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吴亚松;张福杰
人禽流感是由某些感染禽类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人兽共患传染病。自从中国香港1997年发现首例 H5N1人禽流感和上海市2013年发现首例H7N9人禽流感以来,我国医学界从预防和治疗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早期、全程、有序介入,以及中西结合,已经被确认为临床救治的基本模式,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广泛肯定[1]。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广泛查阅文献,并征求意见,形成本共识。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H 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CD4+ T 淋巴细胞数目的不断减少,终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发生[1]。HIV阳性患者,消化道症状表现突出,对综合医院首次确诊 HIV阳性住院患者的统计分析发现,确诊患者消化科占全院比例的10.6%~16.4%,仅次于感染科或呼吸科[2‐3]。对于伴发慢性腹泻的 HIV阳性患者,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溃疡的比例达17%[4],内镜下表现多样,若未行HIV检测,不易与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感染相鉴别,临床误诊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近2年收治的3例 H IV阳性伴发结肠溃疡,并复习近15年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为H IV并发结肠溃疡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高先春;徐三平;任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佳”、“好”、“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新技术”、“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属于D N A病毒,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感染。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 EB病毒。细胞免疫在 EB病毒感染中起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病毒活化。本实验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 EB病毒阳性患儿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病毒载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观察EB病毒与儿童机体免疫变化之间的关系。
作者:石铭;蔡红阳;王楠;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儿男,2岁,因间断发热50 d余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0 d余受凉后出现发热,高38.7℃,在当地诊所予以药物肌内注射(不详)后体温恢复正常,3d后再次出现发热,伴呕吐、精神差、纳差,曾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心肌炎、肠胀气,未予抗菌药物治疗。入院前44 d ,患儿就诊于当地市级医院,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570×106/L ,多核细胞分类0.75,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先后予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西林舒巴坦,以及甘露醇等治疗。住院13 d后精神好转,但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出院后未再呕吐,仍有间断发热,高38.7℃,热峰及频次不详。入院前25 d转诊至另一医院,仍有间断发热,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均正常。于病程第23天脑脊液细菌培养回报屎肠球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加用利奈唑胺6d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体温正常1周后(即入院前5 d),患儿再次发热,当地复查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114×106/L ,多核细胞分类0.81。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作者:强光峰;胡冰;刘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1.统计研究设计:文稿中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何期临床试验,采用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人源空肠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红霉素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方法193株空肠弯曲菌分离自成人腹泻患者的粪便,对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阿奇霉素(AZI)、红霉素(ERY)、氯霉素(CHL)、多西环素(DOX)和四环素(TET)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PCR扩增空肠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基因(gyrA、gyrB、parC)和对红霉素耐药的相关基因(23S rRNA、rplD、rplV)。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994年至2010年分离到空肠弯曲菌193株,其中1994年至1999年43株,2000年至2005年80株,2006年至2010年70株。空肠弯曲菌对CIP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55.8%,2000年至2005年为95.0%,2006年至2010年为94.3%(χ2=41.94,P<0.01);对GEN的耐药率,1994年至2000年为0,2000年至2005年为11.3%,2006年至2010年为10.0%(χ2=5.08,P=0.08);对AZI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0,2000年至2005年为3.8%,2006年至2010年为4.3%(χ2=1.81,P=0.40);对ERY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0,2000年至2005年为1.3%,2006年至2010年为4.3%(χ2=2.87,P=0.24);对CHL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2.3%,2000年至2005年为11.3%,2006年至2010年为20.0%(χ2=7.82,P=0.02);对DOX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60.5%,2000年至2005年为86.3%,2006年至2010年为82.9%(χ2=12.18,P<0.01);对 T ET 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74.4%,2000年至2005年为95.0%,2006年至2010年为94.3%(χ2=15.46,P<0.01);对CIP‐DOX‐T ET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37.2%,2000年至2005年为83.8%,2006年至2010年为80.0%(χ2=33.53,P<0.01);对 CHL‐CIP‐DOX‐T E T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0,2000年至2005年为7.5%,2006年至2010年为20.0%(χ2=12.68,P<0.01);对GEN‐CIP‐DOX‐TET的耐药率,1994年至1999年为0,2000年至2005年为7.5%,2006年至2010年为8.6%(χ2=3.74,P=0.15)。163株耐CIP菌株均发生 gyrA 基因C257T 突变, gyrB基因均为沉默突变,parC基因缺如。4株耐 ERY菌株均未发生 rplD和 rplV 基因相关突变,其中3株发生23S rRNA基因A2075G突变。结论本地区人源空肠弯曲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gyrA基因C257T碱基突变和23S rRNA基因 A2075G突变分别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 ERY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杨婉娜;周继远;逄丽丽;侯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患者多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近年来肝功能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不断增多。伏立康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的作用。本文报道肝功能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10例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用药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为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借鉴。
作者:郭丹丹;李娟;董金玲;于红卫;王霞;孟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围产期传播的CHB患者的自然史是一个肝炎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的慢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病毒和机体免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 CHB 疾病进程和临床转归[1]。HBeAg是 HBV表达的一种非结构性抗原。研究表明,HBeAg在抑制机体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2],不论是自发的还是治疗诱导的,发生 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多数转为非活动状态,肝脏病变程度减轻。因此,HBeAg血清学转换不仅是CHB患者疾病进程的一个关键节点,而且被认为是抗 HBV治疗应答的一个重要指标[3]。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的长期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CHB患者的肝内炎性反应和纤维化,改善了患者的预后[4],但其抑制病毒复制,打破了病毒和机体免疫的稳态平衡,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5],可能对 HBeAg的血清学转换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NA治疗 HBeAg阳性CHB患者的干预时机[6‐7],在此围绕该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更好的指导抗HBV治疗。
作者:邢同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手足口病进行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以阐明此次疫情的特点。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感染科2014年7月至11月间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者949例。所有患者均行肛拭子和(或)咽拭子检测,对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分为CoxA6组与非CoxA6组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并于4周内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收集皮疹脱屑、指甲异常的情况。病毒检测CoxA6阳性者,通过反转录‐PCR对CoxA6的VP1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通过Mega 6.0软件对不同病毒株VP1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结果终实验室确诊560例,其中CoxA6446例(79.6%),人肠道病毒71型(EV71)44例(7.9%),CoxA1043例(7.7%),CoxA1627例(4.8%)。CoxA6组体温>39℃患儿比例显著高于非 CoxA6组(71.3%比52.6%,χ2=14.42,P<0.01),但持续时间短于非CoxA6组[(2.4±1.2) d比(3.1±1.4) d ,t=-4.45,P<0.01);CoxA6组脑炎或脑膜炎神经系统受累方面显著低于CoxA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比19.3%,χ2=81.53,P<0.05)。CoxA6组口腔及口周皮疹(31.6%比13.2%,χ2=15.39)、小腿及前臂皮疹(32.3%比16.7%,χ2=10.74)、颈部及躯干皮疹(34.5%比8.8%,χ2=29.09)、皮疹溃疡及结痂(29.8%比18.4%,χ2=5.92),均显著高于非CoxA6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非CoxA6组皮疹主要局限于手掌及足底,与CoxA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9%比21.7%,χ2=1.94,P<0.01)。CoxA6组疱疹(61.2%比28.9%,χ2=38.13)、大疱疹(23.3%比5.3%,χ2=18.75)比例均高于非CoxA6组(均 P<0.01)。出院4周内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CoxA6组皮疹愈合后出现脱皮(30.0%比14.9%,χ2=10.56)、脱甲(20.4%比9.6%,χ2=7.05)比例显著高于非 CoxA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序列分析表明CoxA6株与来自我国部分流行株的同源性较高(94.2%~99.2%),且在同一个分支。结论 CoxA6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多处受累,较深的皮肤组织被破坏,并出现脱皮和指甲异常,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预后好。
作者:刘琦;郑炜琨;夏蝉;陈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是1956年从圈养的黑猩猩体内分离出的一种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有两个主要的表面蛋白,F蛋白和G蛋白。RS V 感染通常局限在呼吸道黏膜,一般不会进入血液或播散到其他器官,是造成儿童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病毒。目前,RSV仍然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病毒,80%以上的孩子,两岁以内都至少经历过一种 RS V感染。除了婴幼儿,RS V也可感染老年人,其引起的65岁以上人群的病死率接近于甲型流感病毒。RS V在全球每年大约造成340万人住院和至少66000人死亡[1]。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案和安全有效的疫苗,0.04甲醛溶液灭活的 RSV 疫苗(FI‐RSV )在20世纪60年代的试验中失败。所以,了解儿童机体对RS V感染的免疫机制,在降低全球RS V感染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方面意义重大。现就近年儿童对RS V免疫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宏勇;韩艳娟;田新利;曾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也有文献报道寨卡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罕见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WHO 认为,新生儿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1]。古今文献中,没有寨卡病毒病病名的记载,根据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为中医“瘟疫·疫疹”范畴[2]。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HAART 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但治疗效果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我国抗病毒治疗后女性患者的生存、治疗保持情况好于男性[2‐4]。现从国内外男、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病毒抑制率、病死率及依从性等几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以阐明目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美玲;吴亚松;张福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5例输入性黄热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探讨输入性黄热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3月18日至2016年4月6日,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黄热病确诊患者5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来自安哥拉罗安达省,1例患者于出国前接种过黄热病疫苗,其余患者出国前均未接种过疫苗,仅在发病前1~10 d接种了黄热病疫苗。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蚊虫叮咬史。发病时间集中于2016年3月10日至3月18日,所有病例均在回国前发病。归国时间为2016年3月11日至3月27日。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畏冷、寒战、乏力、全身关节酸痛、头痛、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等。2例患者入院时血清黄热病毒核酸仍阳性,3例患者仅尿液黄热病毒核酸阳性。所有患者血清登革病毒、寨卡病毒核酸及抗体均阴性,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患者均治愈好转出院,未发生死亡。结论黄热病在福建省存在传播的风险。预防控制的重点在于提高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应对能力;对前往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人员开展免疫预防和卫生知识宣教;开展蚊媒的应急监测和控制。
作者:韩荔芬;赵芝萍;俞晓玲;丘仲琼;何彩玲;官升灿;谢守云;王玉海;刘路;叶寒辉;潘晨;李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为维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权益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防止非法网站假冒我方网站诱导作者投稿、并通过骗取相关费用非法获利,现将中华医学系列杂志稿件管理系统网址公布如下,请广大作者加以甄别。1.“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网址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www .cma .org .cn)首页的“业务中心”栏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 .medline .org . cn )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以及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官方网站接受投稿。作者可随时查阅到稿件处理情况。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临床医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鉴于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本刊拟设立“临床病例讨论”栏目。为把栏目办好、办活,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特征集“临床病例讨论”稿。要求如下:讨论的病例是涉及感染病领域的疑难病例或者诊疗过程曲折,有明确的经验教训;或者诊断明确,但治疗棘手,终治疗成功或失败者。病例资料完整,能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或者病理确诊证据,经过大查房。文稿包括病历摘要、讨论和专家点评三部分,讨论可以按依次发言形式,也可以是经过系统归纳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的分析结果,并可应用必要的参考文献。文稿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此类文章须经过相关专家审阅,确认对启迪临床医师诊疗思路有帮助者方可录用。本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http://www .cma .org .cn/ywzx/index .html。欢迎投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获得 D型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Pmp )I的全长(PmpI‐FL )和羧基端蛋白(PmpI‐C),并鉴定蛋白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扩增目的基因PmpI‐FL和PmpI‐C ,分别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PCR、测序鉴定。再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考马斯亮蓝染色和免疫印迹鉴定目的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 )磁珠分别纯化PmpI‐FL‐GST融合蛋白和PmpI‐C‐GST 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克隆目的基因 PmpI‐FL和 PmpI‐C的长度分别为2659和1195 bp ,序列均与基因库中一致,考马斯亮蓝染色和免疫印迹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22000和69000;并得到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所得血清经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00(抗PmpI‐FL)和1∶6400(抗PmpI‐C)。结论成功表达具有强免疫原性的PmpI‐FL‐GST和PmpI‐C‐GST两种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盛彩虹;孙毅娜;孔杰;马璟玥;齐蔓莉;韩珑;那德木;刘全忠;刘原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血吸虫病为长江流域的地方性流行病,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仍为该地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脾切除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案。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亦取得良好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栓塞与外科脾切除手术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杨进孙;王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为维护中华传染病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①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的认定:原始研究的报告,同语种一式两份投寄不同的杂志,或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只是文字表达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的两篇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属一稿两投;一经为两个杂志刊用,则为一稿两用。会议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以及在一种杂志发表过摘要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杂志,不属一稿两投。但作者若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杂志编辑部作出说明。②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满2个月未接到退稿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若欲投他刊,应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③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或两用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④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则立即退稿,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论文,2年内将拒绝在本刊发表。本刊还将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借助互联网的各种手段,诊治各种感染病尤其是传染性强的感染病,有着比其他疾病更多和更迫切的需求。借助音频和视频手段看诊或查房,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又能“面对面”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可以无限距离地为远端患者实施各种远程医疗行为;另外,借助移动互联网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尤其是可以利用医师的所谓“碎片时间”为那些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诊疗。可见,在感染病(传染病)诊治领域,互联网医疗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在国际间建立针对诸如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 A 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 ERS )、埃博拉病毒病和禽流感等传染性强的感染病互联网会诊体系,不仅可以极大提高诊疗水平,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缪晓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