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后继;周耀南;唐任光;方文珠
目前,对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被认为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解毒、代谢功能,改善人体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的有效方法.特异性胆红素吸附(BSA)是ALSS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能祛除血氨等有害毒性物质.
作者:苏菲;魏少峰;费永秀;杨龙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41岁.以艾滋病、肺部感染入院.患者曾在青海打工.6年前曾输鲜血400 ml,否认不洁性交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盗汗、进行性消瘦及全身无力、胃纳减退.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入院后予抗乙型肝炎胎盘转移因子(泰来肽)、复方水溶性维生素(九维他)注射液增强免疫力及支持治疗.
作者:朱明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以及肝纤维化进程在临床倍受重视.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转化和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肝纤维化递质,在肝硬化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主要由TGF-β1调控[1].
作者:刘勇钢;卢建华;王欣欣;郎振为;杨建林;孟忻;张立洁;孙琳;张世杰;李俊强;宋晨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快速分子指纹图谱分析法,应用于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方法以野生株噬菌体M13微卫星特异核心序列为单一引物,分别进行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基因组D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将产生的分子指纹图谱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流DNA芯片分析.结果17株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基因组DNA的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见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各有5条固定阳性条带出现,两者之间阳性条带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流DNA芯片显示都柏林念珠菌固定出现阳性条带大小依次为960、1177、1297、1495、1797 bp;白念珠菌固定出现阳性条带大小依次为653、1323、1531、2021、2875 bp.结论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别,可应用于两者的快速鉴别,尤其是微流DNA芯片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更适合于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朱利平;章强强;龚华斐;李莉;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霉酚酸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霉酚酸或拉米夫定,或霉酚酸加拉米夫定共培养,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液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HBV mRNA水平.结果霉酚酸单独应用时,浓度2~250μg/ml无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当浓度达1250μg/ml时,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1~2 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拉米夫定5μg/ml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3~4 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霉酚酸和拉米夫定合用时,可显著增强后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中浓度10μg/m1时效果明显.结论霉酚酸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并可增强拉米夫定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不对称复制和缺乏校对酶的作用,突变率较高.根据HBV DNA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目前HBV可分为A~H 8个基因型[1,2].
作者:许正锯;杨红;陈先礼;张启华;刘钎;黄以群;王崇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严重败血症是指败血症伴动脉低血压和因灌流减少而引起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衰竭.从流行病学观点看,近20年来,严重败血症在败血症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从25%上升至80%,成为监护病房第一死亡原因[1].现就严重败血症的相关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贾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LF)分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LF患者(男17例,女30例)与35例(男24例,女11例)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无LF及41例(男29例,女12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研究.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免疫荧光方法测定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1. LF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3+T细胞蛋白表达Bcl-2的MFI为0.61±0.17亦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纤维化组0.32±0.11和对照组的0.19±0.15(P<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19+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与肝纤维化患者年龄、病程无明显相关,而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3.抗病毒治疗连续1年,L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其淋巴细胞亚群Bcl-2蛋白表达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3+T细胞蛋白表达的MFI从0.61±0.17减少到0.43±0.14(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蛋白异常表达对LF发病及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骥;郑宇;陈永平;王帮松;潘发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与生存选择压力的关系,指导保守疫苗靶位点的寻找.方法选择相同血凝素(HA)血清型具有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化距离较近的多个流感病毒株系,利用Blast2程序计算各株系之间的核酸保守性、蛋白质保守性、变异核苷酸在密码子序位中的频率以及生存选择压力指数,分析与生存选择压力指数的相关性.结果HA基因较其他基因的核酸保守性为显著低;HA抗原蛋白质保守性与NS基因同为较低;HA基因受生存选择压力作用;NS、聚合酶B1(PB1)基因受选择压力较小;NA、核蛋白(NP)基因受选择压力较大;生存选择压力指数与核苷酸第3密码子位点变异频率完全相关.结论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受复制机制形成差异和生存选择压力淘汰差异双重作用影响;各基因在流感病毒生物功能中地位不同,NA、NP基因保守性较强,适宜作为疫苗靶位点候选,HA基因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有望寻找到保守区段,NS、PB1基因保守性较弱,不宜作为靶位点.
作者:周晓明;赵慧芳;陆嘉良;潘浩;徐眉;赵根明;姜庆五;汪华;俞顺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分析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确诊的8例AIDS合并PSM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白斑、浅表淋巴结肿大、丘疹性皮损、贫血、腹痛、肝肿大、脾肿大、生殖器疱疹、皮下结节、剧烈骨痛.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胸片表现不典型,主要以间质性或实质性病变为主.真菌培养:在37℃培养或组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型,组织细胞外真菌长,弯曲,有横膈的腊肠状;在25℃培养中呈菌丝型,并产生红色色素扩散入培养基中.CD4明显减少,HIV RNA值高.结论AIDS合并PSM临床表现无典型特征,培养真菌可产生红色色素,可见有横隔的腊肠状细胞,见典型帚状枝.合并PSM是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所致感染.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
作者:刘艳;詹能勇;李慧涓;蒋小玲;乐晓华;朱文科;蔡力生;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引发的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1,2],以肺部病变为主,出现合并感染[3,4],并引起肺外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SARS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机体出现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损害[5-7].
作者:段朝晖;黄嘉凌;罗晓红;刘然义;邵静;魏菁;闵军;黄健;黄文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泡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以至于无论是自主呼吸或是经气道给氧,吸入肺泡腔的氧分子均不能有效地透过肺泡壁进入血流,导致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的低氧血症,而且常规气道输氧疗法难以纠正[1].
作者:蒋小玲;何清;许诚;王松;崔建军;段刚;叶涛生;杨大国;周伯平;赵连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引起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严重并发症的首要原因.可导致显著的致残率、致死率并消耗巨额医疗费用.而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BV及HCV的方法仍有较多不足之处,如用多聚乙烯二醇结合的干扰素β(PEG-IFN-β)及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HCV感染,对不同的HCV基因型获得的持续病毒降低率仅为30%~60%,而约有25%~40%的患者对抗HCV治疗无反应;还有许多患者因抗病毒治疗产生的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贫血等)而不得不中止治疗[1].
作者:郭津生;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为HBV外膜蛋白,在HBV感染者的血液和肝组织中,前S1蛋白与HBV DNA、HBeAg和HBcAg等HBV复制标志密切相关[1,2].近期的研究重点转向前S1基因突变病毒株对细胞感染力的影响、乙型肝炎治疗及新型疫苗的研究方面[3-5].
作者:冯福民;孙淑丰;米志宝;张习坦;杨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梅毒死灰复燃,如长江三角洲成为较高发病地区[1],预防控制梅毒传播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分析并掌握正常人群--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梅毒流行特征,不但可为血站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防治该性病提供参考.我们对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奕琴;戴梦玲;洪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异烟肼(INH)耐药性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INH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haB法检测167株MTB临床分离株INH耐药性,并与Bactec-960测定结果比较,分析PhaB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0.2μg/ml INH与菌液37℃作用48 h后,通过噬菌体检测,以噬菌斑减少95%为适判断标准,噬菌斑减少高于95%的判为敏感株,噬菌斑减少低于95%的为耐药株.以Bactec-960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6.4%、96.4%、93.1%、98.2%和96.4%.结论PhaB检测INH耐药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Bactec-960的符合率达96.4%,只需3 d时间,且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作为MTB的INH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崔振玲;胡忠义;王洁;张莹蓉;陈慧萍;张文宏;翁心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潮汕地区病毒性脑膜炎(包括脑膜脑炎,不包括乙型脑炎)患者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用Hep-2细胞做病毒培养,微量塑料板法做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从512例患者的583份脑脊髓液、血液、咽拭子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共116株(4种16个型),病毒分离检出率为19.9%;从患者50例双份血清检出病毒抗体阳性24例(其中4例为自身分离到病毒者),阳性率为48.0%.以上512例患者病毒分离阳性和/或血清学阳性共136例,总感染率为26.6%.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分布及构成比分别为:柯萨奇病毒(Cox)89例(0.6544),其中A24型17例,B1型31例,B5型39例和B4、B6型各1例;埃可病毒(ECHO)18例(0.1324),其中7型、15型各5例,14型2例、24型4例,3型、6型各1例:肠道病毒(EV)23例(0.1691),其中70型17例,71型6例:腺病毒(AdV)6例(0.0441),其中2型1例,3型2例和7型3例.不同年龄组患者病毒感染率:儿童组27.9%,成人组25.8%.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9,P>0.05).结论潮汕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肠道病毒感染,其中以Cox的感染高,值得引起疾病预防部门、临床医生及科研单位的重视.
作者:费选文;谢若男;曾嫦;韩丽君;林祥伟;杨育芳;陈景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