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分析

程文海;谭仲楷;黄澍杰;周丽丽;谭雪玲

关键词:生殖器溃疡, 病因学
摘要:为了解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病因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PCR检测HSV-DNA,HIV抗体检测等进行诊断.186例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梅毒46例(24.7%);生殖器疱疹62例(33.3%);梅毒和生殖器疱疹混合感染2例(1%);拟诊软下疳3例(1.6%);58例未能明确诊断,占31.2%;HIV感染1例.显示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以生殖器疱疹和梅毒居多,软下疳少见,已出现合并HIV感染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麻风低流行状态是否仍需要接触者检查?

    目的:分析麻风低流行状况下,接触者检查对发现新发病人的效果.方法:对山东省近11年来新发麻风病人的发病潜伏期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1~2001年诊断的547例麻风病人中有252例有麻风接触史,平均潜伏期为23年,90例家庭内接触者中仅有12例(13.3%)和10例(11.1%)可在5~10年内被发现,占总新发现病人的2%.结论:在山东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现行政策的接触者检查的效果较低,为了尽早发现新的麻风病人,需寻求其他方法,如对医务人员加强有关麻风早期诊断知识的培训.

    作者:陈树民;张艳芳;黄金萍;张林;刘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雷公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机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3例活动期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40配体(CD40L)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雷公藤对SLE患者PBMC中CD40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40L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雷公藤处理后,其CD40L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D40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雷公藤可通过抑制CD40L分子的表达,影响CD40-CD40L信号的传导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彭学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银屑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临床资料 60例重型银屑病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1月~26年.红皮病型34例,脓疱型18例,关节病型8例.入院前均经过多种治疗,部分病人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或低蛋白、电解质功能紊乱等.根据病人不同病程、病期及分型,给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韩月献;杨丽;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麻风患者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囊外摘除13例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眼科于1995年9月以来对13例麻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施巩膜隧道切口囊外摘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省;闵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的临床特征.采用瘙痒综合调查问卷对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84%的患者基本每天出现瘙痒,81%的患者夜间及傍晚出现瘙痒,98%的患者曾用过抗组胺药,瘙痒伴随症状主要有灼热感(44%)、出汗(15%),74%的患者感到烦躁,65%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11%的患者感到压抑.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瘙痒在发作频率、时间、程度、部位、伴随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作者:杨文彪;蒋卫民;黄芳仪;欧阳志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分析

    为了解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病因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PCR检测HSV-DNA,HIV抗体检测等进行诊断.186例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梅毒46例(24.7%);生殖器疱疹62例(33.3%);梅毒和生殖器疱疹混合感染2例(1%);拟诊软下疳3例(1.6%);58例未能明确诊断,占31.2%;HIV感染1例.显示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中,以生殖器疱疹和梅毒居多,软下疳少见,已出现合并HIV感染者.

    作者:程文海;谭仲楷;黄澍杰;周丽丽;谭雪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舌系带尖锐湿疣1例

    尖锐湿疣在口腔里的表现,已有多篇报道,但尖锐湿疣长在舌系带上并不常见,笔者近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建华;罗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济南市1994~2003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我市进入90年代以来,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1994~2003年的性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永华;史克实;张铭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殖支原体与性传播疾病研究进展

    生殖支原体(Mg)在临床上与沙眼衣原体相似,独立于沙眼衣原体之外,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等密切相关.Mg的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分子生物学方法是Mg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

    作者:蒋娟;韩国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阴瘙痒的相关因素分析

    我们对264例本院皮肤性病门诊确诊的非系统性疾病源性的外阴瘙痒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院皮肤性病门诊2003年2月~2003年11月以外阴瘙痒为主诉并确诊的病例共264例.男160例(60.6%),女104例(39.4%);年龄:男16~50岁,女12~45岁,平均29.4岁;病程:2周~5年,平均2月.无可能引起瘙痒症状的系统性疾病.

    作者:成淑闻;孙晓红;王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年女性痤疮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女性寻常痤疮患病状况,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由皮肤科专业医师以问卷调查并观察受检者痤疮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199名年龄18~62岁的汉族女性.痤疮的时点患病率为19.3%,现有痤疮和过去有痤疮史者共为33.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油性皮肤(OR 7.831,95% CI 3.683~16.646)、辛辣食物敏感(OR 3.391,95%CI 2.036~5.646)、月经周期(OR2.119,95%CI 1.095~4.102)、未闭经(OR 5.677,95%CI 1.854~17.384)与痤疮发生有关.结论:成年女性痤疮患病率仍维持较高水平.皮脂腺功能亢进、辛辣饮食与痤疮发生相关.

    作者:李利;刘蔚;王曦;牟韵竹;张谊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长程抑制疗法治疗频繁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GH)是一种常见的不易治愈性性传播疾病,GH患者常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每日抑制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依从性差.探索能控制复发次数,减轻症状又改善依从性的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近2年来我们分别采用阿昔洛韦长程抑制疗法和每日抑制疗法治疗频繁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文生;程玉玲;祖渝;金琼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叠瓦癣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未婚.2个月前发现左乳房内上方有5分硬币大淡红色斑,上有较多米粒状丘疹,数天后扩大为杯口大多环形褐色斑片,痒,手抓后脱皮屑.10多天后痒加重,全身相继出现了与上同样形状大斑片,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给予药物口服(药名不详),外搽肤轻松,治疗数天不好转,痒更剧烈,斑片增多,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多形性红斑,静滴药物(药名不详),外搽三九皮炎平,治疗1周无效,遂来本院就诊.

    作者:李子祥;李世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4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月经周期正常者、月经周期紊乱者、闭经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肾脏损害及无肾脏损害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

    作者:李久宏;李萍;韩世新;耿龙;宋芳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甘利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

    我科于2000年3月~2001年3月采用单纯甘利欣及甘利欣联合山莨菪碱(654-2)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李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济南市性病执业许可医疗机构审验报告

    为有效地整顿性病医疗市场,规范性病诊疗行为,济南市自1999年10月颁布实施了<济南市性病防治条例>,并实行性病医疗执业许可证制度,济南市辖区内已有32家各级医疗机构陆续取得了性病执业资格.我们于2003年10月20日~11月14日对这些单位进行了年度资格审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光忠;艾蕾;庄丽;赵瑞林;梁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梅毒病学家的贡献

    16世纪初,时值明朝中叶,梅毒传入我国之后,当时已有数位名家记载有关梅毒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据现存古籍医书及有关文献记载,从明清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梅毒防治及科研方面都有非常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值得将他们的贡献记载于本文中,备后世学者参考.

    作者:龙振华;苗钢;邝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2年5月始,采用自拟中药配合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口服,必麦森凝胶等药外涂,治疗重度痤疮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康体多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9年以来采用康体多注射液(西安长城制药厂生产)含甘草甜素与多种氨基酸配伍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印雪松;张国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淋巴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以及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下的CD3+ CD4+、CD3+ CD8+、CD19+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方法: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CD3+ CD4+、CD3+ CD8+淋巴细胞晚期活化标志HLA-DR以及在PHA刺激4h后CD3+ CD4+、CD3+ CD8+、CD19+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结果:①PHA刺激4小时后,活动期SLE CD3+ CD4+、CD3+ CD8+细胞CD69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6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PHA刺激前SLE活动组CD19+细胞表达CD69较正常对照组和SLE非活动期明显升高(P<0.05),PHA刺激4小时后,活动期SLE CD19+细胞表达CD69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19+ CD69+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活动期SLE CD3+ HLA- 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非活动期SLE(P<0.01),CD3+ CD4+ HLA- DR+细胞、CD3+ CD8+HLA-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LA-D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活动期T、B淋巴细胞存在异常活化,活动期SLE外周血T、B淋巴细胞对刺激早期反应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变化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肖东杰;刘洋;黄平;李晓英;杨博;汪运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