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对尖锐湿疣复发的预防作用

李素卿

关键词:中药, 尖锐湿疣复发, 性传播疾病, 防止复发, 干扰素, 复发率, 发病率, 治疗, 预防, 应用, 学者, 疗效, 理想, 方法
摘要:近年来,尖锐湿疣(CA)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性传播疾病(STD)中位居第二位[1].目前,尽管CA有多种方法治疗,但效果均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曾有许多学者应用干扰素等对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进行研究,但结论不一[2-4].因此,如何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问题急待解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81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脂溢性角化病是多种原因引起以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老年性良性表皮内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受刺激或感染后表面可结痂或出血,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极少发生恶变.本病病理上有某些特征及变异.

    作者:罗模桂;吴秋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40天.因低热面颊部蝶型红斑1月就疹.患儿生后数日面颊部即出现片状皮损,光照后皮损颜色加深,曾按湿疹治疗,皮损可消退,但近日面积有扩大趋势,且在足底出现其它皮损,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蔡秀玲;高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一代麻风病皮肤试验抗原的研究状况

    在当前的麻风病防治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像结核菌素(PPD)那样的皮肤试验.这不仅有利于简便、快速地检测麻风菌感染和早期诊断,还有助于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翁小满;李桓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误诊20年1例报告

    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临床并非罕见,但我们遇到1例患者,被误诊20年,经临床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左下肢起红斑、结节20年,于2000年1月来我科就诊,诉于1980年春季左小腿内侧起红斑、结节,同时伴有发热、倦怠、不适等全身症状.

    作者:李福昌;王新岭;刘金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滴虫病

    阴道滴虫病是常见性病之一.笔者对81例阴道滴虫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小25岁,大45岁,平均35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黄绿色,白带稀薄,伴有泡沫,有腥臭味.

    作者:黄玉秀;李秀萍;李红;张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Reiter病误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1例报告

    以泌尿系症状为首发的Reiter病极易误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慎修;李学敬;谢国木;王新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阴囊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83岁.阴囊肿物5~6年,迅速增大1年.病人20余年前阴囊部作痒,经常搔抓,5~6年前局部出现硬结,时常抓破,创面能自行愈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医院以皮炎、湿疹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孟祥起;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98例NGU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支原体是引起NGU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耐药情况,开展对支原体药敏试验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采用支原体IST试剂盒对性病门诊29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丽珠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6~12月应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威片治疗带状疱疹52例,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5.2岁.

    作者:赵小明;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殖器部位的非性病性损害(2)

    以非糜烂一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生殖器部位的非糜烂-溃疡性损害表现有多种,包括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大疱、色素改变、增生变化、苔藓化等.一些损害可发生于糜烂-溃疡性损害的早期未破溃时,如上述带状疱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化脓性感染、鳞状细胞癌等疾病.

    作者:靳培英;邵长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舌部硬下疳2例

    例1,男,60岁,因舌部中央发白20余天,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20余天前感咽部肿痛,舌部中央发白,给予利君沙抗炎治疗后咽痛消失,但舌部白斑未消退,继用抗炎治疗无效.局部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关节痛等不适.

    作者:魏欣净;施岩;王维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掌黑癣1例

    掌黑癣是一种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浅部感染,好发于手掌和手指屈侧,尚可累及胸部、颈部和足跖,尤以发生在胸部的比较少见.我所1999年11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香;张洁;张新洁;台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1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肉芽肿,又名木村病,好发于青年男性面颈部.我们见到1例发生于前臂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高宝春;卢新东;任相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活动期SLE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病人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近10年门诊发现麻风病人分析

    我所担负浙江省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近10年门诊新发现麻风病人57例,现分析如下.方法收集1990~1999年门诊新发现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型别、确诊时病期、初发症状、病例布、畸残情况、发现方式或误诊情况等.

    作者:于小兵;倪启超;严丽英;王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共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门诊病历.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范围18~7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范围18~72岁.

    作者:王曰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父女2人同患Ⅱ型糖尿病伴结节性黄瘤

    例1,女,31岁,因四肢关节伸侧黄色结节1年多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双侧膝关节伸侧起黄色丘疹,渐增大增多,无痛痒,后双肘关节伸侧也出现类似皮疹,询问病史,患者患Ⅱ型糖尿病已5年,一直内服降糖药,目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平素喜食甜食,检出糖尿病后有所控制.

    作者:王晓云;王宝华;郭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别嘌呤醇药疹12例临床分析

    我科于1991年6月~2000年2月,共诊治别嘌呤醇药疹12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52~74岁,平均61.9岁.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服用别嘌呤醇药物史.潜伏期:19~42天不等,平均25.2天.

    作者:盛桂芳;于月明;殷文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9年3月~2000年1月应用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特比萘芬治疗36例甲癣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21例;病程3月~15年;36例患者中共有病指甲82个,病趾甲195个;其中合并手癣、足癣或股癣的病人共20例,全部病例治疗前直接镜检均阳性,且2周内未曾内服或外用过其它抗真菌药.

    作者:孙晓红;刘军;高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55例麻风联合化疗2年疗效观察

    海口市自1983~1999年底根据WHO制定的联合化疗方案,对55例麻风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案经MDT 2年的病例,即经DDS单疗(经治)者25例,未接受过抗麻风药物治疗(初治)者30例,有6例复发,型别:LL22例,BB 2例,BT6例,TT25例.

    作者:符惠冰;罗地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