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胺酯与罗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比较

周盛基;马风双;石善海

关键词:维胺酯胶囊, 红霉素治疗, 寻常性痤疮, 过氧化苯酰, 罗红霉素, 外用, 乳剂, 疗效, 口服, 患者
摘要: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17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别予以维胺酯胶囊或罗红霉素口服,均外用5%过氧化苯酰乳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寻常痤疮血浆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采用全自动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寻常痤疮患者与对照组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结果:男性寻常痤疮患者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黄体期、卵泡期的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当雌二醇降低时,可能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作者:莫惠芳;钟卫红;谭峰;汤勇军;罗文峰;许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壬二酸乳膏治疗84例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3年9月~2004年8月应用20%的壬二酸乳膏(商品名斗豆,浙江康恩贝集团养颜堂制药公司生产)治疗84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禾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发疹性黄瘤病1例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作者:杨斌;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2003年7月~2004年9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对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袁星海;姚新民;王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2004年初采用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手术简单、复发少.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潞明;孔丽云;曾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性传播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几种少见支原体的检测

    目的:了解性传播感染(STI)人群和普通人群中几种少见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PCR(Nested PCR)方法对STI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结果:STI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 19.32%(17/88)、Mpe 9.09%(8/88)、Mpi 2.27%(2/88)和Mf0(0/88).普通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 0.58%(1/171)、Mpe 0(0/171)、Mpi 1.17%(2/171)和Mf1.75%(3/171),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中Mg(x2=36.14,P<0.0001)、Mpe(P<0.0001)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提示在STI人群中Mg和Mp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Mpi和Mf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STI人群中Mg、Mpe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01),Mpi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女性STI人群中,Mg检出率也非常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01),但Mpe、Mpi、Mf在两个人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人群中男性均未检出Mg、Mpe、Mpi和Mf.结论:Mg、Mpe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与尿道炎和宫颈炎有一定相关性,对STI人群中的Mg、Mpe感染问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施美琴;王荷英;蒋娟;王红春;柏立群;尤永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淋菌性咽炎食道炎1例

    患者,男,29岁,同性恋.咽部不适、疼痛、痒、咳,食道烧灼痛1月,经五官科、消化内科诊断为咽炎、食道炎,多次抗感染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来我科诊治.查体: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有少许稀薄白色分泌物,咽后壁无滤泡增生,无溃疡,扁桃体无肿大.胃镜检查示:见食道上段黏膜充血水肿,少许白色分泌物,食道下段和胃未见异常.取咽部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查见G-双球菌(细胞内外),食道上段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经过分离培养、氧化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结果为淋球菌生长.追问病史有多次口交史.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 g qd,连续12 d,上述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停药.停药1周后复查,咽部正常,取咽部黏膜分泌物检查淋球菌阴性.

    作者:郭中华;李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例二期梅毒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004年8~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的HIV抗体初筛试验中(方法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发现了4例患者的血清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呈阴性,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将血清送山东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4例患者的HIV抗体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见表1.

    作者:周迎;李伟;袁昊;杨延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恩施自治州基本消灭麻风后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恩施自治州的麻风防治情况,省疾控中心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专家分三个小组,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复核病人等方式对8个县(市)进行了复核与调查.

    作者:刘作圣;韩子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并发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水疱伴瘙痒20天,加重2天,于2004年4月4日收住本科.患者20天前发现臀部出现绿豆大小散在分布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瘙痒.搔抓后水疱破裂结痂.数日后在原发部位又出现新发水疱,并逐渐增大增多.水疱扩展至头皮、颈项、躯干和四肢.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林达;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合并硬皮病1例

    患者,女,34岁,已婚,家庭主妇.面部萎缩4年余伴脱眉、兔眼2年余.4年前开始左侧下颌角皮肤红斑硬化、逐渐发展至额部呈刀砍状萎缩,2年前出现进行性面部肌肉萎缩,躯干部、上肢散在性色素脱失斑,眉毛脱落,眼闭合不全,头顶脱发4年余,经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用药均未见好转,病情加重,曾在皮肤科门诊以疑似麻风转入我皮防所就诊.

    作者:祖庆;臧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青岛市出国劳工AIDS相关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出国劳工是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青岛市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即为出国劳工,2000年以前本市所检出的HIV感染者多为归国出国劳工.因此,做好该人群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对于预防本地AIDS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自1999年以来相继对4000余名出国劳工进行出国前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培训后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

    作者:法仆;薛海燕;吴绍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念珠菌药敏实验研究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念珠菌158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低抑菌浓度(MIC).158株受试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在82.8%~100%之间,耐药率在0%~17.2%;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4.8%~100%,耐药率在0%~26.2%.临床常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7%.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分别为4.2%和7.5%,未检到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的副秃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率低(82.8%),耐药率达27.2%,除9.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受试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所有受试菌对氟胞嘧啶均敏感.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作者:田防震;郭长青;王开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麻风畸残程度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0.829(年龄)+0.260(麻风反应)+0.200(麻风型别)-0.001(生活水平);WDI=0.781+1.497(年龄)+0.518(麻风反应)+0.421(麻风型别)-0.031(生活水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和0.572.结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为影响麻风畸残程度的显著性因素,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有效控制麻风反应、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是减轻麻风病人畸残的有效措施.

    作者:吕成志;史月君;宋顺鹏;李晓枫;吕桂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D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D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为1.18%±0.58%,比对照组0.79%±0.25%明显增高(P<0.01),CD11c+DC百分率为2.94%±1.48%,与对照组的2.36%±0.7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者CD11c+DC和CD123+DC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

    作者:林立航;钱起丰;张明霞;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白癜风69例疗效分析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69例白癜风患者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芬;李山;王建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荨麻疹伴心绞痛样发作1例

    患者,男,37岁.因全身风团1天以急性荨麻疹入院.入院后给予静滴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药物,2天后全身风团基本消退,患者要求回家探望.突然患者自觉胸闷、心前区压痛、闷痛,后肩背部疼痛,并迅速加重,致面色苍白、前额大汗,立即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急请循环内科会诊.

    作者:何晓南;何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乌体林斯疗效的研究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CA复发情况.激光去除疣体后给予乌体林斯肌注为CA实验组(Ⅰ组),CA对照组(Ⅱ组)给予白介素-2肌注,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Ⅰ组治疗后CD3+无明显变化,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Ⅰ组与Ⅱ组治疗后Ⅰ组CA患者CD4+及CD4+/CD8+均较Ⅱ组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Ⅰ组的复发率低于Ⅱ组复发率(P<0.05);未复发的45例和复发的15例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作者:张莉敏;孙颖;贾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蚀丸加白癜净治疗白癜风85例疗效观察

    我站自2003年1月~2004年2月临床应用口服白蚀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外用白癜净(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白癜风8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加全;刘淑梅;璩朝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浙江省兰溪市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探讨

    浙江省兰溪市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碧忠;颜家树;陈晋强;何素韵;姚建军;许亚平;骆驰;沈云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