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雁秋;黄晓婕;刘敏;吴玉珊;吴昊;卢洪洲;陈耀凯
目的 了解HIV感染对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51例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IV感染者61例(HIV/TBM组),未合并HIV感染者90例(TB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合并肺结核、脑脊液检查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临床转归等.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非参检验.结果 HIV/TBM组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分别为49例(80.3%)、55例(90.2%)、29例(47.5%)和5例(8.2%),TBM组患者分别为80例(88.9%)、80例(88.9%)、43例(47.8%)和16例(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41、0.062、0.001和2.787,均P>0.05).HIV/TBM组患者意识改变、盗汗和合并肺结核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例(34.4%)、19例(31.1%)和45例(73.8%),TBM组患者分别为15例(16.7%)、54例(60.0%)和88例(9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16、12.120和19.958,均P<0.05).TBM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值为(263.6±123.7) mmH2O(1 mmH2O=0.009 8 kPa),高于HIV/TBM组的(218.4±112.4) m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0,P<0.05).HIV/TBM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2(1~540)个/μL,TBM组为291(16~1 689)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94,P<0.01).脑脊液常规和生物化学指标、头颅影像学表现及住院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IV感染对TBM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影响,而对脑脊液指标、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袁婧;刘敏;卢洪洲;陈耀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疟疾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由疟原虫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威胁人类生命的虫媒疾病.2013年约有1.98亿疟疾患者,有58.4万人死亡[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由55个国家达成共识拟将疟疾降低75%[2].虽然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明显下降,非洲区域降幅达54%,但是疟疾仍为非洲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1,3].
作者:杨学超;孙守勋;赵晓君;李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和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共6家医院接诊并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共313例,分为干扰素α2b组148例和利巴韦林组165例,分别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的同时给予统一的标准干预措施.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定.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非正态定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本研究终有效病例308例,其中干扰素α2b组144例、利巴韦林组1 64例.两组患儿在7d随访期内均完全退热,皮疹和疱疹均有结痂或消退,给药72 h时干扰素α2b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4.15%,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为4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P<0.01).干扰素α2b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27.03±21.99)h,利巴韦林组为(33.21±26.7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3,P<0.05).干扰素α2b组即刻退热时间平均为(23.56±13.96)h,利巴韦林组为(28.51±18.8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两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结痂时间、新鲜皮疹消失时间及食欲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4、3.17、3.55和58.89,均P=0.000).两组患儿入组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疗效显著,尤其对缓解发热症状、促进口腔溃疡愈合、改善食欲有明显作用,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IN-17013182.
作者:徐艳利;李颖;陈益平;辛素霞;谢露;梁跃东;杨松;万钢;李兴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血小板不仅具有凝血功能,而且可以通过与白细胞、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肝脏损伤;此外还通过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肝脏再生修复;近的很多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及其相关指标如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值在肝损伤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亚婷;李俊峰;段钟平;陈青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庆地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患者的疾病谱、发病率、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 426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合并CNS感染患者499例.计算CNS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分析不同CNS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关系及影响住院结局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CNS感染总体发病率为11.27%(499/4 426),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分别为结核性脑膜炎199例(4.50%),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44例(3.25%),符合CNS感染诊断标准但无病原学依据的原因不明CNS感染49例(1.11%).CNS感染总体病死率为18.84%(94/499),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5例(17.59%),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3例(15.97%),符合CNS感染诊断标准但无病原学依据的原因不明CNS感染19例(38.76%).生存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P=0.001).视力下降、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意识障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基线HIV RNA≥5 lg拷贝/mL均为独立的死亡预测因子.结论 重庆地区艾滋病患者CNS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多发生于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年龄偏大、CNS严重受损和免疫功能严重抑制是艾滋病合并CNS感染患者死亡的三个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鲁雁秋;黄晓婕;刘敏;吴玉珊;吴昊;卢洪洲;陈耀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HIV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为HIV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部分县市发现的HIV阳性孕妇纳入本次研究,对发现的HIV阳性孕妇及其所娩婴儿进行母婴阻断及随访,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及x2检验,了解HIV阳性孕妇及婴儿的一般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现536例(628孕次)HIV阳性孕妇,其中334例孕妇及其所娩345例婴儿纳入本次研究,共发现HIV阳性婴儿24例,阳性率6.96%(95%CI:4.27%~9.64%).未阻断、仅人工喂养、仅婴儿服药+人工喂养、母婴均服药+人工喂养的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5.71%(95%CI:21.61%~51.93%)、8.82% (95%CI:2.08%~15.57%)、7.41% (95%CI:0.92%~24.22%)、0.48%(95%CI:0.01%~2.64%).孕妇未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OR=14.484,95%CI:1.740~120.577,P=0.013)、母乳喂养(OR=6.542,95%CI:2.416~17.713,P=0.000)、孕妇产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OR=3.060,95%CI:1.076~8.703,P=0.036)是HI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无阻断措施时,湖北省HIV母婴传播率较高,综合阻断措施(母婴均用药+人工喂养)能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播率.今后应尽早发现HIV阳性孕妇,及时采取“孕妇产前三联服药+婴儿服药+人工喂养”方案,进一步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作者:董昱;桂希恩;唐磊;刘佳荣;谭震;鲍志军;廖红春;段志洲;韦焘;梁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接受免费HAART后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5年至2015年接受HAART患者的生存和死亡信息,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38 143例,HAART后患者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1%、89%、86%和85%.HAART后累计死亡5 704例,总病死率为3.68/100人年(5 704/155 060人年);1年内死亡1 975例,占34.6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入组年龄<30岁组,入组年龄40~49、50~59、60~69和≥70岁组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49(1.22~1.80)、1.88(1.55~2.28)、2.82(2.32~3.42)和4.60(3.75~5.65);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fμL,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50、50~199和200~349个/μL组HR(95%CI)分别为3.28 (2.98~3.61)、2.30(2.09~2.53)和1.39 (1.25~1.54).男性(HR=1.35,95%CI:1.28~1.42)、未更换二线治疗(HR=4.41,95% CI:4.12~4.73)是艾滋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相对性传播,经血感染HIV是艾滋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 早期对艾滋病患者实施HAART,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及时更换二线治疗是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孙燕;赵清霞;杨萱;刘春礼;张雪;李超锋;陈昭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男,51岁,有异性冶游史,因“发热伴进行性胸闷、气喘10d”于2017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体温高达39.8℃,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并自觉胸闷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至南京某家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两肺炎性反应,予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效果不佳,因HIV-1抗体初筛阳性转入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无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 7.462,二氧化碳分压(PCO2)28.4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2)58 mmHg;CD4+T淋巴细胞计数123个/μL;隐球菌抗原、结核抗体、外周血细胞结核菌感染T淋巴细胞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阴性.
作者:孙丙虎;程健;池云;成骢;魏洪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女,19岁,长期在外务工,因“发热10 d”入院.患者于2016年11月6日在当地县医院顺产一男婴后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3d后又出现乳腺疼痛,双侧乳腺超声示“乳腺炎改变”,予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2.0 g/d联合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抗感染3d以上,患者乳腺疼痛消失,但仍有发热,热型无规律,多呈高热表现,伴畏寒、寒战、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无心慌、胸闷,于11月16日急诊转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否认结核、肝炎病史.
作者:段纯;杨江华;喻艳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可引起手、足、口等部位的疱疹,近年来手足口病后临床随诊陆续发现部分患儿出现脱甲病,而临床上大多医师对脱甲病不了解,常常作为甲营养不良进行过度治疗.为了探讨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7例脱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如下.
作者:李荣;陈银花;陈梦莹;田国英;石小华;李晓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替诺福韦(Tenofovir,TDF)作为一线用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时的肾脏安全性,分析影响TDF肾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广西龙潭医院的初治成人HIV/AIDS的临床资料.对比分别以TDF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且维持治疗1年以上的成人HIV/AIDS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变化.比较肾功能减退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累积发生率的差异.统计描述分类变量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P25,P75)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计算基线因素在治疗过程对肾功能影响的风险比.结果 441例患者中,TDF组232例,AZT组209例.中位年龄42岁(32,51)岁,中位体质量55 kg(50,60),平均随访时间(18.5±5.0)个月,83例患者(18.8%)基线肾功能轻度异常.24个月治疗过程中,TDF组的eGFR水平均低于AZ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DF组和AZT组肾功能减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8.8%和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7,P=0.001).TDF组和AZT组CK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4%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4,P=0.022).年龄(HR=1.148,P<0.01)、基线eGFR(HR=4.193,P=0.002)是增加TDF肾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年龄<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对TDF组进行亚组分析,4个亚组CK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1.9%、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27,P=0.014).结论 TDF作为一线用药,可引起成人HIV/AIDS肾功能减退,导致CKD的比例较低.年龄增长、基线eGFR异常是增加TDF肾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暴露于TDF的50岁以上患者发生CKD的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
作者:覃善芳;江建宁;黄维;李芳;蓝珂;莫阳敏;王为腾;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男,47岁,经商,因“HBsAg阳性10年,眼黄、尿黄、乏力伴嗜睡1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在当地精神病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当地医院给予规律口服奥氮平每晚5 mg,盐酸氯氮平每晚25 mg、丙戊酸钠0.5g2次/d、碳酸锂0.3g2次/d、拉莫三嗪每晚150 mg等治疗约1年,精神神经症状得以控制,生活自理,并能从事一般经营活动.10年前发现HBsAg阳性,由于定期复查肝功能均正常,未抗病毒治疗,偶有饮酒.入院前约45 d,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乏力、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就诊于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发现ALT 763 U/L,碱性磷酸酶(ALP) 133 U/L,TBil 81.5 μmol/L,HBsAg阳性,HBV DNA1.74×108 IU/L,PTA 66.25%.
作者:曾芝雨;李东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需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排斥反应,然而,这必然会增加机会感染的发生率.CMV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其血清抗体阳性率>95%[1].在免疫正常人群中CMV呈潜伏感染,但在免疫抑制的人群中会被激活,进而引起疾病.因此,移植后若未进行任何预防性治疗,CMV感染再激活的发生率为30%~50%[2].由CMV引起的疾病有很多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性病毒血症,CMV综合征(病毒血症引起的发热和不适),组织病变(如结肠炎、肺炎、肝炎、视网膜炎和其他部位的病变).移植患者感染CMV后病死率和移植失败率很高,因此,需要运用预防性治疗措施与免疫监视.
作者:应悦;黄玉仙;张文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HIV-1 CRF07_BC病毒株gag-pol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9月78例CRF07_BC基因亚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血浆,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套式PCR扩增并拼接获得病毒gag和pol区基因序列.对获得的序列进行进化树、基因离散率、核苷酸多态性、选择压力和变异特征分析.结果 人群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传播(80.77%,63/78),gag-pol基因进化树分成两个亚簇,不同传播途径毒株没有完全成簇聚集.gag基因平均基因离散率及平均熵值均大于pol基因.gag基因的p17区和p6区的平均基因离散率及平均熵值均大于p24区;pol基因的pr区平均基因离散率及平均熵值均大于rt区.gag和pol基因的平均ds/dn值均>1.将GAG区共享序列与选取的我国常见HIV相关抗原表位(A2、A11、B39、B60两个、Cw1、Cw3、Cw8)比较,发现P17区CTL抗原表位突变多于P24区CTL抗原表位.表位保守率分别为26.92%、0、1.28%、0、96.15%、82.05%、84.62%和98.72%.对pol区基因序列进行HIV耐药性分析,耐药突变发生率为2.56%(2/78).结论 广东省CRF07_BC毒株的gag和pol基因均发生突变.gag基因变异度大于pol基因,且gag基因的变异主要体现在p17和p6区;gag和pol基因均受负向选择压力;P17蛋白CTL抗原表位变异度大于P24蛋白抗原表位;耐药突变发生率低于警戒线,可以继续监测耐药毒株传播情况.
作者:兰芸;李凌华;蔡晓莉;胡凤玉;唐小平;李俊彬;李丽雅;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男,40岁,因“泡沫尿3个月,多关节疼痛2个月”,于2016年11月收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泡沫尿,伴脱发,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疼痛,夜间睡眠加重,伴晨僵,活动后好转.曾给予“双氯芬酸钠、肾炎舒、苯溴马隆”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李娜;高文波;韩兆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RNA干扰HIV-1vpr基因的表达后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2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组Jurkat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 将空载体(NC组)、HIV1 vpr质粒(vpr组)、vpr+磷酸化RNAT-U6.1/Neo-vpP56质粒(Si56组)、vpr+磷酸化RNAT-U6.1/Neo-vpr-160质粒(Si160组)分别转染Jurkat细胞并培养48 h,分别进行总RNA、蛋白提取,利用实时PCR检测vpr基因的表达,证实质粒转染成功,以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人类内源性抗凋亡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 2 c-IAP2)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Jurka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vpr组、Si56组、Si160组均可检测到vpr基因的表达,与vpr组比较,Si56组、Si160组HIV-1vpr基因表达的mRNA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分别下降82.2%、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C组比较,vpr组、Si56组及Si160组c-IAP2基因表达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NC组的3.75、2.49、2.65倍;但Si56组、Si160组c-IAP2基因表达的mRNA水平均低于vpr组,分别下降33.7%和29.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IAP2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结果一致,其中Si56组、Si160组c-IAP2蛋白表达水平比vpr组分别下降42.2%和46.8%(均P<0.05).NC组、vpr组、Si56组和Si160组均可检测到Jurkat细胞凋亡,与NC组比较,vp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为NC组的1.76倍,而Si56组和Si160组细胞凋亡率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vpr组比较,Si56组和Si160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9.26%和18.05% (P<0.05).结论 通过沉默HIV-1vpr基因可下调Jurkat细胞c-IAP2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Jurkat细胞的凋亡.
作者:许振宇;何艳;周泉;黄娜;肖新强;郑煜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诊断是临床医师的一大挑战,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有针对的辅助检查手段,大多数疾病得以诊断.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活组织检查、内镜检查、腔镜检查和开放式手术探查等侵入性检查以辅助诊断1.近年来,影像学和核医学等新兴检查手段的出现使得大多数病灶得以定位,然而对于病灶性质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活组织检查.在既往的报道中,活组织检查对FUO的病因诊断率为20%~40%,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其对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他疾病(包括肿瘤)的诊断率分别为59%、19%和100%[2,4].活组织检查作为多种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FUO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活组织检查在FUO病因诊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刘晓梦;申川;王玮;赵彩彦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