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生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行SAS、SDS及VA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的SAS、SDS、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方位的心理及生理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使妇产科患者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汪小梅;苏志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在通山县的发病趋势,揭示其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实践.方法 系统收集、逐年核实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年报资料,用Excel软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比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构成比并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0-2009年通山县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波动在(40~128.83)/10万之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年.但近3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原学分型有甲、乙、丙、戊和未分型5型,其中甲型肝炎占3.87%,年平均发病率为2.39/10万;乙型肝炎占90.23%,年平均发病率为55.74/10万;丙型肝炎占1.88%,年平均发病率为1.16/10万;戊型肝炎占0.56%,年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未分型肝炎占3.46%,年平均发病率为2.14/10万.病例的性别比为3.24:1;发病年龄11个月~86岁.高发年龄组甲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9.08/10万;乙型肝炎是30~39岁,发病率为43.78/10万;丙型肝炎是70~79岁,发病率为3.84/10万;戊型肝炎是60~69岁,发病率为1.16/10万;未分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5.14/10万.甲、乙、丙、戊和未分型的多发职业是农民,分别占54.37%、41.77%、60%、56.52%.丙型肝炎的多发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占3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甲、乙、丙和未分型肝炎夏秋季报告病例多于冬春季,戊型肝炎无季节多发现象.结论 通山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流行周期现象.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呈现上升趋势.病原分型以乙型为主,应加大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力度.丙、戊型肝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朱建刚;舒进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8ml,继以8ml/h静脉泵入维持24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作者:张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科监护室住院病人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6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未发现替考拉林、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马蕾;李兴德;张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方法 对2007-2009年在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母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1563例,母婴同室1016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4.51%;其中,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率2007年为90.44%;2008年为86.03%;2009年为8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肖相云;李氏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训练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训练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SS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效能训练对临床疾病的康复,尤其是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项学军;乔锐;张宜春;王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评价左室构型无改变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治高血压及早期预测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 入选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及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6.3±14.8)岁.高血压组32例,均选择左室构型正常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9.6±13.5)岁.应用二维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受试者的颈动脉二维超声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相关参数.结果 高血压组的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峰值速度(Vimax)及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度(Aci)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时间(Ati)及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减速时间(Dti)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僵硬度(β)测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可扩张度(DC)测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IMT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人在心脏左室构型尚未发生改变时其颈动脉的弹性功能已经减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颈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超声检测技术能够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提供早期可靠信息.
作者:郭丽苹;左云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合用松龄血脉康对卒中后患者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伴有高血压患者48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联合松龄血脉康组,西药治疗组服用玄宁2.5mg/d、缬克80mg/d,联合松龄血脉康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3粒/次,3次/d,疗程8~9周,观察两组的症状和降压疗效,治疗前后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MP).结果 联合松龄血脉康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优于西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松龄血脉康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加用松龄血脉康较单纯服用玄宁、缬克能更有效平稳地控制卒中后患者的高血压,具有更好的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躯体和主观症状.
作者:赵永飞;武洪;祖衡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4.0g加入5%葡萄糖溶液(糖尿病患者为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的疗效及心功能(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LVEF、SV、CI).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左卡尼汀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郭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2009年我院急救中心外科收治的按DCS纳入标准入组的2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结果 194例患者复苏后情况良好,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实施确定性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外伤.复苏期患者pH、PT、T和SO2监测指标与复苏期前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符合DCS指征的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积极实施DCS,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征,降低严重多发伤的病死率.
作者:陈宁波;陈仿;曾杰;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苦甘脂与潘生丁组成的复方制剂.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富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艳萍;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入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发热及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坠积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佳;李雪梅;刘金丽;尚晓霞;郝雪莉;孙平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农民.因胸闷气短10d余入院.患者10d余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轻微活动后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咳嗽,无痰,有夜间憋醒及端坐呼吸,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扩血管、利尿等治疗,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夜间可平卧入睡,但仍有活动后气短,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无胸痛发作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欠佳,二便正常.
作者:欧阳南翔;王勃;王妍;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症状、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64.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任兴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孕妇胎膜早破对胎儿心脏的影响.方法 根据342例孕妇胎膜早破时间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6~12h组,>24h组及>36h组,再对孕妇胎儿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对胎儿影响越大,出现异常胎儿心电图改变几率越大,预后亦较差.结论 孕妇胎膜早破时间不同对胎儿心脏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及早治疗,减轻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李洁芳;万继荣;方志松;陈耀辉;陈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关节镜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它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关节的形态和动态,对关节内的病损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且能同时行手术治疗及活组织检查.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月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8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发生特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指标变化.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晋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60例,给予曲克芦丁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松龄血脉康胶囊配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曲克芦丁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作者:宋彦君;赵亚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合并压疮感染的易患因素以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059例)合并压疮(80例)的3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其他类型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分析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中合并压疮感染共80例,其中低蛋白血症,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压疮发生率均有明显升高,合并糖尿病,胃肠道感染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合并压疮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结论 重视脑卒中患者中的低蛋白血症,以及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魏恒阳;胡文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