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肌炎合并内脏恶性肿瘤1例

王敏;柳曦光;马良娟

关键词:皮肌炎合并, 内脏, 恶性肿瘤, 检查, 成人, 是肿瘤, 发病率, 大肠癌, 系统, 文献, 患者, 复习
摘要:众所周知,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很高,尤以成人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为多,因此对成人皮肌炎患者作系统的检查,尤其是肿瘤系列的检查非常重要.我们报道1例皮肌炎伴发大肠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皮肌炎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D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D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为1.18%±0.58%,比对照组0.79%±0.25%明显增高(P<0.01),CD11c+DC百分率为2.94%±1.48%,与对照组的2.36%±0.7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者CD11c+DC和CD123+DC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

    作者:林立航;钱起丰;张明霞;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液氮冷冻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

    患者,女,25岁,农民.左手食指背部溃疡1年,伴有痒感.1年前,患者干农活时不慎被树枝扎破左手食指背部皮肤后长出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不痛不痒.继之感染溃破,皮损逐渐向外扩大,并伴有痒感.曾在本地医院多次就诊,给予抗生素注射和外用不见好转.因怀孕2月余,于2001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但同村有人患着色芽生菌病史.

    作者:裴振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壬二酸乳膏治疗84例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3年9月~2004年8月应用20%的壬二酸乳膏(商品名斗豆,浙江康恩贝集团养颜堂制药公司生产)治疗84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禾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梧州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支原体培养与药敏临床研究

    为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MPC)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为治疗提供依据,我科对435例NGU或MPC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一并作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竞林;尹承祥;左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念珠菌药敏实验研究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念珠菌158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低抑菌浓度(MIC).158株受试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在82.8%~100%之间,耐药率在0%~17.2%;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4.8%~100%,耐药率在0%~26.2%.临床常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7%.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分别为4.2%和7.5%,未检到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的副秃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率低(82.8%),耐药率达27.2%,除9.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受试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所有受试菌对氟胞嘧啶均敏感.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作者:田防震;郭长青;王开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PUVA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局部PUVA疗法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2~75岁,病程1~5年.8例患者均有掌跖脓疱病的典型表现:掌跖部红斑基础上的表皮内无菌性脓疱伴脱屑、角化、皲裂,且无全身症状.无个人及家庭银屑病史.脓疱常规培养细菌、真菌均为阴性.病变部位6例掌跖部均发病,1例仅限于跖部,1例除掌跖外,亦累及指、趾侧及屈侧.8例患者均无光疗禁忌症.

    作者:张彪;兰广萍;胡本超;时念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维胺酯与罗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比较

    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17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别予以维胺酯胶囊或罗红霉素口服,均外用5%过氧化苯酰乳剂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盛基;马风双;石善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属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75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3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杭州市萧山区中学生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为了解萧山区中学生皮肤病的患病情况,我们对萧山区7 990名中学生进行了皮肤病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调查方法分两个时间段进行,2003年6月在萧山区高考学生体检中,在外科体检时安排皮肤科医生进行皮肤病的调查,调查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身体完全暴露,共调查3 867人:同年9月在萧山区中学生年度体检中,抽取两所高级中学,设立皮肤科检查项目,由皮肤科医生进行体检调查,体检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均充分暴露四肢及胸背、臀部和会阴部.问诊后体检,调查4 123人.

    作者:高宜云;许月清;李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并发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水疱伴瘙痒20天,加重2天,于2004年4月4日收住本科.患者20天前发现臀部出现绿豆大小散在分布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瘙痒.搔抓后水疱破裂结痂.数日后在原发部位又出现新发水疱,并逐渐增大增多.水疱扩展至头皮、颈项、躯干和四肢.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林达;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发疹性黄瘤病1例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作者:杨斌;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频电治疗仪治疗汗管瘤48例疗效观察

    2003年4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高频电治疗仪(上海无线电四厂产)治疗汗管瘤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花斑癣51例临床分析

    花斑癣好发于成年人的胸、背、腋下等部位,儿童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51例儿童花斑癣,主要发生在面、颈部.曾在外院误诊为白癜风、白色糠疹,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亚莹;曹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扬州地方株HPV16 E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HPV1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感染HPV16的宫颈癌组织中提取DNA,用PCR技术获得HPV16E7基因,以pGEM-Teasy为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E7,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扬州地方株HPV16E7基因与已报道的标准株(德国)仅在核苷酸序列上有一处突变,即199位的T→C,密码子由TTG变为CTG,而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与其他国家报道的HPV16E7核苷酸序列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源性均在98.7%以上.结论:扬州地方株HPV16E7基因的成功克隆,将丰富我国HPV16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HPV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作者:高慧;韩秋萍;黄正芳;陈兵;李厚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30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为3654±459结合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4 839±575结合位点/细胞)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T细胞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免疫调节紊乱,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病.

    作者:李久宏;李萍;李波;刘继峰;翟宁;宋方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胡萝卜素血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手掌足跖皮肤黄染1个月,于2004年3月28日就诊我院门诊皮肤科.患者自幼喜吃桔子,近1~2月贪食柑桔尤甚,每日能食柑桔15~20个(大约5斤),30多天共食柑桔150~180斤,并发现双手掌、足趾皮肤黄染1个月.无纳呆、乏力、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症状.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急慢性肝炎、胆道病史,近无服阿的平等用药史.

    作者:方华;陈进木;王代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爱维治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初步观察

    爱维治是小牛血清中提取的去蛋白血液透析物,我科于2000年2月~2003年3月用爱维治针剂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毅;蔡剑峰;李秉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4例皮肤结核病临床分析

    皮肤结核病临床上少见,病程慢性,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总结诊治经验,现将我院1994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24例皮肤结核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瞿锐;唐吉云;钟文俊;吴蕊;田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12例生殖器疱疹复发诱因和前驱症状分析

    目的:研究GH复发的诱因以及发作前的前驱症状,以便掌握GH的发作规律,更好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确诊的GH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做好患者GH复发的诱因和发作前驱表现的记录.结果:共112例复发性GH患者,22.3%GH患者在复发前无明显诱因;18.7%复发与频繁的性接触有关;16.1%与劳累过度有关;13.4%与进食刺激性食物有关;26%在上述因素存在时均容易复发;1%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时可引起GH发作.45%的患者在复发前无明显不适;26.8%发作前感到外阴部瘙痒、疼痛;9.8%下肢酸痛;8%有生殖器皮肤针刺感;有5.4%有局部灼热感和腰部胀痛.结论:在复发性GH患者中,22.3%复发前无任何诱因,频繁的性接触、劳累过度、刺激性食物是部分GH复发的诱因;45%GH患者复发前无任何不适.关注GH患者复发的前驱表现以及伴随的早期排毒现象对预防GH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兴东;林霭;戴向农;朱慧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86例临床分析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本病有上升趋势.我科于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诊治接触性皮炎患者186例,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和总结,我们就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宇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