异,与接触芒果汁部位一致.

    作者:黄文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6~2006年间收住院的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病程反复迁延,皮损泛发、多形、剧烈瘙痒,以光泽坚实的红色丘疹、浸润肥厚性斑块、浸润水肿性肿胀颇为特殊.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皮肤损害为主,同时存在着内脏器官受累的可能.

    作者:赵庆利;张莉;刘小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派瑞松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类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观察派瑞松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类疾病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我科于2005年8~11月,应用派瑞松治疗41例小儿皮炎湿疹,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海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温泉浴结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应用天然汤头温泉结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桂金;张瑞花;吴世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分析及治疗

    我们于2005年5月~2006年5月,对435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对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静;温炬;林中方;阮一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阿昔洛韦(ACV)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作为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1,研究人员发现其前体伐昔洛韦(万乃洛韦,VCV),口服后快速分解为ACV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是口服ACV的3~5倍,因此将VCV用于生殖器疱疹(GH)、带状疱疹(HZ)的治疗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2-4.目前,估计ACV、VCV已被用于治疗包括各种疱疹病毒性感染在内的8000多万患者5.本文对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叶兴东;张锡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例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为性联遗传.本病多数在儿童期发病,少数病人在成年期才开始发病,称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我科于2006年8月发现1例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5-氟脲嘧啶治疗皮肤淋巴管瘤4例

    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诊治先天性浅表型皮肤淋巴管瘤4例,并外用5-氟脲嘧啶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萱;孟凡兴;林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维A治疗病毒疣30例疗效观察

    人乳头瘤病毒在临床上可引起许多疾病,其中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多发性跖疣等,治疗手段较多,但疗效不一,近我们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30例疣病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智安;李洁;杨和清;郝中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联合米诺环素治疗120例中度寻常性痤疮,并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6例类丹毒临床分析

    类丹毒为一种感染性皮肤病,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易被误诊,现将本科自2002年4月~2006年5月就诊的26例类丹毒简要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22~63岁,平均35.6岁.首次就诊确诊16例,第2次就诊确诊6例,第3次就诊确诊4例.确诊前病程3~10 d,平均5.6 d.确诊前诊断为环状红斑4例,手癣3例,药疹2例,湿疹1例.

    作者:李鸿国;肖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盐酸伐昔洛韦抑制疗法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比较棘手,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和抑制生殖器疱疹(GH)复发的重要手段.2004年10月~2006年2月我们应用盐酸伐昔洛韦(商品名:明竹欣,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张国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强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麻风发现率的影响

    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经过多年防治,麻风病患病率从1982年的143.98/10万,下降至2004年的10.5/10万,发病率降至2.14/10万.

    作者:陆远和;张建华;袁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麻风下肢复杂性溃疡恶变截肢后转移2例

    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十多年前在国内时有报道.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麻风防治的干预,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的报道有所减少.我们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又吉;金永刚;王景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