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重要启事:免收审稿费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眼真性小眼球并发左眼葡萄膜渗漏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1 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 月余,加重7 d”于2014 年4 月21 日收入院。既往体健,自幼双眼视力差。视力:右眼0.1,矫正+11.00 DS /+1.50 DC ×90°=0.15,左眼FC/10 cm,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15 mm Hg,左眼18 mm Hg;左眼颞侧及上方巩膜浅层血管粗大,扩张明显(图1A),双眼角膜较小,横径约10.5 mm,周边前房略浅,约1 /3CT,瞳孔对光反应可;晶体皮质轻度浑浊。散瞳眼底检查:左眼视盘边界模糊不清,视盘充血,色红,正常生理凹陷消失,视盘周围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明显,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呈灰黑色半球形隆起,中心凹反光未见。

    作者:刘翠娟;付浴东;孟旭霞;白海清;王大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膜分割与双手膜清除技术在23 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膜分割与双手膜清除技术,在23G玻璃体手术中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 DR)中的优缺点。方法将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 DR患者38例41眼纳入研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手膜清除组、改良膜分割组,比较两种增殖膜去除理念———双手膜清除、改良膜分割的优缺点。比较术中医源孔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改良膜分割技术降低了医源孔的发生,降低了硅油注入率,并未提高术后玻璃体积血、增殖膜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视功能恢复。结论改良膜分割技术适用于23 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优势明显,疗效良好。

    作者:刘海洋;李盨雁;张正培;范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鼓室激素注射为初始治疗的突发性聋听力恢复的时间规律

    目的:探讨鼓室激素注射作为初始治疗突发性聋患者方案的听力恢复时间规律,寻求佳鼓室给药时机。方法将突发性聋患者135例纳入研究,均接受为期2周的全身激素治疗。其中63例仅接受全身激素治疗,另72例在全身激素治疗开始的同时联合鼓室内激素注射。所有病例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1个月、2个月每个时间点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身激素治疗联合鼓室注射组第7天与第14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而单纯全身激素治疗者第7天与第14天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鼓室激素注射联合全身激素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其疗效并不优于单纯全身激素治疗,但听力改善峰值的时间前者总体早于后者。

    作者:张彩霞;刘阳云;陈志喜;江文;李正贤;陈琼;常恩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下丘GA D67和GAB AAα1、c-fo s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GA D67和GABAAα1、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下丘GA D67、GABAAα1、c-fos表达的改变在水杨酸钠耳毒性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 mg/kg,2次/d,连续28 d)、对照组(每天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两组大鼠在处死前进行ABR检测并观察ABR反应阈及波Ⅲ潜伏期的变化,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迅速剥离下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GA D67、GABAAα1、c-f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药物注射28 d后,水杨酸钠组较注射前以及对照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波Ⅲ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水杨酸钠组GA D67、GABAAα1、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A D67、GABAAα1、c-fos均不同程度参与了水杨酸钠耳毒性的发生发展过程,c-fos表达的上调则可能与水杨酸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听觉中枢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作者:杨琨;吴莎;华清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物中的作用,以提高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甲状腺癌患者152例临床资料,甲状腺切除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结果152例患者中,行喉返神经探查262侧,均成功辨认及保护;行喉上神经外支探查231侧,174例成功辨认(75.3%)。原位解剖保护甲状旁腺150例,行甲状旁腺移植术2例。术后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外支功能障碍。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13例,术后1周恢复9例,4周后恢复3例,5个月后恢复1例。无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病例。结论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技术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安全的甲状腺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地保存了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提高了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

    作者:冯云;杨大章;程靖宁;王成元;刘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蒿属花粉症并发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0 岁,青岛市人,居住在本市市南区。因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眼睑及颜面水肿来我院过敏病门诊。2012 年7 月食用桃子后感觉咽喉部肿胀,随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口唇、眼睑和颜面肿胀伴全身皮疹,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测血压80 /55 mm Hg,给予1 支肾上腺素注射液肌注,静推10 mg 地塞米松注射液,症状缓解后改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g、氯雷他啶10 mg 每天1 次,服药期间,分别于10 月11 日和10 月15日又出现咽喉肿胀感、憋气、眼睑及面部水肿,同时伴有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患者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史,偶饮酒,量不多;有过敏性鼻炎病史50 余年,吃海鲜有过皮肤过敏史。1993 年在他院行鼻腔激光治疗,鼻部症状消失。自2005 年夏秋季又出现鼻痒、眼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作者:刘杰;鹿道温;曲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Foxp3基因转染的Teff细胞抗高危角膜移植排斥的作用

    目的:探讨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在抗高危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将Foxp3基因转染Teff淋巴细胞与Teff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其对Teff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角膜缝线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缝线1周后以Balb/c小鼠为受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1 d尾静脉输入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每两周尾静脉取血观察淋巴细胞分型。结果体外实验显示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对Teff淋巴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高危角膜移植小鼠,Foxp3基因转染的Teff淋巴细胞可适当延长植片存活时间(19.71±4.19)d,Treg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19.28±4.46)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角膜存活时间(15.57±2.22),与Foxp3基因转染的Teff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FoxP3转染的淋巴细胞可延缓C D4+T淋巴细胞与C D8+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转染Foxp3基因的Teff细胞具有抗移植排斥作用。

    作者:赵军;刘景;王大江;陈国玲;王琪;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异物治疗20年经验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总结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1993至2012年治疗食管异物415例,术前均行胸部透视或者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继后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行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412例,经开胸异物取出术后转胸外科治疗3例。结果该组病例并发食管黏膜损伤206例,并发食管穿孔48例,纵膈脓肿3例。4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具有腐蚀性的新型异物有增多趋势,若不及时处理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是治疗食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茂才;项轩;李文明;金童;钱晔;魏东敏;孙睿杰;刘大昱;雷大鹏;潘新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种手术方式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以及传统方法进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HS)的不同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将需行 H-UPPP的OSA HS患者分成超声刀组(A组)、低温等离子刀组(B组)及传统组(C组),各42例。在静吸复合麻醉插管下,A组应用超声刀,B组应用改良低温等离子刀,C组应用传统方法,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手术时间缩短明显,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其中低温等离子刀术后反应更小。

    作者:苏跃;王中亮;曾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眶炎性假瘤放疗后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右眼眼红肿痛、突出,伴视物重影1年余”,于2013年1月15日来我院眼科就诊。

    作者:王大虎;张殷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酗酒患者良性对称性脂肪瘤5例

    目的:探讨酗酒患者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adelungs disease)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脂肪瘤切除术,采用低位领口颈部皮肤大弧形切口,在保护颈部重要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将脂肪组织完整切除。结果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满意,无并发症,术后禁酒并随访3~5年未见复发。结论 Madelung 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因可能与酗酒有关,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禁酒可有效防止复发。

    作者:汪晓锋;高兴强;骆献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治疗耳郭瘢痕疙瘩35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首先锐性切除耳郭瘢痕疙瘩,瘢痕较软者,尽量保留蒂部表皮,然后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形状的瘢痕疙瘩,采取拉拢缝合、滑行或旋转皮瓣、游离植皮修复,部分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20~40 mg,5例术后1~3 d内放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9年,痊愈29例(82.9%),其中1例耳垂向后移位,并形成切迹,但瘢痕疙瘩未复发,仍计入痊愈病例。好转3例(8.6%),无效3例(8.6%)。结论不同部位、形状的耳郭瘢痕疙瘩,在切除瘢痕疙瘩后,可以采取直接拉拢缝合、旋转皮瓣或植皮的方法修复皮肤缺损。局部可注射曲安奈德,整齐对合切口,术后抗感染,及时放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宋盛华;赵伟;蒋金琴;赵梦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络治法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中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络治法对链佐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络治组。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余各组均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按方案给药。给药24周后每组大鼠取双侧眼球做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右眼PAS染色做形态学观察,左眼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CAM-1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络治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在管径粗细、局部扩张程度、扭曲聚集程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络治组大鼠毛细血管管壁周细胞的丢失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络治组视网膜血管壁中VCAM-1呈较少的表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络治法能够抑制V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中的表达,有效减轻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改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与机能。

    作者:马栋;郭承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西梧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

    目的:通过对梧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出该地区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80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查找变应原。结果受试患者中2221例(79.32%)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粉尘螨2040例(91.85%)、户尘螨1960例(88.25%)、蟑螂1056例(47.55%)。结论在梧州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占据主要地位,应作为梧州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

    作者:黎柱杨;王春;叶涛;吴伟铭;陈紫红;邓燕姬;钟金英;董英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刀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刀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 HS)的可行性。方法将38例入选儿童OSA HS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8例)用超声刀辅助下手术,B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出血等几个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概率超声刀组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创面白膜生成及脱落时间、术后切口生长情况及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刀辅助手术治疗儿童OSA HS具有微创、安全及可行性等特点,是一种治疗儿童OSA HS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军政;高翔;吴盖珍;陈莎;王洁;田文栋;李湘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益视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弱视

    目的:客观评价“益视合剂”的疗效,以指导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36例6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眼)予以屈光矫正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组(34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视合剂”,以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查视力,于治疗前和全部疗程结束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两组视力情况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基本治愈率为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基本治愈率为29.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中度弱视疗效较好;②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尤其是黄斑内环区上方视网膜,外环区上方、鼻侧及下方视网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视合剂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弱视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在改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汪新;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重要启事:免收审稿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于喉部的非鳞状细胞癌1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除鳞状细胞癌外其他特殊病理类型的喉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11例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1例中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肉瘤样癌5例。其中声门区病变5例,声门上区病变4例,声门下区病变2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活检1次即明确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经多次重复活检甚至后手术切除方才确诊。确诊前的诊断多为慢性炎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改变、坏死性肉芽肿、鳞癌等,除1例恶性淋巴瘤未行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首选手术治疗,部分联合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死亡2例,失访3例,其他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检查所见肿物形态不一,与常见的良、恶性喉肿瘤不易鉴别,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临床上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选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综合性治疗。

    作者:王玉红;王倩;陈萍;钱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进软腭牵拉暴露鼻咽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对解放军107医院收治的8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吸痰管牵拉软腭暴露鼻咽部,并在70°鼻内镜辅助下行肥大腺样体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刘天悦;王春娇;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