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勤;季福玲;李家锋;何勤
人类皮肤中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免疫调节介质具有极其复杂的机制,它可以调节人类皮肤中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5-HT诱导T和B细胞增殖,T细胞和单核细胞又可以释放5-HT,在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上均有5-HT或其受体表达,5-HT对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2、TNF-α)等均有显著作用,这些机制涉及到免疫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因此,5-HT免疫学作用机制及其受体相关药物的研发对治疗一些皮肤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建国;龚启英;李桂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探讨紫外线对几种常见深部真菌生长的影响,观察紫外线在0.1~0.3 m不同距离照射几种着色真菌、外瓶霉、孢子丝菌、假阿利什菌和链格孢15~30分钟后对其生长的影响.经上述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后各实验菌种生长均未见影响.紫外线不能作为皮肤着色真菌病及其它几种常见深部真菌病治疗及其致病菌常规消毒手段.
作者:柴宝;沈永年;陈伟;刘维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感染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1.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手段2.为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接受能力和相关态度,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及对艾滋病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我们选取了浙江省部分中学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工作,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严丽英;许亚平;沈云良;严军华;吴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回顾分析了46例皮肌炎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28例,发病年龄16~78岁.皮肤损害以上眼睑紫红斑(82.60%)、Gottron丘疹(52.18%),V区干燥性红斑(69.57%)、皮肤异色斑(17.39%)及甲周红斑(28.26%)多见,肌肉受累以四肢近端多见(上肢80.43%、下肢71.74%).血清肌酶升高CPK(82.60%)、LDH(76.08%)、AST(71.74%).9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5例合并乙型肝炎.5例合并内脏恶性肿瘤.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疾病,与免疫、感染、肿瘤有关.乙型肝炎与皮肌炎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
作者:钱奕红;罗静;陶小华;付兵初;倪剑;潘卫利;郑福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从2004年4月~2005年1月应用窄谱UVB光疗联合中药汽疗仪熏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洪建;吴汝英;渠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探索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比较方便、效果满意的方法,我们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小剂量阿维A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42例,结果治愈率40.5%,有效率90.5%,未出现副作用,提高了依从性;此方法为较好的银屑病综合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
作者:谢勇;王建;顾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WC)是妇科门诊常见病.VVC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WC,另一类为难治性WC,复发性VVC和严重性VVC均属难治性WC1.我院用伊曲康唑(美扶)配合米可定阴道泡腾片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220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师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34岁,农民.双颊部不痛不痒红斑3年.2002年5月无明显诱因于右颊部出现钱币大小鲜红斑,不痛不痒,渐向外扩大呈环状,颜色变暗为蓝灰色,继之左颊部出现同样损害.1年前曾于外院就医(诊治不详)未见好转.近3个月发现红斑较前明显扩大,遂来我院就诊.临床拟诊:(1)盘状红斑狼疮?(2)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3)麻风待排.发病以来无全身不适,既往体健,无肝炎、麻风及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梁房文;黄振明;罗育武;柏卫东;杨子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目前欧美国家常见的性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剧增,已占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发病年龄多在16~35岁,南方高于北方.多发生于生殖器皮肤黏膜处,宫颈尖锐湿疣约占32%.本病与癌有一定关系.目前常见的单一治疗方法复发率均较高.我院采用50%三氯醋酸联合α-干扰素(尤靖安)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复发率低,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滕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是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及疑难配型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清中如有不规则抗体,则导致交叉配血困难,因而延误临床输血.临床常用的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操作复杂,需时过长,对临床输血工作极为不利.我们采用的微柱凝胶技术(microcoium gel technigue)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既操作简便,又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我们对本院的1 86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检出抗体阳性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玉;丁凤荣;高乐俊;曲惠青;王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于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门诊治疗因扎马尾辫致发际毛囊炎8例,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红;鞠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银屑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我们的体会是该药治疗进行期银屑病疗效更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淑肖;陈强;刘春平;金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显著神经痛,愈后极少复发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因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被传染者少见.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栋;曾抗;周再高;刁友涛;王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探讨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对雌雄性小鼠各30只,分别采用灌饲中药土槐煎剂高低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对比观察土槐煎剂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及鼠尾鳞片表皮分化的影响.结果:土槐煎剂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的颗粒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实验结果从病理上证实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是可靠的.
作者:王瑛;白长川;高文婷;夏玉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于2004年1~10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河北省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必麦森凝胶(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柏生;王建民;荆鲁华;刘卫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阴道加特纳菌是一种嗜血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及其他许多临床上的并发症密切相关.现就其名字由来,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检测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沂轩;纪岩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有学者报道1在正常无症状妇女中,HPV感染率为5%~40%,而妊娠后即可增至60%以上,可见妊娠后,有易感HPV的趋势,本文主要对56例妊娠期CA进行了临床分析.
作者:王今锦;卢珺;卞维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对开展胫后肌移位术矫治麻风垂足手术的38例患者(41只垂足)随访5~37年.根据术后足背屈度,步态评估,其中优27只,良8只,尚可5只,无效1只,有效率98%.疗效与胫后肌肌力、垂足的畸残程度、跟腱挛缩和手术方法有关,骨孔法优于皮下法.作者选择4例将麻痹的胫前肌取出,末端固定于胫后肌止点,近端缝于腓肠肌,术后未发生足弓变平.对肌腱脱落,作者作了手术改进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王载明;陈家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同时加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 mg,qd,连用3周.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尤其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石春蕊;匡钱华;任万明;高军;曹庚;董永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双下肢鳞屑性丘疹、斑块12年,加重1年,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发热3周.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鳞屑性丘疹、斑块,伴瘙痒.在当地医院以银屑病治疗多次(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冬重夏轻.
作者:吴梅;施仲香;吴卫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