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林霖霖;蔡剑峰

关键词: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联合治疗, 神经性皮炎, 研究对象, 门诊患者, 临床资料, 治疗组, 皮损, 年龄, 疗效
摘要:我们采用利多卡因加普鲁卡因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全部来自门诊患者.据病史及皮损特点确诊的神经性皮炎96例.其中男、女各48例,年龄29-58岁,平均43.3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8个月.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P.L组)48例,对照1组(P.V组)和对照2组(L.V组)各24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毛囊剪除法治疗巨大无色素毛痣1例

    我们遇到了1例巨大型毛痣,用剪除毛囊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腰背部巨大毛痣16年就诊.患者生后即在腰背部出现粗硬毛发,并逐渐增多加长,无任何自觉症状,曾用各种脱毛法均无效,且变粗加长.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徐亚军;任相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丽珠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6~12月应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威片治疗带状疱疹52例,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5.2岁.

    作者:赵小明;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9年3月~2000年1月应用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特比萘芬治疗36例甲癣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21例;病程3月~15年;36例患者中共有病指甲82个,病趾甲195个;其中合并手癣、足癣或股癣的病人共20例,全部病例治疗前直接镜检均阳性,且2周内未曾内服或外用过其它抗真菌药.

    作者:孙晓红;刘军;高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nstantCHEKTM-HIV1+2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性能的初步评价

    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蛋白印迹法、PA法、ELISA法等.其中蛋白印迹法,虽然准确,特异性强,但操作过于复杂,并不适用于初筛实验室使用.PA法、ELISA法虽可用于初筛检测,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ELISA法还需使用酶标仪等仪器.

    作者:周世航;张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蛋白印迹技术初步评价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反应性

    目的:初步分析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反应性.方法: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的2种重组梅毒螺旋体蛋白(rTP47和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结果:30份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均与MBP-rTP47和MBP-rTP17反应,反应强度与RPR试验测定的血清滴度无绝对一致性,但MBP-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强于MBP-rTP47.30份正常人血清均不与NBP-rTP47和MBP-rTP17反应.结论:MBP-rTP47和MBP-rTP17对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较强.

    作者:张良芬;尹跃平;吴勤学;余艳华;龚匡隆;尤永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滴虫病

    阴道滴虫病是常见性病之一.笔者对81例阴道滴虫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小25岁,大45岁,平均35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黄绿色,白带稀薄,伴有泡沫,有腥臭味.

    作者:黄玉秀;李秀萍;李红;张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殖器部位的非性病性损害(2)

    以非糜烂一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生殖器部位的非糜烂-溃疡性损害表现有多种,包括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大疱、色素改变、增生变化、苔藓化等.一些损害可发生于糜烂-溃疡性损害的早期未破溃时,如上述带状疱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化脓性感染、鳞状细胞癌等疾病.

    作者:靳培英;邵长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皮肤性病学奠基人之一李洪迥教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斯皮仁诺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病例和方法病例为我所门诊可随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阴唇红斑等症状,88例有大量白色乳酪样分泌物,全部患者阴道分泌物真菌直接镜检均为性.凡1月内曾内服或外用其它抗真菌药物者及妊娠妇女均不入选.

    作者:严丽英;吴晓金;徐新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卡介苗素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39例

    我们于1999年5月~2000年1月用卡介苗素(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3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潘恕;潘晓峰;苏建国;周金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粘质沙雷氏菌菌苗治疗银屑病

    我们用免疫增强剂粘质沙雷氏菌菌苗(S31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2例,并用胸腺肽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玉;赵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过去的20年,其中为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在系统性念珠菌的易感患者中,如粒细胞缺乏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近来增多的AIDS患者,他们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死亡率甚至超过70%[1].

    作者:王英;顾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人同患3种人乳头瘤病毒性皮肤病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已婚未孕.1年前右前臂始长扁平丘疹,半年前左上眼睑见刺状丘疹,2个月前外阴部见疣状丘疹,逐渐增大,伴轻度瘙痒就诊.患者否认冶游史,其配偶有尖锐湿疣病史.

    作者:陈国;谢国木;吕慎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CR法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鉴定白念珠菌的研究

    目的:通过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进行PCR来鉴定白念珠菌.方法: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设计上游引物5'-ATGTTCAGTTA-AGTATG-3',编码492NWEIVR496的序列设计下游引物5'-CTATCTTACAATCTTC-3',对白念珠菌ATXCC11006、22株临床分离株、7株其它致病性念珠菌、8株致病性丝状真菌、1株新生隐球菌及1份人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用酶切方法鉴定.结果:所有23株白念菌均可获得约1.5 kb大小的PCR产物,16株其它致病性真菌及人的NDA标本均无扩增产物,PCR产物经BamHI酶切,产生两个大小分别约为1.0 kb和500 bp的片段.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可以特异地鉴定白念珠菌

    作者:刘伟;李若瑜;卜定方;王端礼;马圣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共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门诊病历.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范围18~7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范围18~72岁.

    作者:王曰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性病门诊366例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Uu、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培养、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培养、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镜检等方法,于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366例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检查.结果:366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体303例,感染率为82.79%.其中Uu感染率为65.57%,Mh为27.87%,CT为19.67%,白念为21.31%,滴虫为4.10%,NG为1.64%.结论: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有多种,以Uu为多见,其次是Mh,再次为CT及白念,NG感染率较低.STD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作者:李伟;覃善列;唐桂林;梁月金;赵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心型肺鳞癌皮肤转移和脑转移1例

    皮肤磷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CC)常发生于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也可以见于其它系统肿瘤经血道转移至皮肤.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中心型肺鳞癌广泛皮肤转移、脑转移并死亡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霞;王淑琴;李立;曾三武;张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家同代四人患麻风病调查报告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疗程长等特点,一般认为长期密切地接触是麻风传染的主要径,我市在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发现一家庭同代4人同患麻风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武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UVA和心理疗法治疗银屑病

    自1998年7月至今我们采取心理和UVA综合方法治疗银屑病18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186例病人均来自门诊,男102例,女84例;年龄小17岁,大68岁,平均42.6岁;病程长21年,短15天,平均38天;进行期18例,静止期168例.

    作者:孙莉;尹晓慧;许金萍;魏爱华;卞金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孚琪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我科于2000年3~9月用孚琪(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150例手足癣、体股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呈阳性.其中手足癣、体股癣患者镜检可查到真菌菌丝,皮肤念珠菌患者查到大量假菌丝和孢子.

    作者:王蘋;张春敏;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