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坤;赵颖
为了解本地区2001~2004年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有效选择抗菌药物,我们对泌尿生殖道分离的127例解脲脲原体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浩;栾琳;杨玲;黄晓辉;高明;孙兆娟;马光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40例山东地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重因素、病程和治疗等方面特征.方法:对17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患者共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好发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2)食物、药物、心理等因素可以加重病情;(3)4例患者有乏力的表现,与皮疹严重程度一致;(4)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中,多数(10/15)无逐年好转的趋势;(5)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局部结合系统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病程长,有一定加重因素和临床特征,乏力可能是该病的全身症状,阿维A与雷公藤联合应用效果好.
作者:田洪青;颜潇潇;张福仁;周桂芝;卢宪梅;王昌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同时加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 mg,qd,连用3周.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尤其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石春蕊;匡钱华;任万明;高军;曹庚;董永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探讨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对雌雄性小鼠各30只,分别采用灌饲中药土槐煎剂高低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对比观察土槐煎剂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及鼠尾鳞片表皮分化的影响.结果:土槐煎剂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的颗粒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实验结果从病理上证实土槐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是可靠的.
作者:王瑛;白长川;高文婷;夏玉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面部、躯干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1年,于2005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出现红斑,在正常皮肤、红斑的基底上出现数个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水疱易破溃结痂,经过5~7天可自愈,但新的水疱又出现.皮损渐延及后背、面部、头皮.曾多次在外院治疗效果欠佳.6个月前,口腔颊黏膜起数个水疱,随即破溃,10天左右自愈.3天前,双手掌散在起水肿性小斑点,左手掌心可见一粟粒大水疱,为进一步诊治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腹泻,饮食、大、小便均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皮、颜面(以颏部为重)、胸背部见点、片状淡红斑,部分呈环状排列,其上散见绿豆、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澄清,尼氏征阴性(图1).部分疱破溃结痂,部分痂皮脱落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口腔黏膜无异常.
作者:王玲;赵传靖;宋斌;于长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阴道加特纳菌是一种嗜血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及其他许多临床上的并发症密切相关.现就其名字由来,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检测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沂轩;纪岩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于2004年1~10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河北省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必麦森凝胶(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柏生;王建民;荆鲁华;刘卫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普通妇女中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于2004年8月对贵阳市某工厂403名参加妇女普查的女工取生殖道分泌物做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滴虫、霉菌、淋球菌5种性病病原体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勤;季福玲;李家锋;何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从2004年4月~2005年1月应用窄谱UVB光疗联合中药汽疗仪熏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洪建;吴汝英;渠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双下肢鳞屑性丘疹、斑块12年,加重1年,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发热3周.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鳞屑性丘疹、斑块,伴瘙痒.在当地医院以银屑病治疗多次(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冬重夏轻.
作者:吴梅;施仲香;吴卫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面mai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C-ALCL)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的一个类型,由于ALCL的大多数瘤细胞显示Ki-1抗原或CD30阳性,故又称Ki-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或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985年Stain等2首先描述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988年分类把它归于非霍奇金淋巴瘤3(No-Hodgkin lymphoma,NHL),1997年WHO分类将其归为一种独立的亚型,该病在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C-ALCL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刚;李锋;严月华;汤芦艳;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浙江省性病疫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快速增长之势,2000年性病疫情报告增幅有所趋缓,并在2001年首次出现了下降,近几年又稳中有升.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性病流行特点和趋势变化,现将浙江省2000~2004年性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吴李梅;许亚平;沈云良;严军华;杨雪观;姚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epidermolytic acanth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临床上易与脂溢性角化病混淆,但病理有特异性表现.近我们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正邦;张美华;胡佳;陈文琦;鲁严;方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颜面、躯干、阴囊及四肢暗红丘疹偶痒19年就疹.患者自出生时即在背部出现5颗针尖大暗红色丘疹,当时未介意.8岁时臀部、四肢亦出现类似皮损,稀疏分布.10岁左右颜.面、阴囊也出现上述皮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日益增多.自诉近年来稍劳累时四肢常感麻木及针刺感.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血、尿及心电图均正常,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吴军;章广庆;郑碧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70年我所从北京搬迁到江苏泰州后,几年来一直在泰县农村进行头癣防治,先是在苏陈、大冯、桥头等公社试点,自1974年9月后,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该县当时有41个公社、镇,103余万人口,共发现头癣(绝大部分是黄癣)患者10 773例,患病率为1.04%,几乎社社队队都有患者,个别大队患病率高达7.5%.
作者:邵长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我们曾遇到1例以黄疸性肝炎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巫毅;张明;金外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盐城市历史上曾是麻风高流行区,累计发现麻风病人9 027例.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已于1998年达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麻风病已呈低流行状态.为此,该市从2001年起开展了麻风疑似病例筛检工作.2004年省疾控中心(CDC)在盐城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麻风疑似病例的筛查和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麻风监测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开友;俞文祥;祁耀;沈进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微波治疗仪联合585染料激光治疗面部蜘蛛痣18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淑君;刘之力;邢媛媛;陈丽华;刘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作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各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其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台州市Uu和Mh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状况以及对不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我们对1 351例可疑支原体感染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资料完整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茜;孙乐栋;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