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皮肌炎的诊疗进展

吴梅;张迪展;郑敏;赵天恩

关键词:皮肌炎, 儿童, 诊断标准, 治疗
摘要:尽管儿童皮肌炎少见,但对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危害较大,因而需长时间的强化治疗.随着对儿童皮肌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原用于治疗肿瘤或抗移植反应及风湿性疾病有效的药物,已逐渐用来治疗儿童皮肌炎.新老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明显地改善了本病的预后.近几十年来儿童皮肌炎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肤康涂膜剂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本文报道用肤康涂膜剂治疗肥厚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取得了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派瑞松乳膏作对比观察.

    作者:谢勇;盛国荣;顾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IS)又称为Jessner-Kanof综合征或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临床上较少见.国内邹勇莉等1报道2例,钱江等2报道1例均局限于面部,付柏林3报道1例泛发性LIS.2005年2月我们收治1例泛发全身的LIS伴T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亮;王侠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阴肛周癣8例

    发生在阴茎、阴囊、大阴唇及肛门周围的皮肤真菌感染,临床上少见,也不易发现.现将我们1999~2003年所遇到的8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秀中;李振洪;吕慎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离子结合硫酸锌口服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04年6月~2005年2月,我们用电离子结合硫酸锌口服治疗68例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林源;杨红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常见医学真菌菌种低温真空冷冻干燥长期保存后存活情况研究

    本文观察了在低温真空冷冻干燥长期保存的真菌菌种存活情况,结果皮肤癣菌存活率为91.6%,大部分菌种存活至20年;酵母样菌存活率为83.5%,长存活22年;深部真菌存活率为83.4%,除个别菌种外多数菌种均存活22年;腐生菌存活率为75%,其中曲霉菌属保存至22年全部存活.本实验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真菌菌种用冷干法保存,可存活13~22年.

    作者:张俊达;孙厚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变态反应科和皮肤科医生常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遗传及环境因素的研究,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谭志建;陈静;李家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和外阴鳞状细胞癌中hTERT mRNA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尖锐湿疣(CA)及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8例CA、31例VSCC及1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水平.结果:CA组hTERT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VSC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组、VSCC组及正常对照组中guq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VSCC组中hTERT 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与CA及V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TERT可作为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辅助指标,但不能反映良性肿瘤的增殖情况;hTERT与survivin在VSCC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性.

    作者:林云;涂亚庭;郑方蓉;吴艳;陶娟;张丽霞;陈金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及其活性的测定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活性,探讨红细胞天然免疫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3例正常人及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红细胞表面CR1分子数量;测定新鲜血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肿瘤红细胞花环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增加及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升高(P<0.05),且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增加及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天然免疫反应能力亢进和紊乱的基础.红细胞天然免疫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控失衡,从而使三者共同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

    作者:白明杰;肖君刚;武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复发性阴虱病1例

    阴虱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18~40岁的性活跃期人群中常见,治疗上外用杀虫剂以及剃除阴毛即可治愈,很少出现复发1,2.近期在门诊收治1例老年复发性阴虱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志彬;李雪宏;杨仁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男性梅毒3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近年来我市梅毒流行情况和临床表现的特点,现对我院男性科门诊诊治的37例男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程忠明;陈福庭;陈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皮肌炎的诊疗进展

    尽管儿童皮肌炎少见,但对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危害较大,因而需长时间的强化治疗.随着对儿童皮肌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原用于治疗肿瘤或抗移植反应及风湿性疾病有效的药物,已逐渐用来治疗儿童皮肌炎.新老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明显地改善了本病的预后.近几十年来儿童皮肌炎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吴梅;张迪展;郑敏;赵天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许多资料表明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2.笔者通过测定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试图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状态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魏爱华;刘永;尹晓慧;卞金玲;连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采用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评价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成人及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1%吡美莫司(Elidel)乳膏组患者在疗程结束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的改善,都优于赋形剂组.4周末,两组有效率分别是37.04%和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例数有限,故需大样本观察.

    作者:贾虹;林麟;弓娟琴;冯素英;陈敏;崔盘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组织样麻风瘤误诊为结节性痒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农民.因臀部皮肤起丘疹、结节剧痒10年,颜面、四肢起结节微痒1年余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皮肤起红色丘疹、结节,自觉剧烈瘙痒,曾到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但皮损常年不消退.

    作者:李锋;胡延胤;聂正礼;余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IV携带者伴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

    患者,男,31岁,汉族,已婚,浙江舟山市人,因面颈部皮疹伴瘙痒1年泛发全身半年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先于面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日晒后加重,有烧灼感,并逐渐增多、扩大,延及背部及上肢.在当地医院多次治疗,外用布特软膏、蛇油膏等及静脉点滴药物之后,皮疹能消退,但停药后皮疹复发,且逐渐增多,半年前扩至躯干及四肢,瘙痒明显,约2个月前头皮出现红斑伴脱屑,自觉与染发无关,经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后,皮疹无缓解,遂于2天前来我院皮肤科行斑贴试验.

    作者:黄文阁;王敏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反义PKC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调节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中,反义蛋白激酶C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转导网络以及与核因子NF-κB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细胞原位杂交、间接免疫荧光和激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反义PKC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结果:表达反义PKCζ的角质形成细胞中,PI3K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ERK1/2和NF-κB的核内表达水平以及ERK1/2的激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表达反义PKCζ可通过下调PI3K和ERK1/2信号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晓艳;马雷;柳惠图;马圣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形红斑型药疹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2例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2例已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又因药疹而诱发病情加重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牛红喜;耿龙;李久宏;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比较.结果:共完成病例235例,其中盐酸非索非那定组117例,盐酸西替利嗪组118例.治疗结束时,盐酸非索非那定组痊愈73例(62.39%),总有效率82.91%;盐酸西替利嗪组痊愈74例(62.71%),总有效率87.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是一种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郭志丽;顾军;杨雪源;温海;郑敏;贺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笔者对2001年6月~2004年10月门诊接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做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安保;高文瑄;尹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IDS并发皮肤隐球菌感染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农民.因全身长皮疹伴头痛、发热、消瘦半月余,5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2004年5月患者开始发热,波动38~39℃之间,全身皮肤出现丘疹、脓疱,并逐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院外予多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平素抵抗力差,常患感冒及口腔溃疡,有间歇性腹泻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吸毒史及冶游史,其丈夫有静脉吸毒史.

    作者:卢凤艳;余研欣;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