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李雪春;林龙飞;田晶辰;倪健
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开展逐渐增多,伦理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伦理审查中已对知情同意进行严格规定,然而临床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文章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特点,以及专家组访谈结果,对中医临床研究中知情同意实施过程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柴倩云;费宇彤;王聪聪;夏芸;韩梅;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用中医现代脉诊数据回答《黄帝内经》“脉其四时动奈何?”的问题,探讨平人四时脉(正常人四季脉)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采集1年12个月内12个节气点的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正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对193个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里双手6部脉的脉位原始数据的分布,呈现了明显的同步、规律性的变化,并发现1年12个月的脉位、脉力均值与天、地背景数据显著相关,据此绘出了曲线图。结论:平人四时脉的脉图参数可以提供人应天地的数据依据。
作者: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逯波;冯淑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 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作者:王冬梅;施怡;姚新颖;陈娟;刘爱琪;孙秋玲;陈信义;李靖;康雷;董青;韦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红核妇洁洗液预防产褥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住院自然分娩孕妇100例,随机分2组各50例。产后住院期间各组均常规护理,出院后,预防用药组以10%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对照组按产后常规外阴护理,即保持外阴清洁以温开水清洗外阴。结果:产褥期42 d门诊产后检查,预防用药组产褥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红核妇洁洗液预防产褥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简便可行。
作者:杜亚丽;左莉;张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当前太极拳干预措施报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临床试验报告规范及其扩展版,制定出一套太极拳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规范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太极拳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和透明的报告,促进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进行条目总结,召集研究人员讨论,咨询相关专家,研究者根据讨论结果对规范进行反复修改,终确定报告规范建议的条目、条目说明、并列举高质量的报告范例。结果:本研究制定的太极拳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规范建议,包括7个条目和16个亚条目。7个条目分别是:1)太极拳干预的合理性;2)太极拳学习和练习的细节;3)太极拳干预方案;4)其他干预措施;5)太极拳老师的资历;6)练习太极拳的达标要求;7)对照或者对照干预。结论:该建议条目有待召集国内外相关专家形成共识意见,并将在太极拳临床试验中加以试用。
作者:杨国彦;王丽琼;任君;李梦琳;朱宇婷;程延君;罗静;李文元;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白金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进行脑代谢组学研究之前,采用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测定结果为指标评价建模效果和白金胶囊抗抑郁疗效。脑代谢组学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SPSS、SIMACA-P软件分析测定结果,通过数据库( MASSBANK、METLIN、HMDB和KEGG)检索和文献分析,寻找出和抑郁相关的脑组织样本中的生物信息。结果:测得脑组织样本中共1194种化合物。 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得分矩阵中的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分别集中分布在3个不同区域,说明存在组间差异;结合载荷矩阵和VIP值进行搜库查询及文献分析,得到牛磺酸、苏糖酸、N-乙酰天冬氨酸和肌苷4个主要化合物。结论:白金胶囊的抗抑郁药效与其改变脑内氨基酸水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参与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杨培;李雪春;林龙飞;田晶辰;倪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方法,并对含黄连的中药汤剂进行安全性主动监测,了解含中药黄连的汤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特征。方法:以访谈方式,对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门诊患者进行用药调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201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18/201)。排便次数增多10例,便秘4例,恶心反胃4例,但症状较轻微,均未影响药物继续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剂量、患者体质、药物配伍密切相关。结论:本项研究探讨了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患者体质寒热虚实、药物配伍的关系,为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提出了新思路。
作者:牟稷征;刘颖;仝小林;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春、冬两季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的变化,进一步验证过敏性疾患季节易感性与“天人相应”中医藏象理论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标准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在春分、冬至前后各1个月,进行血清IgE水平及EOS的检测。结果:血清IgE水平及EOS在春季显著增高,春季较正常对照组对比P均<0.01,血清IgE水平、EOS在冬季增高亦较显著,冬季较正常对照组对比P均<0.05。血清IgE及EOS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春季r值0.954,0.954,P<0.01;冬季r值0.809,0.809,P<0.01)。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及EOS在春、冬两季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的藏象学说,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作者:张波;许继宗;李玉华;李新艳;朱宏;李天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仙丹升血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维血宁颗粒,治疗组给予仙丹升血颗粒,疗程为4周,观察紫斑、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出血、血小板计数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仙丹升血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显效率为84.13%,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5.00%,有效率为95.00%,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致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00%,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间疗效相似。结论:仙丹升血颗粒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梅;李林;张晓芬;何进;张燕;曾友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包括种络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对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络病学教材在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开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络病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与从事科研、临床的人员加强合作,吸取宝贵经验和意见,不断改进络病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络病学教学在培养中医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杨进;龚婕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10月6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台湾抗老化学会承办,《世界中医药》杂志社协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高峰论坛在台北市松山佛光山道场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美丽心灵,健康睡眠”。莅临本次论坛的专家领导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秦树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汪卫东教授,台湾抗老化学会理事长刘吉丰教授,佛光山台北道场住持觉元法师,台湾抗老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潘世斌教授,南华大学释永有法师,人间福报社金蜀卿社长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用针刺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早期干预模式,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1.6%,治疗后治疗组AQ评分为(68.3±6.2)分、CADL评分为(103.2±1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3±5.9)分、(79.3±13.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取针刺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病情恢复以后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系统回顾了近12年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国内外文献,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总结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概况,认为中医以补肾治疗为主,兼顾活血、健脾、疏肝等;现代医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多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内膜血流等方面着手;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效果较好,且西药的不良反应被降低,但是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羚;刘雁峰;江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川贝止咳合剂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对方中所含枳壳、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柚皮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枳壳、桔梗,且阴性无干扰;柚皮苷在160~800 n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1.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川贝止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冬梅;汪梦霞;董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拥有制定国际标准的相对优势,而针灸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进一步促进针灸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文从针灸标准化工作进展、针灸标准化工作成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了今后中国针灸标准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李明月;陈波;陈泽林;郭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考察盘龙七麸炒前后岩白菜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盘龙七麸炒前后岩白菜素的含量,色谱柱:UltisilTM XB-C18柱(150 mm ×1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盘龙七麸炒前所测岩白菜素平均含量为16.82 mg/g;盘龙七麸炒后所测岩白菜素的平均含量为22.15 mg/g。结论:麸炒后盘龙七中岩白菜素的含量高于麸炒前的盘龙七,麸炒盘龙七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冯永辉;谭汗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老年性的退行性关节疾患,其临床以负重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为特征。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多以肾气亏虚为本,瘀血痹阻为标,二者相互影响贯穿骨关节炎的始终。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牛膝健步颗粒,结合名老中医多年经验,并参考现代药理学成果,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法,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高世超;殷海波;刘宏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作者:贾蔷;唐仕欢;石作荣;赵步长;杨洪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作用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 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等相关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客观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078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能进一步提高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MD=-1.10,95%CI(-1.54,-0.65),P<0.01],[SMD=-1.83,95%CI(-2.35,-1.30),P<0.01];提高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MD=-1.27,95%CI(-1.80,-0.75),P<0.01],[SMD=-1.60,95%CI(-2.39,-0.81), 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作用是有效的。
作者:赵进东;舒仪琼;吴吉萍;凌含鹏;谢峰涛;侍磊;方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336份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39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14类:1)陈皮、麦冬、石菖蒲、五味子;2)柴胡、炒酸枣仁、红参、枳实;3)半夏、瓜蒌、薤白、枳壳;4)延胡索、郁金、炙甘草;5)白术、桂枝;6)川芎、当归、丹参、葛根;7)赤芍、红花、砂仁、桃仁;8)黄连、生地黄、酸枣仁;9)白芍、甘草;10)三七粉、檀香;11)茯苓、葶苈子、泽泻;12)黄芪、水蛭;13)党参;14)远志。结论:针对冠心病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这种形式称为药组。本次分析结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毕文霞;陈守强;徐亮;侯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