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卢帮爱;陶明春

关键词:社区, 干预, 高血压
摘要:目的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观察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并逐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控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 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选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民8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两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前者还增加健康教育、定期巡诊、随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健康运动方案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两组均定期检查理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干预组除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其他诸如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良性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与旁观者及第一反应者采取的CPR有关,若能及时施以正确的CPR,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率的决定因素是在现场必须有经过培训、有实施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因此建立省、地(市)、县三级管理的培训体系,开展CPR的培训工作,让公众掌握CPR技能以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抢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进伟;邵怡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失眠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和100例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入睡困难和醒后难眠是常见症状,其原因依次为焦虑或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结论 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7年6月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123例.其中,男10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12±10.55)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其中,男9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90±10.17)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第1次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子彬;刘宁;方咸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富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苦甘脂与潘生丁组成的复方制剂.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富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艳萍;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科监护室住院病人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6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未发现替考拉林、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马蕾;李兴德;张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目前有很多胸痛经常会发生在没有明显的冠脉粥样硬化的病人中,或者发生在冠脉粥样斑块病变较轻的病人,还有些心肌梗死病人在成功PCI后病变血管没有发现残余狭窄,但仍出现慢血流现象或持续的胸痛等缺血症状.目前认为这些症状与冠脉微血管病变有关.本研究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指标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徐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我效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训练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训练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SS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效能训练对临床疾病的康复,尤其是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外渗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归类、总结.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和业务能力、患者因素、疾病和药物.结论 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

    作者:姜绍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 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作者:秦孝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痰热清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入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发热及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佳;李雪梅;刘金丽;尚晓霞;郝雪莉;孙平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血压社区动态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管理,分析动态管理的效果,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从建档的社区居民中筛查出高血压现患人群,提供系统的治疗方案,进行动态管理.结果 从5年的动态管理中分析得到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血压得到明显控制.结论 重视社区高血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是控制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者:徐颂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种类溶栓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目的 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研究不同种类溶栓药物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风险有无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2006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收集病人在入院后72h之内的临床资料,以胸痛发作至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时间作为因变量,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Cox生存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在相同时点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函数.结果 高龄、男性、有外周动脉疾病史能增加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溶栓成功、较高的体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休克的风险高于他部位心肌梗死的患者.溶栓药物种类没有进入Cox回归方程,而溶栓效果与症状发作至溶栓时间的相互作用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影响.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极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而该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接受溶栓治疗,不在于溶栓药物种类的选择.

    作者:张敏;马虹;杨永丽;赵玲;蔡乙明;肖践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常QRS波-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和碎裂QRS波的结合

    室内传导阻滞和碎裂QRS波是反映QRS波时间和形态异常的两个心电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研究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异常QRS波的概念,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QRS波群的时间和(或)形态的异常.

    作者:王若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帕金森病是以锥体外系为特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是以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不少帕金森病患者确诊后虽然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由于服药依从性较低,没有得到满意疗效.因此,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尤为重要.

    作者:张春英;肖黎丽;干克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房纤颤患者的脑卒中危险的分层

    心房纤颤为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与老年人窦房结、结间束肌纤维减少及纤维增生、心脏功能退变有关.临床观察发现,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往往没有心脏瓣膜病,故又称为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特发性心房纤颤等居多.本研究主要从病症出发,分析此病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危害分析.

    作者:谢干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曲克芦丁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松龄血脉康胶囊配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曲克芦丁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作者:宋彦君;赵亚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价研究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40例肺动脉压正常和升高的COPD患者,观察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青兰;杨晓芸;景丽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住院分娩新生儿11563例母婴同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方法 对2007-2009年在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母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1563例,母婴同室1016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4.51%;其中,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率2007年为90.44%;2008年为86.03%;2009年为8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对住院产妇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宣传,建立了亲密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强了产妇的育儿信心,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来我院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逐渐增加,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社会效益.

    作者:姚媛敏;杨锡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指标变化.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晋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