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

黄珍珍

关键词:妊娠, 急性胰腺炎, 诊治
摘要: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病情凶险,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如何早期诊断及给予恰当的治疗,对降低母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其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观察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并逐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控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 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选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民8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两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前者还增加健康教育、定期巡诊、随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健康运动方案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两组均定期检查理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干预组除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其他诸如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良性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作者:卢帮爱;陶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宋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罗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方法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取外周血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测定心肌酶水平.结果 使用PPAR-γ的激动剂罗格列酮后,促炎因子TNF-α下降,抗炎因子IL-10升高,心肌酶得到改善,使用其阻断剂GW9662后能够逆转这一过程.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通过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秦章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磁共振及血管造影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总结64例经MRI、MR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和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9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62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32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28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20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给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几率大,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广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死的康复期护理

    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死、复发率与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行为和心态,促进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水平,密切护患关系.其康复期的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吴小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室附壁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农民.因胸闷气短10d余入院.患者10d余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轻微活动后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咳嗽,无痰,有夜间憋醒及端坐呼吸,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扩血管、利尿等治疗,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夜间可平卧入睡,但仍有活动后气短,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无胸痛发作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欠佳,二便正常.

    作者:欧阳南翔;王勃;王妍;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每年发病率为(60~80)/10万[1].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患者生存质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其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70%~80%[2].脑出血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重要的是血肿本身、血肿再扩大及其周围继发性损害-脑缺血、脑水肿和神经损伤,目前内科治疗多针对此开展.

    作者:沈庆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重症,对孕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又会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即使存活下来,将来也可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对患者术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期,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丁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海市宝山区精神病例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精神病例院前救治救助的特点,以及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整理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9年7月-2010年6月所有精神病患者院前急救病历.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精神患者141例,1、2、3、4季度分别51例、32例、23例、35例;安全护送到院135例,拒绝送治3例,死亡3例.结论 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精神病患者的能力,加快精神卫生立法,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三级管理网络,各级政府、110、卫生、社区等相关部门和团体多方支持协作,才能有效规范精神病例医疗救治和救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邱勇;黄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患者胎儿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孕妇胎膜早破对胎儿心脏的影响.方法 根据342例孕妇胎膜早破时间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6~12h组,>24h组及>36h组,再对孕妇胎儿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对胎儿影响越大,出现异常胎儿心电图改变几率越大,预后亦较差.结论 孕妇胎膜早破时间不同对胎儿心脏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及早治疗,减轻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李洁芳;万继荣;方志松;陈耀辉;陈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诊治

    目的 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特点,总结诊治经验,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通过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均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

    作者:刘建阳;毛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价研究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40例肺动脉压正常和升高的COPD患者,观察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青兰;杨晓芸;景丽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分别给予口服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14d,观察疗效和病菌清除率.结果 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总有效率为95.56%,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莫西沙星组的总转阴率为95.56%,左氧氟沙星组的总转阴率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确切,病原体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翁方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费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75例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结果 血肿10例;迷走反射6例;动静脉瘘2例;腘动脉血栓1例;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2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桡动脉痉挛4例.结论 减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需要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作者:马将伍;李艳华;曾强;杨奇六;普维茜;李丹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对直肠癌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手术前后精心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项学军;乔锐;张宜春;王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分析

    目的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幽门松弛或处于开放状态胆汁反流入胃或陈旧的斑块状稠厚胆汁附着胃壁及绿色的黏液糊并结合病理.结果 40800例患者中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4896例,占受检总数的12%.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重点是调整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同运动,提高幽门括约肌功能控制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并症合并症,消除诱因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季粉林;潘良;史晓梅;冯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8ml,继以8ml/h静脉泵入维持24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作者:张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在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

    BiPAP无创鼻面罩呼吸机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即可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作用主要是辅助通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能保留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功能,不增加新的感染,使用方法较简单,可以间断、长期和家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

    作者:吴文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目前有很多胸痛经常会发生在没有明显的冠脉粥样硬化的病人中,或者发生在冠脉粥样斑块病变较轻的病人,还有些心肌梗死病人在成功PCI后病变血管没有发现残余狭窄,但仍出现慢血流现象或持续的胸痛等缺血症状.目前认为这些症状与冠脉微血管病变有关.本研究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指标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徐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