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银;翁心华;张文宏;胡忠义
目的探讨吡喹酮杀虫治疗和IFN-γ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制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感染后第16周随机分成3组:感染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另以10只正常兔为阴性对照组.感染后28周处死,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MMP-1、MMP-9、TGFβ1和IFN-γmRNA水平检测.结果吡喹酮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显著下降,尤其Ⅲ型胶原已接近正常水平,而MMP-1和MMP-9 mRNA水平变化不大;TGFβ1 mRNA水平下降不明显,而IFN-γ mRNA水平显著增高,TGFβ1/IFN-γmRNA比值明显减小,但仍高于正常.杀虫治疗后加IFN-γ可进一步降低Ⅰ型胶原、Ⅳ型胶原mRNA水平,并使MMP-1和MMP-9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TGFβ1 RN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杀虫治疗后抗肝纤维化仍属必要,IFN-γ主要通过直接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抑制TGFβ1起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峰;蔡卫民;陈智;杨艳宏;翁红雷;刘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预后凶险,其治疗长期以来无明显突破,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难题.我们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静;周伯平;胡毅文;敖飞健;杨桂林;文彬;刘智;马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应用德国UBI HCV EIA 4.0诊断试剂盒筛选山东省部分地区64例临床检验为抗-HCV阳性的血清标本,有54例阳性.随意抽取其中28例,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扩增319 bp的HCV NS5区基因片段,结果12例出现特异性条带.随后将这12个NS5区片段直接进行T载体克隆,并用Sanger法对克隆成功的10个NS5区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所得到的10个序列与GenBank中所有的HCV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10例山东省部分地区HCV分离株的基因型均属于HCV-1b型.对获得的10个NS5区片段进行变异性分析发现,所有的核苷酸变化都是由于替代作用引起的,没有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大部分的突变都属于同义突变,占突变总数的74%.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G-D-D基序和所有的半胱氨酸都完全保守.结论本研究证明了HCV-1b型是山东省部分地区主要的基因型.
作者:王芹;张文卿;于红;王笑峰;张健;邵济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女,2岁,间断发热2个月,咳嗽20 d,抽搐8 h,以百日咳肺炎、脑病入院.患儿于2个月前开始间断发热,入院前2O d,体温达39℃,伴咳嗽、腹泻.数日后咳嗽加重伴呼吸困难,并出现阵发性抽搐.体检:体温38℃,脉搏18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5.4/11 3kPa(116/85mm Hg).神志不清,频繁抽搐.左颈部扪及1.0 cm×0.5cm淋巴结,双腹股沟扪及0.2 cm×0.3 cm淋巴结.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不灵敏.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心音低钝,心率180次/min,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腹平软,肝剑突下3 cm,右季肋下4 cm,质中度,脾未触及.
作者:周继红;韩永辉;王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多重抗生素耐药(Mar)突变型耐药机制对大肠杆菌临床多重耐药株的影响.方法药敏试验;外膜蛋白的提取与SDS-PAGE;多重耐药株的转化试验;mar区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与PCR产物DNA序列分析.结果49株临床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中有7株出现Mar耐药特异性蛋白Mrp5.以携带野生型gyrA基因的质粒转化临床多重耐药株LC-1,转化前后LC-1对喹诺酮类耐药水平无差别.PCR扩增及DNA序列分析发现,临床株LC-1的marOR基因存在3处突变.结论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中存在Mar耐药机制.LC-1的marR突变可能是该临床株对多种抗生素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
作者:吕星;宋诗铎;祁伟;魏殿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1月~2000年6月,我市发生副伤寒甲爆发,现将我院收治的854例副伤寒甲的临床表现及细菌敏感性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上海地区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评估线性探针分析(LiPA)法快速检测突变位点的意义.方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从中选取18株耐药株和10株敏感株并应用LiPA法检测其突变位点.结果 LiPA法准确地检测出18株耐药株中17株的rpoB基因突变,10株敏感株均无突变;LiPA法检测耐药菌的敏感性为94 4%,与药敏结果的符合率为96 4%.结论LiPA法可用于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的快速检测,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庞茂银;翁心华;张文宏;胡忠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特点,探讨其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分离获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加入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胎肝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FLt3-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DC细胞增殖、成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同时检测DC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DC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增殖速度低于正常人;DC表面标志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HLA-DR)、CD-80(B7-1)、CD-86(B7-2)和CD-l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明显降低(P<0.001),尤以CD-1α的降低更为显著.DC在MLR中的刺激能力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并且与正常对照相比,其产生的IL-12水平降低,而NO水平却增高(P<0 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表型不成熟和功能的缺失,由此导致IL-12的产生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可能是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刘明旭;朱传琳;李捍卫;雷周云;王慧芬;张冰;金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可引起肠道感染的致病性原虫,分布广,感染后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我们于1999年8月对临床送检的78份粪便细菌培养标本同时作涂片镜检,发现5例贾第鞭毛虫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李菊莲;彭俊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的常见点突变是否会导致与产生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方法用定向诱变方法产生耐异烟肼的结核分支杆菌中常见的KatG基因315突变体,造成该位点从丝氨酸(AGC)到苏氨酸(ACC)的突变.随后构建含KatG基因S315T突变体的质粒,转化进入大肠杆菌并实现高表达,对表达的蛋白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通过定向诱变方法成功获得KatG基因S315T突变体,并通过pET24b质粒转入大肠杆菌,Ka tG基因S315T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表达.对KatG S315T表达产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检测,发现比野生株KatG基因表达产物酶活性下降了50%左右.结论KatG基因315位从丝氨酸(AGC)到苏氨酸(ACC)的突变造成过与异烟肼耐药产生直接相关的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
作者:张文宏;陈澍;季朝能;庞茂银;邵凌云;华正豪;翁心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致肝脏损伤的病理机制,建立HCMV先天性感染胎鼠致肝脏损伤的小鼠模型.方法将不同剂量的HCMV接种至10周龄Balb/c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待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肝脏,进行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查和HCM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在接种6 0 log TCID50 HCMV组胎鼠的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分离出HCMV;在病毒分离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出HCMV DNA;原位杂交证实病毒核酸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病理学证实肝组织有炎性改变,肝细胞浊肿变性,核内有特异性HCMV包涵体,部分肝细胞呈坏死表现.3 0 log TCID50组原位杂交见肝细胞核内和胞浆内有少量病毒核酸存在,病理结果表明肝组织仅有轻度炎性改变和肝细胞浊肿变性.上述表现在1 5 log TCID50组均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HCMV可以通过胎盘造成胎鼠的先天性感染,导致肝脏损伤,并与母体感染的病毒量有关.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先天性HCMV感染造成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以及对先天性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可能.
作者:汤正好;王明丽;袁中玉;李京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1和TIMP-2蛋白及mRNA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状态.方法以抗TIMP-1和TIMP-2单克隆抗体及TIMP 1和TIMP-2 cDNA探针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硬化组织中TIMP-1和TIMP 2蛋白和mRNA.结果40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以及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100%,TIMP-1阳性的组织TIMP-2亦为阳性,且TIMP-1强度高于TIMP-2,而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TIMP-I和TIMP-2蛋白及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均位于肝细胞胞浆中,细胞核中无表达.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中存在TIMP 1和TIMP 2蛋白及mRNA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这可能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使得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而引起肝硬化.
作者:谢玉梅;聂青和;周永兴;程勇前;康文臻;赵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炎性反应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脂质介质.我们发现PAF在急性肝损害中有重要的介导作用[1],且可被特异性PAF拮抗剂WEB2170部分阻断.银杏制剂是银杏叶提取物,为较强的PAF受体拮抗剂,其成分是银杏内酯和黄酮,前者有明确的抗PAF作用.我们曾用银杏叶片治疗急性高黄疽肝炎,收到一定的疗效[2].本实验用银杏内酯治疗急性肝损害的小鼠,以进一步明确银杏内酯抗PAF作用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云;袁凤仪;任渝江;袁红波;李凌;程忠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及其与血内毒素的关系.方法用光冈氏法定性定量分析肠道8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内毒素.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增加.慢性重型肝炎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均显著增加(P<0.001).血内毒素水平与肠杆菌科细菌值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细菌过度生长,其血内毒素升高可能与之有关.
作者:李兰娟;吴仲文;马伟杭;俞云松;陈亚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编码区克隆.方法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法寻找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对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运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同源基因序列推测其可能的功能,并将其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结果获得1个完整的日本血吸虫cDNA序列(JAYL023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其他生物的抗凋亡因子1具有同源性,构建了重组克隆pEGFP-N3-JAYL0230.结论EST法是一种快速发现和鉴定日本血吸虫未知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加速其全长cDNA的克隆.
作者:李焱;余新炳;吴忠道;郑焕钦;李晖婷;包俊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基质分解素-1(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重组hALR.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用RT-PCR测定MMR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种模型中,hALR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MP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模型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剂量hALR组大鼠肝组织MMP3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结论重组hALR可能有促进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MMP3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王爱民;梁保忠;杨晓明;陈惠鹏;张彦林;贺福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发热5个月于2000年2月26日入我院.患者于1999年8月28日出车祸,当时意识丧失,胸腹部皮肤挤压伤.当地医院诊断为胸骨、肋骨骨折,右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颅骨骨折,行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行胸骨钢丝内固定及右髋关节牵引术.曾用头孢曲松10多天后,患者神志清醒,可吸出大量白色黏痰而拔除气管插管.
作者:王焕玲;于洪泉;王爱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机体微生态失衡,引起真菌感染,而深部真菌感染往往又是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之.我们调查了 7年内收治的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芬;杜宁;季伟;何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认为耐任何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为MDR-TB;另一种认为MDR-TB指同时耐受异烟肼(INH)及利福平(RFP),而不论是否还耐其他药物,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1].RFP和INH是当今主要的2种抗结核药物,也是抗结核短程化疗的基石.如感染菌对两者耐药,尤其还对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时,化疗的成功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作者:何国钧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