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禾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30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为3654±459结合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4 839±575结合位点/细胞)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T细胞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免疫调节紊乱,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病.
作者:李久宏;李萍;李波;刘继峰;翟宁;宋方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CA复发情况.激光去除疣体后给予乌体林斯肌注为CA实验组(Ⅰ组),CA对照组(Ⅱ组)给予白介素-2肌注,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Ⅰ组治疗后CD3+无明显变化,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Ⅰ组与Ⅱ组治疗后Ⅰ组CA患者CD4+及CD4+/CD8+均较Ⅱ组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Ⅰ组的复发率低于Ⅱ组复发率(P<0.05);未复发的45例和复发的15例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作者:张莉敏;孙颖;贾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MPC)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为治疗提供依据,我科对435例NGU或MPC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一并作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竞林;尹承祥;左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0.829(年龄)+0.260(麻风反应)+0.200(麻风型别)-0.001(生活水平);WDI=0.781+1.497(年龄)+0.518(麻风反应)+0.421(麻风型别)-0.031(生活水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和0.572.结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为影响麻风畸残程度的显著性因素,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有效控制麻风反应、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是减轻麻风病人畸残的有效措施.
作者:吕成志;史月君;宋顺鹏;李晓枫;吕桂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是一种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病因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我们于2001年5月~2004年9月,分别采用德国沃曼公司生产的两种不同光谱的紫外线皮肤治疗仪治疗白癜风,其中窄谱UVB照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利平;袁春燕;梁燕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局部PUVA疗法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2~75岁,病程1~5年.8例患者均有掌跖脓疱病的典型表现:掌跖部红斑基础上的表皮内无菌性脓疱伴脱屑、角化、皲裂,且无全身症状.无个人及家庭银屑病史.脓疱常规培养细菌、真菌均为阴性.病变部位6例掌跖部均发病,1例仅限于跖部,1例除掌跖外,亦累及指、趾侧及屈侧.8例患者均无光疗禁忌症.
作者:张彪;兰广萍;胡本超;时念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站自2003年1月~2004年2月临床应用口服白蚀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外用白癜净(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白癜风8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加全;刘淑梅;璩朝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17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别予以维胺酯胶囊或罗红霉素口服,均外用5%过氧化苯酰乳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盛基;马风双;石善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众所周知,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很高,尤以成人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为多,因此对成人皮肌炎患者作系统的检查,尤其是肿瘤系列的检查非常重要.我们报道1例皮肌炎伴发大肠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皮肌炎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敏;柳曦光;马良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作者:杨斌;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全自动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寻常痤疮患者与对照组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结果:男性寻常痤疮患者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黄体期、卵泡期的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当雌二醇降低时,可能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作者:莫惠芳;钟卫红;谭峰;汤勇军;罗文峰;许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260例流产者(观察组)和260例正常晚期妊娠者(对照组)进行Ct检测.以探讨流产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2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38%(x2=52.87,P<0.01).其中130例早期妊娠流产者和130例中期妊娠流产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1.54%和27.69%(x2=0.46,P>0.05),两者无显著差异.Ct感染是引起流产的重要因素,对流产患者尽可能做Ct检测.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银屑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两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较少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伟;任军;张莉;金德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属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75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3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角化棘皮瘤被认为是一种像高度恶性肿瘤的良性肿物(假恶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一种像良性肿物的恶性肿瘤(假良性).本文综述该病在病理、病因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丁海峰;赵天恩;卢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治疗较难.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PUVA等,近年使用新的方法如抗微生物剂、维生素D3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窄谱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UVA1和光动力疗法等.本文将它们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应用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范宏生;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D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D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为1.18%±0.58%,比对照组0.79%±0.25%明显增高(P<0.01),CD11c+DC百分率为2.94%±1.48%,与对照组的2.36%±0.7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者CD11c+DC和CD123+DC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
作者:林立航;钱起丰;张明霞;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念珠菌158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低抑菌浓度(MIC).158株受试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在82.8%~100%之间,耐药率在0%~17.2%;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4.8%~100%,耐药率在0%~26.2%.临床常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7%.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分别为4.2%和7.5%,未检到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的副秃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率低(82.8%),耐药率达27.2%,除9.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受试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所有受试菌对氟胞嘧啶均敏感.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作者:田防震;郭长青;王开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回顾.结果:多种因素可导致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感染和滥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诱因;发热和血象升高是其主要系统性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第二代维A酸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治疗效果.结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药物可作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李卉;杨森;林达;范利;林国书;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3年4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高频电治疗仪(上海无线电四厂产)治疗汗管瘤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