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远期不良反应

冯跃;张澍田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远期,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抗血小板药, 观察性研究, 应用, 药物使用, 临床医师, 患者, 不良反应, 标准剂量, 难治性, 被滥用, 质量, 症状, 预防, 口服, 疾病, 风险
摘要:临床上需要长期使用 PPI 的患者不在少数,如难治性的GERD 、顽固的消化性溃疡,均需口服标准剂量的 PPI 维持[1];采用 PPI 预防抗血小板药及其他 NSAID 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亦日趋增加。此类药物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在某些症状或疾病中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然而,临床医师也许很少了解到长期使用(通常>1年)PPI 的潜在风险。近年来已有一些相关的大规模、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结果。现总结新的关于长期应用 PPI 不良反应的研究,因目前 PPI 在儿童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故暂不讨论。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肝静脉压力梯度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与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间接受 HVPG 测定的肝硬化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肝硬化病因,白蛋白、肌酐、总胆红素水平,INR ,是否存在腹水及出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Child‐Pugh 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这些指标与 HVPG 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63例肝硬化患者符合纳入条件,其中6例存在肝静脉的异常分流,HVPG 测定失败。余57例患者的 HVPG 为9.50~33.20 mmHg (1 mmHg =0.133 kPa ),平均为(16.38±5.64) mmHg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7例患者的白蛋白水平(r2=0.145,P=0.002)和 Child‐Pugh 分级(r2=0.069,P=0.048)与 HVPG 水平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B =-4.920, t=-3.521,P=0.001)及总胆红素水平(B=4.066,t=2.206,P =0.032)与 HVPG 水平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与 HVPG 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水平与 HVPG 水平相关。

    作者:张明;诸葛宇征;邹晓平;彭春艳;贺奇彬;李振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粪便微 RNA 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研究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增癌症患者312万,死亡270万,癌症正以超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而成为第一死亡原因[1]。在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农村地区也上升较快,目前已位居第5位[1]。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中分别占10.56%和7.80%,分别列第3和5位[1]。临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目前影像学技术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有不足之处,如 MRI 、CT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检查费用均较为昂贵,需在肿瘤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有影像学变化,而且不能确诊;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X 线摄片检查、经直肠腔内超声和内镜检查会有一定痛苦,患者往往拒绝。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粪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 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结直肠癌细胞脱落后可随粪便排出,所以检测粪便 miRNA 可能成为早期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癌的新方法。现就 miRNA 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以及检测粪便 miRNA 在诊断和筛查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甄潮辉;李富荣;余小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5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华消化杂志对稿件的基本撰写要求

    论著(包括短篇论著)可按前言、对象(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可引用文献,以200~3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也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①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②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③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有所表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华消化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合并小肠结节样淋巴组织增生一例

    患者女,21岁,因间断腹泻7年,于2014年9月入院。2007年起患者出现间断水样腹泻,2~10次/d ,200~500 mL /次,粪便可见食物残渣,症状多于进食刺激性食物或受凉后出现。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1周左右症状可缓解,7年内反复发作,间隔时间2周或2个月不等。2010年外院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淋巴滤泡增生,小肠镜示回肠黏膜结节样增生,病理示回肠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患者自幼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以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BMI 为18.1 kg /m2,皮肤粗糙、贫血貌、结膜苍白,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5次/min 。血常规:WBC 计数4×109/L ,Hb 76 g/L ,PLT 计数392×109/L 。

    作者:孙菲;吴海婷;张薇;程捷瑶;阮戈冲;吕芳;杨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T )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根据消化系肿瘤 WHO 分类(2010)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分级标准对1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 PHNET 进行分级,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对17例 PHNET 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新标准分型,其中5例因标本因素未能进行分类,12例PHNET中 NET G1期5例,NET G2期7例,无神经内分泌癌(NEC)病例。17例患者均无明显类癌综合征表现。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或巢片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嗜铬颗粒蛋白阳性5例,突触囊泡蛋白阳性8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16例。 NET G1期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为80.0%,NET G2期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为57.1%。结论 PHNET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表型及分级,需要在消化系统 NET WHO 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肿瘤大小及有无子病灶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刘娜;周华邦;胡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远期不良反应

    临床上需要长期使用 PPI 的患者不在少数,如难治性的GERD 、顽固的消化性溃疡,均需口服标准剂量的 PPI 维持[1];采用 PPI 预防抗血小板药及其他 NSAID 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亦日趋增加。此类药物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在某些症状或疾病中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然而,临床医师也许很少了解到长期使用(通常>1年)PPI 的潜在风险。近年来已有一些相关的大规模、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结果。现总结新的关于长期应用 PPI 不良反应的研究,因目前 PPI 在儿童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故暂不讨论。

    作者:冯跃;张澍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2009年开始标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对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球蛋白(Ig)/T 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对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G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日至2014年5月23日24例因内镜下疑似 PGIL(常规活组织检查阴性且尚未治疗)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深挖取活组织检查或行细针穿刺术,获取的组织标本进行 Ig/TCR 基因重排检测。以活组织、手术病理诊断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内镜联合 Ig/TCR 基因重排检测对 PGIL 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结果24例患者中,19例终确诊为PGIL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13例发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其余5例为非淋巴瘤病变[胃炎性病变3例、Borrmann Ⅳ型胃癌(皮革胃)1例、黑色素瘤1例],均未发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确诊为 PGIL 的病例中14例为 B 细胞 NHL ,包括8例 MALT 淋巴瘤和6例弥漫性大 B 细胞型淋巴瘤,其中11例发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免疫球蛋白κ轻链(IgK)基因重排。 T 细胞型 NHL 共5例,其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K /T 细胞淋巴瘤各1例,肠病相关性 T 细胞淋巴瘤3例,发现 TCR 基因重排2例。因 NK /T 细胞淋巴瘤理论上无基因重排,故未列入统计,超声内镜联合 Ig/TCR 基因重排检测对 PGIL 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2.2%、100.0%、100.0%、50.0%、78.3%。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深取活组织检查及细针穿刺获取组织标本,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对 PGIL 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提高了淋巴瘤诊断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作者:郁柳;徐莹;陈柯;刘倩倩;王舒蓓;朱勇梅;孙蕴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门静脉高压 Baveno Ⅵ共识:门静脉高压的危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

    门静脉高压是引起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症候群。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的危急状况,尽管近年来治疗有所进展,但是6周病死率仍高达10%~20%。为探讨相关问题,自1990年起每5年召开1次专家共识会议(Baveno Ⅰ至Ⅴ)。近一次的 Baveno Ⅵ共识会于2015年4月召开,以“门静脉高压的危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为主题,内容包括采用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筛查和监测食管胃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病因治疗对肝硬化的作用,失代偿的一级预防,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处理,预防再出血和其他失代偿事件,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肝脏血管病等。 Baveno Ⅵ共识全文发表于2015年欧洲肝脏病学会杂志[1]。

    作者:任书瑶;张博静;韩国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本刊已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请登录网络稿件处理系统进行投稿

    作者:《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肿瘤伴发十二指肠淤积症一例

    患者男,51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于2014年8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粪隐血试验阳性,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正常范围。上腹部增强 CT 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经抗菌治疗和行息肉摘除术后,复查粪隐血试验阴性,9月7日出院。患者仍上腹胀痛,并反复恶心、呕吐胆汁样液体,进食后加重,较前明显消瘦,于9月14日再次住院,体格检查示振水音阳性,行胃肠减压引流胃液及胆汁>1000 mL/d 。腹部立位 X 线片未见异常。复查增强 CT (图1)和腹部血管造影(图2)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狭窄伴前方肠系膜血管压迫,考虑肠系膜血管压迫综合征。予加强静脉营养、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再行上消化道碘油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狭窄,造影剂无法通过,采取俯卧位后造影剂可通过,但十二指肠升部与空肠交界处狭窄,造影剂无法通过,见图3,考虑存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病变,恶性肿瘤不能排除,遂决定手术探查。术中在十二指肠升部与空肠交界处可见一肿瘤,大径约为3 cm ,见图4,累及浆膜,相应肠管狭窄梗阻,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另可见肠系膜上血管与腹主动脉间脂肪组织减少,十二指肠水平部部分被压迫,探查其余小肠及结肠未见异常,肝脏、盆腔、腹主动脉旁未见明显转移,腹腔未见腹水。术后病理诊断(图5)示小肠中至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外脂肪组织,脉管中见癌栓。上、下切端均未见癌组织累及,周围脂肪组织中的16枚淋巴结中5枚见转移性癌组织,另见癌结节2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细胞角蛋白7阴性,细胞角蛋白20、CEA 、绒毛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19‐9和 CD34血管阳性,Ki‐67抗原约85%阳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恶心、呕吐,出院后食纳正常,1个月后复诊体质量增加约5 kg 。

    作者:戴娜;王炳芳;陆永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第四届北京胃肠功能及动力疾病中西医整合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北京胃肠功能及动力疾病中西医整合医学论坛于2015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柯美云教授、杨云生教授和魏玮教授发起,并协同张学智教授及蓝宇教授共同主持,以樊代明院士、柯美云教授、刘新光教授为代表的西医专家和以危北海教授、田德禄教授为代表的中医专家全程出席大会,参会人员共计200余名。

    作者:魏玮;杨云生;柯美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髓样分化因子88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是 TLR 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转接分子,在 TLR 和IL 刺激后可活化 NF‐κB 信号转导通路。近年来研究发现, MYD88基因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许多实体肿瘤中存在活化性突变或异常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现就 MYD88与 TLR 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缪语;贾若冰;周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第三次会议纪要

    2015年6月18日至20日,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Asian Organization for Crohn′s and Colitis ,AOCC)第3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 AOCC 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IBD 学组和北京协和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IBD 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会议主席。 AOCC 成立于2013年1月1日,旨在发展和支持亚洲 IBD 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医学教育。 AOCC 2015轮值主席、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胡品津教授提出了大会主题“AOCC 的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900余名参会者,在参会人数、会议规模、学术内容等各方面均超越第1届日本东京和第2届韩国首尔举办的会议,是1次亚洲IBD 领域的学术盛会。

    作者:李玥;谭蓓;杨红;舒慧君;杨晓鸥;钱家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胀、进行性腹围增大

    患者女,23岁,满族,因持续性腹部胀痛1个月,加重伴腹围增大1周于2014年1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持续性中上腹胀痛,与饮食无关,向右肩部、腰背部放射,侧卧位时加重,伴食欲进行性下降,自服奥美拉唑后症状无好转。入院近1周患者中上腹部胀痛加重,并出现下腹痛,运动时加重,自觉腹围进行性增大。门诊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可能,大量腹水;上腹部 CT 平扫提示腹水,胃壁稍增厚;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下降,1个月来体质量增加5 kg ,排便正常,尿量未减少,色黄。无恶心、呕吐,无乏力、消瘦,无腹泻、黑便、便血,无颜面部水肿、泡沫尿,夜间可平卧,无尿量减少,无双下肢水肿,无发热、盗汗、胸闷、气促。既往史无特殊,职业为护士,曾接触化学疗法药物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苷、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等2年。月经史正常,未婚、未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及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

    作者:杨丽;张东伟;杨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RNA-101调控人胃癌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了解 miRNA‐10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 PCR 分析28份胃癌组织与人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MKN‐45、AGS ,以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 GES‐1中 miRNA‐101的表达水平。构建 miRNA‐101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应用 M TT 法检测 miRNA‐101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 Millipore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用 BALB/c 裸鼠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比较肿瘤体积。统计学分析采用 t 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 miRNA‐101的表达量为0.661±0.396,低于所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1.128±0.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091,P <0.01)。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的miRNA‐101表达量高于胃癌细胞系 BGC‐823、SGC‐7901、MKN‐45和 AGS 。 miRNA‐101对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癌细胞 BGC‐823、SGC‐7901、MKN‐45、AGS 的迁移和侵袭均有抑制作用。选取 MKN‐45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5周,miRNA‐101重组腺病毒(Ad‐miRNA‐101)组肿瘤体积为(333.56±46.71) mm3,小于空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Ad‐EGFP)组的(806.41±51.83)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431,P <0.01)。结论在胃组织和细胞中, miRNA‐101是一个抑制性 miRNA ,其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可能成为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杜静;黄伟;陈有为;阮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以反复腹胀、腹泻、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63岁,因腹胀、腹泻、消瘦3个月于2014年6月6日入院。患者2014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腹泻,3~4次/d ,伴纳差、乏力、消瘦,3个月内体质量减轻8 kg 。入院前腹盆 CT 示局部肠管扩张,可见气液平;结肠镜示直肠炎性反应。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脂肪乳过敏,大量吸烟史,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血压90/61 mmHg (1 mmHg =0.133 kPa),体型消瘦,贫血貌,心肺无殊,腹软,肠鸣音活跃。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 WBC 计数4.84×109/L ,中性粒细胞0.475,单核细胞0.12,淋巴细胞0.40,Hb 94 g/L , PLT 386×109/L ;尿、粪便常规(-);白蛋白31 g/L ,LDH 109 U /L ;肾功能正常;PT 17.0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5.2 s ,D‐二聚体0.24 mg/L 。粪便病原学筛查阴性。抗核抗体阴性。血清蛋白电泳 M 蛋白10.60 g/L ,M 蛋白百分比15.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Mκ链阳性(+);游离轻链κ3530 mg/L ,游离轻链λ81.4 mg /L ,κ/λ为43.4。血涂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骨髓涂片:红细胞缗线样排列,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片中疑似淋巴浆细胞占0.01,见图1。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中可见较多 B 表型小淋巴细胞,考虑 B 细胞性淋巴瘤或白血病,见图2。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CD117(-),CD138 (-),CD15(+),CD20 (+),CD3(灶+),CD34(血管+), CD38(散在+),髓过氧化物酶(+),Ki‐67指数0.40;特殊染色显示刚果红(-),高锰酸钾化刚果红(-)。结肠镜见回肠末端多发白色点状物,肠镜病理示(回肠末段)小肠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固有层内局灶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以B 淋巴细胞为主,见图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AE1/AE3(-), CD10(部分 +),CD138(-),CD20(部分 +),CD23(+),CD3(-),CD5(部分 +),细胞周期素 D1(部分 +),Ki‐67指数0.15。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检查示全身多发淋巴结代谢增高,全身骨髓及脾脏代谢异常增高,结肠受累不除外,见图4。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 , NHL),确切分型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LPL)。截稿时患者已经完成2个疗程 R‐CHOP方案化学疗法,已过渡为正常饮食,排便2~3次/d ,为黄色成形软便,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体质量增长5 kg左右,贫血明显改善(Hb 121 g/L)。患者仍在随访中。

    作者:李珊;周爽;孙钢;朱铁楠;杨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