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毕志刚;刘彦群;冯霞;黄健
我院于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共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门诊病历.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范围18~7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范围18~72岁.
作者:王曰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暴露部位发疹20年,四肢伸侧鳞屑性红斑3年就诊.20年前其颜面的鼻、颧部初发棕红色圆锥形小丘疹,后皮损缓慢扩大,形成大小连片、中央轻微萎缩、周边略高起环形红褐色斑,直径达5~10 mm.
作者:张正华;赵敬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过去的20年,其中为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在系统性念珠菌的易感患者中,如粒细胞缺乏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近来增多的AIDS患者,他们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死亡率甚至超过70%[1].
作者:王英;顾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支原体是引起NGU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耐药情况,开展对支原体药敏试验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采用支原体IST试剂盒对性病门诊29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实验室诊断阴道分泌物一般采用盐水湿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使检验难以辨别,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快速染色法检查阴道分泌物,以检测滴虫、霉菌、加特纳杆菌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圆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的广泛开发和应用,滥用或误用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而引起的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作者将1998年4月~2000年4月收集的77例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进行了分析.
作者:欧阳世华;成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称重叠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发生率约为各种结缔组织病的5%.临床所见病例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1].本科收治1例皮肌炎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孙守信;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自幼年开始右胸部、下腹部及右肩部出现点状浅褐色斑,以后逐渐增多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右上肢的皮疹由肩部向下蔓延至手掌.初发损害为淡红色或红褐色斑疹、斑丘疹;陈旧皮疹高出皮面且缓慢增大或融合成片,有时瘙痒剧烈.
作者:蔡润学;冯秀乾;孔令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活动期SLE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病人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密市属卫生部与国际麻风救济会麻风残疾康复合作项目(POD)试点县市之一.为有效地落实项目要求,我们对POD项目实施前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乐智;王钦禄;姜子敬;王新美;王受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是一组以皮肤或粘膜起疱并留下萎缩性疤痕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可以由轻微机械性损伤引起或自动发生,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临床症状较重的一型,临床上分为显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和隐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丹;贾虹;张艳芳;曾学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海口市自1983~1999年底根据WHO制定的联合化疗方案,对55例麻风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案经MDT 2年的病例,即经DDS单疗(经治)者25例,未接受过抗麻风药物治疗(初治)者30例,有6例复发,型别:LL22例,BB 2例,BT6例,TT25例.
作者:符惠冰;罗地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进行PCR来鉴定白念珠菌.方法: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设计上游引物5'-ATGTTCAGTTA-AGTATG-3',编码492NWEIVR496的序列设计下游引物5'-CTATCTTACAATCTTC-3',对白念珠菌ATXCC11006、22株临床分离株、7株其它致病性念珠菌、8株致病性丝状真菌、1株新生隐球菌及1份人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用酶切方法鉴定.结果:所有23株白念菌均可获得约1.5 kb大小的PCR产物,16株其它致病性真菌及人的NDA标本均无扩增产物,PCR产物经BamHI酶切,产生两个大小分别约为1.0 kb和500 bp的片段.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可以特异地鉴定白念珠菌
作者:刘伟;李若瑜;卜定方;王端礼;马圣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病.我所自1999年9月~2000年7月,用维甲酸口服加外用治疗63例扁平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皮肤病防治所,224100
作者:顾锦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自1999年6~12月应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威片治疗带状疱疹52例,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5.2岁.
作者:赵小明;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三氯乙烯引起的急、慢性中毒,以往资料报道以神经系统、肝、肾及心脏损害为主,合并严重的皮肤损害较少见报道.我院1994年以来共收治14例职业接触三氯乙烯致严重皮肤及内脏损害患者,现将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房思宁;童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阿昔洛韦注射剂为一新型低毒广谱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我们使用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阿昔洛韦给带状疱疹者作静脉滴注,发生药物反应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允兰;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和方法病例为我所门诊可随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阴唇红斑等症状,88例有大量白色乳酪样分泌物,全部患者阴道分泌物真菌直接镜检均为性.凡1月内曾内服或外用其它抗真菌药物者及妊娠妇女均不入选.
作者:严丽英;吴晓金;徐新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142例完成联合化疗(MDT)疗程并经过连续监测均达临床治愈标准的初治多菌型(MB)麻风患者,进行了皮肤组织液和组织病理切片查菌的对比观察,以探讨在MDT不同阶段两种检测方法的细菌学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雅琴;樊广学;何存新;张秀莲;马家驹;邓云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1999年6月~2000年12月用火把花根片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承明;李文飞;辛林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