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静;陆菊明;李明;邵迎红
目的了解女性腰椎骨骼大小对峰值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测量527例年龄25~39岁健康女性前后位(正位AP)腰椎1~4椎体和侧位(Lat)腰椎2~4椎体的投射骨面积(BA)、骨矿含量(BMC)和面积BMD(aBMD)及AP/Lat相伴扫描测量腰椎的体积BMD(vBMD).用直线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量与BA、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按不同BA分组,了解各组之间骨量的差异.结果 BA与BMC(r=0.79和0.78,均P<0.01)和aBMD(r=0.40和0.38,均P<0.001)呈正相关,Lat-BA与vBMD相关有显著意义(r=0.14,P<0.01).AP-BA每变化1个标准差,AP-BMC和AP-a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13.1%和4.47%;Lat-BA每变化1个标准差,Lat-BMC、Lat-aBMD和v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13.3%、4.4%和1.5%;AP-BA的全距变化所致AP-BMC和AP-aBMD的变化分别约为78.6%和26.8%,Lat-BA的全距变化所致Lat-BMC、Lat-aBMD和vBMD的变化分别约为79.8%、26.3%和8.94%.不同BA组之间的身高、体重、BMC和aBMD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01).影响BA、BMC和Lat-aBMD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影响AP-aBMD的主要因素为体重.结论 BMC除以BA不能完全消除骨骼大小对aBMD的影响,aBMD明显地随骨骼大小而变化.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黄干;戴如春;张红;彭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T淋巴细胞株(HUT78)在褪黑素作用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方法用Cy5和Cy3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通过逆转录反应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HUT78细胞的mRNA分别标记成两种探针,并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扫描荧光强度,计算机软件分析,寻找经褪黑素作用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 T淋巴细胞株受褪黑素作用24 h后,共筛选出42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5条基因上调,7条基因下调.结论褪黑素激活的人淋巴细胞,是通过对一些基因的调控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向芳;刘志民;赵瑛;邓安梅;林炜栋;阮晔;彭树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克隆新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研究其表达特征并初步预测其功能.方法建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新生大鼠模型,用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PCR(DD-PCR)技术、亚克隆、测序及相似性检索获得未知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的cDNA片段.采用电子克隆、RT-PCR、测序并克隆其cDNA全长.经Northern印迹法证实其表达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观察其分布转录水平和预测其功能.结果克隆了甲状腺激素反应蛋白1(thyroid hormone-response protein-1,TRP-1)基因全长cDNA,共973 bp(基因登录号为AF348365),在甲减新生大鼠的脑中,该基因的转录增强.该基因表达广泛,以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其在大鼠不同脑区的表达含量亦不同,以嗅脑高.该基因的编码产物具有一些重要的结构域和功能基序.结论 TRP-1基因是新发现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它在正常的脑发育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是甲减性脑发育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谢超;罗敏;杨义生;蔡东升;李连喜;陈刚;丁伟;刘优萍;李果;苏青;张芳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蛋白与0.5 mol/L葡萄糖孵育制备AGEs,分静脉注射AGEs(AGEs组)、静脉注射大鼠正常血清(阴性对照组)和未注射大鼠(对照组)3组进行观察.ELISA测定肾皮质和血清AGEs含量,RT-PCR检测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mRNA表达水平,酶谱法测定MMP-2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含量明显升高,MMP-2 mRNA表达下降,TIMP-2 mRNA表达上调(均P<0.01).AGEs 处理组大鼠肾皮质 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1),MMP-2活性也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AGEs通过降低大鼠肾皮质MMP-2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及增加TIMP-2 mRNA表达,由此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ECM积聚的原因之一.
作者:于晓艳;李才;何泽;苗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例患者因输注大剂量维生素C引起实验室假性低血糖症.
作者:谢可瓦;孙莎莎;谢可呐;张永生;赵丽丽;吴小雪;王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在神经干细胞(NSC)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在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s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当NSC分化时存在不同的TRs mRNA的时间顺序表达.结论 T3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s的时间顺序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作者:李兰英;刘春蓉;刘奔;臧晓怡;陈祖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2型糖尿病(DM)的发生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抽提正常人51名及2型DM患者105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 SUR1基因16号外显子-3t→c的多态性在2型DM和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研究人群未发现SUR1基因18号外显子(ACC→ACT,T761T)和31号外显子(R1273R,AGA→AGG)的多态性变化.SUR1基因33号外显子1370位(TCC→GCC,S1370A)的多态性变化,在2型DM和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作者:陈凤玲;史文静;张晓梅;李荣英;宋怀东;胡仁明;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腹泻和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伴便秘患者的直肠肛门生理功能测定显示,甲亢患者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排便初始感觉阈值和大直肠耐受容量明显低于21例正常对照组者.甲减患者这些测定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邢惠莉;刘清华;周惠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ACTH依赖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症(AIMA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例AIMAH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例AIMAH均有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实验检查显示血浆ACTH水平低下,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小剂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大呈结节样改变.结论 AIMAH是库欣综合征中病因独特的临床亚型,有其特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作者:李雅静;陆菊明;李明;邵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探讨去卵巢(OVX)、去松果体(PX)对大鼠扣带回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提示OVX、PX可诱发扣带回细胞凋亡,OVX、PX和OVX+PX 3组细胞凋亡依次显著增高;这种影响与胶质细胞无关.
作者:李岩;陈俊抛;沈君;孙荣;孔庆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内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2(IRS-1和IRS-2)的蛋白表达.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IRS-1蛋白表达减少和IRS-2蛋白表达未变.IRS-2可能是主要的docking蛋白,并可能是引起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之一.
作者:彭定琼;陈宇;高妍;郭晓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观察Q、K等位基因和KQ、KK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中的分布,同时测定多种生化及临床指标.结果显示,Q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有相关性,且与2型糖尿病伴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有关.
作者:徐梅;王德全;许玲;唐宽晓;司元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指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和心血管频谱分析系统测定糖尿病患者动脉收缩压和心搏间距的变异性以及压力反射敏感性.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收缩压和心搏间距变异性的改变和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而后者是较早出现改变的指标.
作者:冯波;倪亚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去卵巢大鼠,以雷洛昔芬,利维爱和依扑拉芬处理60天后结果显示,3种药物均有减少骨丢失和改善血脂的作用.
作者:黄德芳;陈高翔;高玉芬;朱明月;吴志兰;华文进;胡玲卿;张中军;何戎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4岁,因血压剧烈波动伴恶心、呕吐、腹泻1天,晕厥1次入院.患者在外院以肠炎予抗炎支持治疗中出现头晕,出汗,测血压250/195 mm Hg(1 mm Hg=0.133 kPa),予硝酸甘油静脉点滴,血压突降至50/30 mm Hg,此后动态观察血压,发现血压自行波动于50~270/30~230 mm Hg,急转来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体检:体温37.5℃,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50~270/30~230 mm Hg,精神差,皮肤潮湿,肢端皮温低,脉搏细速,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下腹略压痛,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略活跃,血常规白细胞19.0×109/L,中性0.84,血生化及尿常规未见异常,肾上腺CT未见异常.
作者:杨军;钟伟;程文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曲普瑞林(达菲林)治疗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作用.方法在多个中心(6所医院)采用曲普瑞林治疗28例ICPP女童6个月(4例)和12个月(24例),观察乳房及其他第二性征和生长速率变化,观察治疗前后B超子宫、卵巢、X线片骨龄(BA)、血清E2、LHRH激发试验,部分病人随访GH激发试验及血清IGF-Ⅰ变化.用国际统一标准Greulich-Pyle图谱方法评估骨龄,Bayley-Pinneau方法预测成人终身高.结果经治疗乳房、子宫、卵巢容积均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LH、FSH峰值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缓,BA/CA(生活年龄)比值随疗程而下降.治疗6个月、12个月按B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从治疗前-1.46±0.16分别增加至-1.30±0.15和-1.02±0.17(P<0.001).按C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亦随疗程下降,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05±0.20、0.99±0.18和0.95±0.20(P<0.001).预测成人终身高,治疗前为(153.8±1.1)cm,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各为(155.0±1.1)cm和(157.0±1.2)cm.结论曲普瑞林治疗ICPP可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征发育,延缓BA成熟和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作者:倪继红;王德芬;杜敏联;沈永年;姚国英;金意华;刘丽;卫巧贤;蔡德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口腔喷雾剂(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制备)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阳性对照研究,共入选6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先用试验药胰岛素口腔喷雾剂或对照药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剂,经4周观察(2周剂量调整期,2周维持期)后交换药物种类,分别于试验前、交叉改用试验或对照药前、试验结束时测空腹和餐后1 h、2 h血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经一个月的胰岛素口腔喷雾剂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1、2 h血糖、固定餐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治疗前、后值分别为(10.7±3.2到8.7±2.4,15.0±4.3到12.5±3.2、15.7±5.1到11.9±3.5)mmol/L及(28.24±7.91到22.74±5.74)mmol*L-1*h,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而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剂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8.66±2.42对8.55±2.36)mmol/L],而餐后1 h、2 h血糖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12.48±3.15对10.93±3.03)mmol/L,P<0.05;(11.87±3.48对9.87±3.28)mmol/L,P<0.01],口腔喷雾剂降糖效果不如皮下注射,胰岛素口腔喷雾剂和胰岛素皮下注射剂的药量比约为5.46:1.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两种药物治疗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胰岛素口腔喷雾剂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但餐后1 h、2 h血糖下降程度略低于皮下注射胰岛素.
作者:赵维纲;王姮;李玉秀;赵咏桔;郁忠勤;杨明功;王长江;何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