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章
在当前的麻风病防治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像结核菌素(PPD)那样的皮肤试验.这不仅有利于简便、快速地检测麻风菌感染和早期诊断,还有助于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翁小满;李桓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资料患儿1,女,11个月,全身皮疹4个月.4个月前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颈部几个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逐渐变为肤色或棕褐色,并渐增多,泛发躯干和四肢.无痛痒等自觉症状.2周前颈部一皮损表面出现水疱,易破.
作者:吴艳;涂平;陈喜雪;朱学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6年8月~1999年8月,应用综合方法治疗209例白癜风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9例均为门诊典型的白癜风患者,其中男110例,女99例.年龄8-61岁,平均26.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5.7年.
作者:刘卫兵;许广文;谢安莉;王建民;荆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1年6月~2000年2月,共诊治别嘌呤醇药疹12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52~74岁,平均61.9岁.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服用别嘌呤醇药物史.潜伏期:19~42天不等,平均25.2天.
作者:盛桂芳;于月明;殷文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基础研究尘螨呈世界性分布,节肢动物门、蜘蛛纲、真螨目、蜱螨科,到目前已发现5 000多种,可诱发过敏疾病的有表皮螨属(Pyrgoitphidae),通常占室内螨总数的90%以上,表皮螨可分为47个种类,其中重要的是屋尘螨.
作者:吕建进;孙世强;鲁颖志;李中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接触过敏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5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CR5的表达.结果: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D4+CCR5+细胞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淋巴细胞培养48小时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CD4+CCR5+高于培养前(P<0.01),而正常对照组则低于培养前(P<0.01).结论:接触性皮炎患者的T细胞表达Th1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CR5的能力增强,有利于Th1细胞归巢到Th1型炎症反应部位.`
作者:何静;毕志刚;刘彦群;冯霞;黄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实验室诊断阴道分泌物一般采用盐水湿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使检验难以辨别,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快速染色法检查阴道分泌物,以检测滴虫、霉菌、加特纳杆菌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圆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自幼年开始右胸部、下腹部及右肩部出现点状浅褐色斑,以后逐渐增多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右上肢的皮疹由肩部向下蔓延至手掌.初发损害为淡红色或红褐色斑疹、斑丘疹;陈旧皮疹高出皮面且缓慢增大或融合成片,有时瘙痒剧烈.
作者:蔡润学;冯秀乾;孔令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海口市自1983~1999年底根据WHO制定的联合化疗方案,对55例麻风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案经MDT 2年的病例,即经DDS单疗(经治)者25例,未接受过抗麻风药物治疗(初治)者30例,有6例复发,型别:LL22例,BB 2例,BT6例,TT25例.
作者:符惠冰;罗地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农民.面部红斑5年,右下唇肿物进行性增大5个月.患者于5年前因面部红斑在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经口服雷公藤、氯喹等药物治疗,皮损未消退.
作者:张加水;商永明;汪新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83岁.阴囊肿物5~6年,迅速增大1年.病人20余年前阴囊部作痒,经常搔抓,5~6年前局部出现硬结,时常抓破,创面能自行愈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医院以皮炎、湿疹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孟祥起;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24岁,未婚,江西南康市人.因指趾甲增厚20年就诊.患者4岁时发现指趾甲增厚,发硬、变黄,随着年龄增长,甲肥厚加重,有过黄、红、绿等颜色的变化,16岁后为褐色,远端翘起,曾有甲沟红肿痛现象多次.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称重叠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发生率约为各种结缔组织病的5%.临床所见病例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1].本科收治1例皮肌炎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孙守信;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疣状角化不良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近2年我科根据组织病理确诊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77岁.右颊部皮损1年余,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表面破溃,出血.皮肤科检查:右颊近鼻部一近皮色丘疹,0.5 cm大小,皮损表面中心的表皮缺损,质地中.
作者:陈喜雪;朱学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Uu、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培养、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培养、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镜检等方法,于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366例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检查.结果:366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体303例,感染率为82.79%.其中Uu感染率为65.57%,Mh为27.87%,CT为19.67%,白念为21.31%,滴虫为4.10%,NG为1.64%.结论: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有多种,以Uu为多见,其次是Mh,再次为CT及白念,NG感染率较低.STD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作者:李伟;覃善列;唐桂林;梁月金;赵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蛋白印迹法、PA法、ELISA法等.其中蛋白印迹法,虽然准确,特异性强,但操作过于复杂,并不适用于初筛实验室使用.PA法、ELISA法虽可用于初筛检测,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ELISA法还需使用酶标仪等仪器.
作者:周世航;张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从1997年4月~1999年6月用口服万乃洛韦加潘生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符合下列条件者作入选对象:皮疹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疱疹每年至少发生2次;本次发生疱疹以来未用任何药物.本组病例共43例,均为门诊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周运昌;刘斌;苏金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诱因和并发症复杂,为此我们探讨了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360例患者的诱因和各种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鄢素华;黄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40天.因低热面颊部蝶型红斑1月就疹.患儿生后数日面颊部即出现片状皮损,光照后皮损颜色加深,曾按湿疹治疗,皮损可消退,但近日面积有扩大趋势,且在足底出现其它皮损,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蔡秀玲;高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黑素细胞肿瘤.近年来Mm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所诊治的33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许卫华;张洁;宋红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