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农民.面部红斑5年,右下唇肿物进行性增大5个月.患者于5年前因面部红斑在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经口服雷公藤、氯喹等药物治疗,皮损未消退.
作者:张加水;商永明;汪新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已婚未孕.1年前右前臂始长扁平丘疹,半年前左上眼睑见刺状丘疹,2个月前外阴部见疣状丘疹,逐渐增大,伴轻度瘙痒就诊.患者否认冶游史,其配偶有尖锐湿疣病史.
作者:陈国;谢国木;吕慎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国内屡有报道.现将我科诊断为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例1,女,1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即发现有胆道闭锁症,全身皮肤黄染,小便深黄色,大便黄色或陶土样.
作者:杜晓红;郑利雄;童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从1998年2月~1999年4月共诊治儿童淋病16例,现将完整资料13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女11例,男2例,年龄3个月~1岁4例,1~6岁5例,6~10岁4例.10例患儿父母均有淋病感染史,并在本院治病.
作者:王晓英;汪光玉;龙青文;何存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40天.因低热面颊部蝶型红斑1月就疹.患儿生后数日面颊部即出现片状皮损,光照后皮损颜色加深,曾按湿疹治疗,皮损可消退,但近日面积有扩大趋势,且在足底出现其它皮损,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蔡秀玲;高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遇到了1例巨大型毛痣,用剪除毛囊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腰背部巨大毛痣16年就诊.患者生后即在腰背部出现粗硬毛发,并逐渐增多加长,无任何自觉症状,曾用各种脱毛法均无效,且变粗加长.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徐亚军;任相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Uu、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培养、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培养、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镜检等方法,于1996年4月~2000年4月对366例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STD病原检查.结果:366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体303例,感染率为82.79%.其中Uu感染率为65.57%,Mh为27.87%,CT为19.67%,白念为21.31%,滴虫为4.10%,NG为1.64%.结论:性病门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有多种,以Uu为多见,其次是Mh,再次为CT及白念,NG感染率较低.STD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作者:李伟;覃善列;唐桂林;梁月金;赵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2000年3~9月用孚琪(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150例手足癣、体股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呈阳性.其中手足癣、体股癣患者镜检可查到真菌菌丝,皮肤念珠菌患者查到大量假菌丝和孢子.
作者:王蘋;张春敏;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疗程长等特点,一般认为长期密切地接触是麻风传染的主要径,我市在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发现一家庭同代4人同患麻风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武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65例非重症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8例患者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41.9±21.2,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相当泼尼松1.79±1.01m/gkg/d,痊愈率83.8%.与非重症药疹相比60岁以上发病率、致病药物、高烧、并发症和粘膜损害的发生率、皮质类固醇治疗剂量、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1).诱发因素为误诊、再次服用致病药物及治疗不利.结论:重症药疹老年人发病率高,致病药物常见的是解热镇痛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重要的是早期足量短程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作者:李和莲;陈志强;陈祥生;余美文;林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增多,性病所致前列腺炎的发病有增多趋势,我们于1999年4月~2000年4月在男科门诊对110例性病后有泌尿道症状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洪浩;杨自娟;范丽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83岁.阴囊肿物5~6年,迅速增大1年.病人20余年前阴囊部作痒,经常搔抓,5~6年前局部出现硬结,时常抓破,创面能自行愈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医院以皮炎、湿疹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孟祥起;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尖锐湿疣(CA)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性传播疾病(STD)中位居第二位[1].目前,尽管CA有多种方法治疗,但效果均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曾有许多学者应用干扰素等对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进行研究,但结论不一[2-4].因此,如何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问题急待解决.
作者:李素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10岁,以右侧足底部溃疡伴疼痛3月,加重半月,于1998年10月16日收住我院外科.患者半年前右侧足底部出现皲裂、脱屑及轻度糜烂,伴有轻微疼痛.
作者:刘岁元;皮肤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8月应用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疹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84例,分为两组.泛昔洛韦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32.3岁.病程1~9天,平均3.4天.
作者:于秉伦;王瑞清;王竹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资料对1993~1999年来我站STD监测门诊的2 328例就诊者建立病历卡,记录病史及病原检测,确诊梅毒患者207例.其中男119例,女88例,男女之比为1:0.74;年龄小10天,大75岁,其中婴幼儿3例(1.45%),21~40岁的155例(74.88%),>40岁的49例(23.67%).
作者:法仆;王忠东;汪照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细菌性阴道病(bac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孕妇的健康.本文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BV检查,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检测对象:1999年11月~2000年8月31日,对前来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查共1 210例,年龄小的17岁,大48岁,平均32岁.孕龄5~8周,孕次1~11次.
作者:尹秀芳;陈树民;王今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女,31岁,因四肢关节伸侧黄色结节1年多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双侧膝关节伸侧起黄色丘疹,渐增大增多,无痛痒,后双肘关节伸侧也出现类似皮疹,询问病史,患者患Ⅱ型糖尿病已5年,一直内服降糖药,目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平素喜食甜食,检出糖尿病后有所控制.
作者:王晓云;王宝华;郭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试用干扰素加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鲍温样丘疹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典型外阴多发性色素性斑丘疹,表面光滑或轻度角化,散在或成群分布于大小阴唇及肛周,自觉瘙痒或烧灼不适感,并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为鲍温样丘疹病共42例.
作者:高素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