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VA和心理疗法治疗银屑病

孙莉;尹晓慧;许金萍;魏爱华;卞金玲

关键词:理疗法治疗, 综合方法, 临床资料, 银屑病, 静止期, 进行期, 心理, 年龄, 门诊, 病人
摘要:自1998年7月至今我们采取心理和UVA综合方法治疗银屑病18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186例病人均来自门诊,男102例,女84例;年龄小17岁,大68岁,平均42.6岁;病程长21年,短15天,平均38天;进行期18例,静止期168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孚琪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我科于2000年3~9月用孚琪(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150例手足癣、体股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呈阳性.其中手足癣、体股癣患者镜检可查到真菌菌丝,皮肤念珠菌患者查到大量假菌丝和孢子.

    作者:王蘋;张春敏;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3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黑素细胞肿瘤.近年来Mm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所诊治的33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许卫华;张洁;宋红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一代麻风病皮肤试验抗原的研究状况

    在当前的麻风病防治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像结核菌素(PPD)那样的皮肤试验.这不仅有利于简便、快速地检测麻风菌感染和早期诊断,还有助于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翁小满;李桓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维胺酯胶囊和维胺酯乳膏联合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

    自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底,我们用维胺酯胶囊和维胺酯乳膏联合应用,治疗结节性和囊肿性痤疮6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化萍;封常霞;周润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例儿童淋病分析

    笔者从1998年2月~1999年4月共诊治儿童淋病16例,现将完整资料13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女11例,男2例,年龄3个月~1岁4例,1~6岁5例,6~10岁4例.10例患儿父母均有淋病感染史,并在本院治病.

    作者:王晓英;汪光玉;龙青文;何存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209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6年8月~1999年8月,应用综合方法治疗209例白癜风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9例均为门诊典型的白癜风患者,其中男110例,女99例.年龄8-61岁,平均26.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5.7年.

    作者:刘卫兵;许广文;谢安莉;王建民;荆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性病所致慢性前列腺炎110例报告

    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增多,性病所致前列腺炎的发病有增多趋势,我们于1999年4月~2000年4月在男科门诊对110例性病后有泌尿道症状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洪浩;杨自娟;范丽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过去的20年,其中为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在系统性念珠菌的易感患者中,如粒细胞缺乏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近来增多的AIDS患者,他们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死亡率甚至超过70%[1].

    作者:王英;顾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8月应用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疹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84例,分为两组.泛昔洛韦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32.3岁.病程1~9天,平均3.4天.

    作者:于秉伦;王瑞清;王竹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误诊20年1例报告

    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临床并非罕见,但我们遇到1例患者,被误诊20年,经临床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左下肢起红斑、结节20年,于2000年1月来我科就诊,诉于1980年春季左小腿内侧起红斑、结节,同时伴有发热、倦怠、不适等全身症状.

    作者:李福昌;王新岭;刘金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并发症分析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诱因和并发症复杂,为此我们探讨了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360例患者的诱因和各种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鄢素华;黄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45例药疹分析

    药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为探讨近十年来我地区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年龄分布、致敏药物的变化及药疹的发病机理等.我们对145例药疹病例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辉;陈长斌;张成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阴道分泌物快速染色法在诊断阴道致病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

    实验室诊断阴道分泌物一般采用盐水湿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使检验难以辨别,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快速染色法检查阴道分泌物,以检测滴虫、霉菌、加特纳杆菌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圆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心型肺鳞癌皮肤转移和脑转移1例

    皮肤磷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CC)常发生于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也可以见于其它系统肿瘤经血道转移至皮肤.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中心型肺鳞癌广泛皮肤转移、脑转移并死亡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霞;王淑琴;李立;曾三武;张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性病门诊366例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Uu、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培养、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培养、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镜检等方法,于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366例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检查.结果:366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体303例,感染率为82.79%.其中Uu感染率为65.57%,Mh为27.87%,CT为19.67%,白念为21.31%,滴虫为4.10%,NG为1.64%.结论: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有多种,以Uu为多见,其次是Mh,再次为CT及白念,NG感染率较低.STD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作者:李伟;覃善列;唐桂林;梁月金;赵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1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肉芽肿,又名木村病,好发于青年男性面颈部.我们见到1例发生于前臂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高宝春;卢新东;任相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接触过敏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5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CR5的表达.结果: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D4+CCR5+细胞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淋巴细胞培养48小时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CD4+CCR5+高于培养前(P<0.01),而正常对照组则低于培养前(P<0.01).结论:接触性皮炎患者的T细胞表达Th1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CR5的能力增强,有利于Th1细胞归巢到Th1型炎症反应部位.`

    作者:何静;毕志刚;刘彦群;冯霞;黄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称重叠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发生率约为各种结缔组织病的5%.临床所见病例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1].本科收治1例皮肌炎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孙守信;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国内屡有报道.现将我科诊断为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例1,女,1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即发现有胆道闭锁症,全身皮肤黄染,小便深黄色,大便黄色或陶土样.

    作者:杜晓红;郑利雄;童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hoto Derem VL/PL/HR治疗原发性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22例报道

    原发性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俗称:蜘蛛痣)以往多采用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等治疗,因其预后易留疤痕及复发,疗效欠佳.我们采用Photo Derem VL/PL/HR强光治疗仪(Yokneam Industrial Park,Yokneam 20692,Israel,以色列)治疗蜘蛛痣22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晓波;周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