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噬菌体测定

马晓薇;胡忠义;崔振玲;景玲杰;王洁;曹相原;张文宏;翁心华

关键词:分枝杆菌, 结核, 乙胺丁醇, 细菌噬菌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目的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乙胺丁醇(EMB)耐药性,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EMB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10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耐药性,并与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菌株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噬菌体法测定10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敏感82株、耐药20株,绝对浓度法敏感77株、耐药25株;二法测定均为敏感74株、耐药17株.噬菌体法与绝对浓度法测定EMB耐药性结果相符91株,符合率89.2%;不符11株,不符合率10.8%.11株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不符的菌株中,7株(63.6%)噬菌体法与MIC测定结果相符合(5株噬菌体法敏感、绝对浓度法耐药,2株噬菌体法耐药、绝对浓度法敏感).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EMB耐药性只需3 d时间,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作为MTB的EMB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
中华传染病杂志相关文献
  • 嗜肺军团菌感染多噬棘阿米巴及其增殖的实验观察

    目的初步建立国内嗜肺军团菌感染原生动物自由生活阿米巴的实验感染模型.方法将多噬棘阿米巴和嗜肺军团菌进行实验室共同培养,于8 h、24 h、48 h、72 h后将预置盖玻片上生长的虫体Giemsa染色后作油镜观察,各阶段的培养物作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嗜肺军团菌感染多噬棘阿米巴后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共同培养24 h后Giemsa染色显示阿米巴内出现明显的细菌菌体,后期菌体布满整个胞浆;透射电镜下阿米巴滋养体和囊胞中都充满健康完整的军团菌菌体,并观察到不同阶段的二分裂现象.结论嗜肺军团菌能在自由生活阿米巴内生长并增殖,初步证实了阿米巴可能是军团菌在自然界的贮存宿主.

    作者:沈洁;姜庆五;李勤学;李子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与生物膜形成

    表皮葡萄球菌(以下称表葡菌)是人体皮肤和黏膜上定居的正常菌群之一,通常情况下致病力很低.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留置静脉导管、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表葡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称金葡菌)相比,表葡菌的毒力较低,它仅产生一种毒素--溶血性的δ-毒素,所以一般仅引起亚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感染[1].但在表葡菌所引起的常见感染--异物植入感染中,生物膜的形成是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将简述表葡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各种因子.

    作者:赵旭;朱德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海南地区117株念珠菌敏感性分析

    近20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动静脉导管放置增多等因素,致使临床真菌感染增多[1,2].念珠菌是临床真菌感染中常见的病菌.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培养分离的117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等4种抗真菌药的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锋;贾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组防御素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及抗粘附作用

    肠源性感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危害极大.尽管众多学者在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但未能建立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目前临床上仍采用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近年发现,以防御素为代表的内源性抗菌肽,如小肠隐凹底部Paneth细胞分泌的防御素5(HumanDefensin 5,HD-5),因其广谱、高效抗微生物活性而具潜在临床应用前景,颇受关注[1,2].我们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将人小肠黏膜中编码HD-5的基因(DEFA5)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中,并成功将重组质粒[pcDNA3.1(+)-DEFA5]转染到仓鼠卵巢上皮细胞株(CHO-K1)中,获得了具有抗菌活性的重组防御素5(Recombinant Human Defensin 5,rHD-5)[3,4].现将rHD-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及抗粘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李广阔;李旭;田伏洲;曹永宽;陈涛;粟永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生化标志物的测定

    近年来,脑损伤后的神经生化标志物,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在脑损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3].我们对2002年3月至10月在我院住院的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NSE、S-100β蛋白和MBP含量同时进行了测定,并将其对脑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乾;焦颖;林忠东;叶秀云;胡鸿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类肝细胞的功能和超微结构评估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来源的类肝细胞进行功能和超微结构评估.方法从人胎儿骨髓中分离MMSCs,在1%基质胶(Matrigel)作基质,2.5 μmol/ml氮胞苷(AZA)预处理10~12 h,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10 ng/ml+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中培养和诱导.以未诱导的MMSCs作对照,对诱导4 d、7 d、14 d、21 d、28 d MMS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白蛋白(ALB)水平,脲酶法检测合成尿素的能力,过碘酸希夫试验进行糖原染色,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在分化过程的不同时相点检测ALB和尿素生成,未诱导分化的MMSCs没有分泌ALB和产生尿素,而给予FGF4和HGF处理后,M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和尿素.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分析发现MMSCs诱导14d时首先见到部分细胞出现红紫色染色的糖原积聚物,28 d后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增多,提示诱导后MMSCs已具备肝细胞的糖原合成能力.电镜显示未诱导MMSCs具有幼稚细胞的结构特点.诱导28 d的MM-SCs已分化,并具有上皮样细胞的极性结构特点.结论诱导后MMSCs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性特征.

    作者:何念海;赵文利;王宇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六例

    全世界约有1.7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当于世界人口的3%.我国HCV感染率为3.2%.目前对慢性丙型肝炎多应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此治疗方案无应答.我院从2003年7月起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派罗欣,罗氏)联合RBV治疗6例慢性丙型肝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晨;李丹;陈秀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的分子机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亲淋巴及亲神经性.HIV感染晚期常伴皮层下痴呆、空泡性脊髓病及感觉性神经病,其中HIV相关性痴呆(HIVD)是临床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1].尽管具有高活性的抗逆转录病毒药(HAART)已广泛运用,但是,HIVD仍然影响着相当一部分HIV感染的晚期艾滋病患者,同时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关于HIVD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吴云成;赵永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我们观察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2~7 d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东红;张俊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国人艾滋病尸检九例

    国内有关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限于流行病学和临床方面,艾滋病患者尸体解剖的报道较少.我们对9例国内艾滋病尸解标本的各器官临床、病理改变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蕾;刀文彬;郑丽虹;宫恩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EM-104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在临床上的应用,首先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1],且能使第3代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失活.截止2001年12月12日,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已发现150多种ESBLs.根据其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分为TEM、SHV、CTX-M、OXA和其他等五类,其中以TEM和SHV型多见,他们分别由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编码基因中数个位点发生点突变而来.各国各地区流行的ESBLs基因型各不相同.我们对浙江地区临床分离的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所产ESBLs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基因型鉴定和原核表达,结果如下.

    作者:李家斌;李旭;马亦林;俞云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素及联合中药黛矾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黄疸的发病机制不同于急性肝炎,具有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等特征,是病情严重的标志.若长期黄疸不退,可发生广泛性肝内泥沙样结石、胆汁性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而威胁生命,是肝病科临床常见的重症、危症及疑难病症,治疗颇为棘手.我科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特点及机制,采用肝素及联合中药黛矾散给药治疗129例,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一东;崔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途径相同,二者可以合并感染.据报道,在美国和欧洲有约30%的HIV感染者合并有HCV感染,而在吸毒人群中HIV-HCV的合并感染率高达60%~90%[1].国外研究显示,HIV感染会对HCV的病程造成影响,加快肝硬化的进程提前进入肝功能衰竭;而HCV又会加速HIV引起的CD4细胞破坏,促进HIV复制,使HIV进展到艾滋病(AIDS)相关疾病及死亡的时间缩短.目前,国内对HIV-HCV合并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探索国人HIV-HCV合并感染对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对2001年以来到我院就诊的HCV感染者及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及CD4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辉;李美忠;徐六妹;唐蔚;王敏;王火生;周伯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噬菌体测定

    目的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乙胺丁醇(EMB)耐药性,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EMB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10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耐药性,并与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菌株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噬菌体法测定10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敏感82株、耐药20株,绝对浓度法敏感77株、耐药25株;二法测定均为敏感74株、耐药17株.噬菌体法与绝对浓度法测定EMB耐药性结果相符91株,符合率89.2%;不符11株,不符合率10.8%.11株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不符的菌株中,7株(63.6%)噬菌体法与MIC测定结果相符合(5株噬菌体法敏感、绝对浓度法耐药,2株噬菌体法耐药、绝对浓度法敏感).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EMB耐药性只需3 d时间,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作为MTB的EMB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马晓薇;胡忠义;崔振玲;景玲杰;王洁;曹相原;张文宏;翁心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常常发生核苷酸的配对错误,因此其突变率较高,现已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1].HBV感染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在我国主要以B、C、D基因型为主.但是有关基因型与HBV感染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尚不太清楚.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的关系.

    作者:许正锯;黄以群;张启华;杨红;陈先礼;王崇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肝损害临床特点与原因分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对其各方面的认识尚属初步阶段[1].目前认为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系统损害,并可合并多器官损害.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现将我院2003年3月11日至5月8日收治的108例出院患者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新月;马丽娜;黄云丽;王作梅;张永宏;张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核杆菌Ag85A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比较

    目的探索增强结核杆菌DNA疫苗有效性的新方法,为研制并开发新一代高效结核杆菌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结核杆菌Ag85A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及其与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真核嵌合表达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检测两种重组质粒的表达活性后,将其分别用作DNA疫苗给BALB/c小鼠肌内注射,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相关指标,同时进行动物免疫保护性实验,比较分析两种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结果结核杆菌Ag85A抗原蛋白基因与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嵌合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明显强于Ag85A抗原基因非嵌合DNA疫苗,但两种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结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嵌合DNA疫苗能显著增强结核病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作者:谢勇恩;鲍朗;赵明才;张会东;赵计林;王晓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的筛选与免疫学鉴定

    目的从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筛选并鉴定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表位.方法用ABC-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150份,选择其中15份具高滴度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的血清,混合后经蛋白G柱亲和层析祛除IgG抗体,用于对12肽的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进行5轮免疫亲和淘筛.从所获噬菌体克隆中挑取35个克隆,经DNA序列测定,对各独立肽表位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经5轮筛选,DNA序列测定显示共有4个独立噬菌体克隆,其中phage 3和phage 6有较多重复克隆存在,为优势克隆;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筛库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能有效识别各噬菌体克隆.分别用各克隆噬菌体免疫小鼠,均能诱导特异性IgE抗体产生.结论从12肽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中成功筛选到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肽表位.

    作者:王勇;吴海玮;张兆松;胡雪梅;刘丰;李春玲;季旻珺;吴观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静脉药瘾者(IVDUs)T辅助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互关系,以利于阐明Th1/Th2在HCV感染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PCR)和荧光免疫法对收集的381例静脉药瘾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孙辉;关武祥;黄汉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部影像学转归影响因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肺部感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患者胸部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在目前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出院参考标准中,均将X线胸片表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随着治疗的进行和疾病的恢复,多数患者的胸片表现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然达到了目前制定的出院标准,但胸片表现却未能完全恢复正常.现对我院2003年3月至6月收治并治愈出院的确诊SARS患者的胸片转归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程勇前;聂青和;赵平;王晓峰;张文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