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1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罗模桂;吴秋萍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 恶性黑色素瘤, 自觉症状, 细胞成熟, 角质形成, 易误诊, 内肿瘤, 老年性, 后表面, 特征, 皮损, 感染, 出血, 病理, 表皮, 变异
摘要:脂溢性角化病是多种原因引起以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老年性良性表皮内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受刺激或感染后表面可结痂或出血,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极少发生恶变.本病病理上有某些特征及变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用蛋白印迹技术初步评价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反应性

    目的:初步分析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反应性.方法: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的2种重组梅毒螺旋体蛋白(rTP47和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结果:30份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均与MBP-rTP47和MBP-rTP17反应,反应强度与RPR试验测定的血清滴度无绝对一致性,但MBP-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强于MBP-rTP47.30份正常人血清均不与NBP-rTP47和MBP-rTP17反应.结论:MBP-rTP47和MBP-rTP17对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较强.

    作者:张良芬;尹跃平;吴勤学;余艳华;龚匡隆;尤永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8例放射性皮炎病人的细胞遗传效应观察

    放射性皮肤损伤在放射损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属于难治性皮肤病,放射性皮炎到Ⅱ度以上即很难恢复,并逐渐向恶性转化.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既可作为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又可作为远后效应的观察指标.

    作者:赵良玉;李晓冰;张玉昆;王恒孝;李美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并发症分析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诱因和并发症复杂,为此我们探讨了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360例患者的诱因和各种并发症,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鄢素华;黄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10岁,以右侧足底部溃疡伴疼痛3月,加重半月,于1998年10月16日收住我院外科.患者半年前右侧足底部出现皲裂、脱屑及轻度糜烂,伴有轻微疼痛.

    作者:刘岁元;皮肤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性病所致慢性前列腺炎110例报告

    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增多,性病所致前列腺炎的发病有增多趋势,我们于1999年4月~2000年4月在男科门诊对110例性病后有泌尿道症状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洪浩;杨自娟;范丽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8月应用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疹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84例,分为两组.泛昔洛韦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32.3岁.病程1~9天,平均3.4天.

    作者:于秉伦;王瑞清;王竹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例儿童淋病分析

    笔者从1998年2月~1999年4月共诊治儿童淋病16例,现将完整资料13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女11例,男2例,年龄3个月~1岁4例,1~6岁5例,6~10岁4例.10例患儿父母均有淋病感染史,并在本院治病.

    作者:王晓英;汪光玉;龙青文;何存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活动期SLE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病人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密市84例麻风畸残者POD项目前病人生活状况调查

    高密市属卫生部与国际麻风救济会麻风残疾康复合作项目(POD)试点县市之一.为有效地落实项目要求,我们对POD项目实施前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乐智;王钦禄;姜子敬;王新美;王受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掌黑癣1例

    掌黑癣是一种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浅部感染,好发于手掌和手指屈侧,尚可累及胸部、颈部和足跖,尤以发生在胸部的比较少见.我所1999年11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香;张洁;张新洁;台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nstantCHEKTM-HIV1+2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性能的初步评价

    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蛋白印迹法、PA法、ELISA法等.其中蛋白印迹法,虽然准确,特异性强,但操作过于复杂,并不适用于初筛实验室使用.PA法、ELISA法虽可用于初筛检测,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ELISA法还需使用酶标仪等仪器.

    作者:周世航;张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并内脏损害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痛风性关节炎口服别嘌呤醇每次0.2,每日2次.(期间未服其他药)服用20天后局部关节症状明显缓解.改为每次0.1,每日2次.继续服用2天后,躯干部出现弥散性鲜红色斑及米粒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伴瘙痒.

    作者:高冬;王福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农民.面部红斑5年,右下唇肿物进行性增大5个月.患者于5年前因面部红斑在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经口服雷公藤、氯喹等药物治疗,皮损未消退.

    作者:张加水;商永明;汪新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万乃洛韦加潘生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观察

    我院从1997年4月~1999年6月用口服万乃洛韦加潘生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符合下列条件者作入选对象:皮疹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疱疹每年至少发生2次;本次发生疱疹以来未用任何药物.本组病例共43例,均为门诊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周运昌;刘斌;苏金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滴虫病

    阴道滴虫病是常见性病之一.笔者对81例阴道滴虫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小25岁,大45岁,平均35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黄绿色,白带稀薄,伴有泡沫,有腥臭味.

    作者:黄玉秀;李秀萍;李红;张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209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6年8月~1999年8月,应用综合方法治疗209例白癜风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9例均为门诊典型的白癜风患者,其中男110例,女99例.年龄8-61岁,平均26.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5.7年.

    作者:刘卫兵;许广文;谢安莉;王建民;荆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07例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临床资料对1993~1999年来我站STD监测门诊的2 328例就诊者建立病历卡,记录病史及病原检测,确诊梅毒患者207例.其中男119例,女88例,男女之比为1:0.74;年龄小10天,大75岁,其中婴幼儿3例(1.45%),21~40岁的155例(74.88%),>40岁的49例(23.67%).

    作者:法仆;王忠东;汪照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国内屡有报道.现将我科诊断为先天性梅毒3例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例1,女,1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即发现有胆道闭锁症,全身皮肤黄染,小便深黄色,大便黄色或陶土样.

    作者:杜晓红;郑利雄;童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hoto Derem VL/PL/HR治疗原发性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22例报道

    原发性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俗称:蜘蛛痣)以往多采用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等治疗,因其预后易留疤痕及复发,疗效欠佳.我们采用Photo Derem VL/PL/HR强光治疗仪(Yokneam Industrial Park,Yokneam 20692,Israel,以色列)治疗蜘蛛痣22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晓波;周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甲状腺功能的探讨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无甲状腺疾病史,临床上无甲状腺疾病表现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功能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李久宏;梁智敏;白兆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