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咳嗽的全方位规范化病因诊断与治疗

金德海

关键词:咳嗽, 诊断, 治疗
摘要:慢性咳嗽的定义:(1)咳嗽至少3周;(2)咳嗽是现有的惟一症状;(3)不伴咯血;(4)否认咳嗽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近期胸部X线检查难以确诊;(6)有痰或无痰[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坎地沙坦酯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肥厚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及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效果.方法 选择7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坎地沙坦酯8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氢氯噻嗪12.5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与DBP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VM、LVMI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联用氢氯噻嗪降压以及逆转左心室肥厚比单用效果更好.

    作者:王红军;鞠芳;潘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倍他乐克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强心、利尿、ACEI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4周后,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陈智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欣诺邦盛与诺佳配伍禁忌

    随着医药科学的快速发展,临床上新的药物不断出现,一些药物配伍在<280种注射液配伍变化快捷检索表>中不能查到,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欣诺邦盛和诺佳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郭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6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脱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15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1次/d静滴,连用14d,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d、第21d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谷红注射液能够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微循环,加快脑内血肿的吸收,并能抗氧自由基,保护脑功能,促进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作者:徐学华;尹鹭峰;黄财恕;林承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旨在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于2002年4月~2004年4月期间在河南省南阳市4所医院,采用多中心、前瞻性方法调查4437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37例患者中有14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143/4437),轻度居多,占58.04%,并归纳总结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用药剂量与疗程、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

    作者:袁晓勇;温昌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隔日治疗,第1、3、5d分别静滴10BU、5BU、5BU.治疗14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东菱迪芙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周桂龙;侍海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78例有溶栓禁忌证AMI患者行急诊PCI后,对冠脉造影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行PCI术后胸痛及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1个月后出现心绞痛,给予常规治疗后缓解,随访10个月无异常,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诊PCI治疗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璐;韩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HBc-IgM、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乙肝常见的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进行抗HBc-IgM、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找出三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取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各100例进行抗HBc-IgM、前S1抗原及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S1抗原与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对乙肝复制检测有相关性.抗HBc-IgM与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抗HBc-IgM、前S1抗原及HBV-DNA,三项指标阳性率不同,反映的临床意义也不同,对乙肝患者不能只是诊断了大三阳或小三阳,还应进行抗HBc-IgM与前S1抗原检测尤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并进行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张健;庞新华;李秀青;董海新;窦翠云;山锋;刘晓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与心室起搏相比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有何益处

    虽然已有数项随机对照试验对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双腔起搏或心房起搏)与心室起搏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但没有试验显示前者可以降低死亡率,仅一项小规模试验提示前者可以降低卒中危险.为评价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是否有助于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加拿大McMaster大学Healey等对198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诊所血压控制水平将179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患者血压<140/90mmHg;Ⅱ组患者血压(140~159)/(90~99)mmHg,Ⅲ组患者血压≥160/100mmHg.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10%为勺型组.结果 3组勺型和非勺型患者间的左室肥厚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治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均与心脏结构改变无相关性.

    作者:卞玲;吴士尧;许左隽;陈寒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在卒中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4例在应用基础药物后仍进展的卒中患者配合高压氧治疗:11例轻瘫起病患者中9例给予常规药物后其中6例在1~2d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此时肌力仍在Ⅲ级~Ⅴ级之间,另外3例有多种原因分别在进展至第5、6d开始,此时肢体瘫痪已至Ⅰ~Ⅱ级;2例轻瘫患者中因有抗凝禁忌证未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均在2d内开始高压氧治疗;3例入院时重症瘫痪者均在2d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结果 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恢复,生活不受限制,3例进展后期、1例起病轻但未联用抗凝药和3例入院重症瘫痪者高压氧治疗后疗效较差,恢复较慢.结论 在进展早期、瘫痪不完全时应用抗凝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缓解进展过程,改善患者预后.而在进展后期、肢体严重瘫痪后高压氧疗效不明显.

    作者:邓桂玲;崔燕;魏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因头晕3d,加重伴行走不稳1d,于2004年2月入院,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水平眼震,指鼻试验右侧欠佳,闭目难立征阳性,其余阴性.CT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大片低密度区.

    作者:宫卫东;杜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冠脉介入术后护理现状

    自从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此减少或消除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者:伍宏燕;张佳黎;李洁琼;王爱玲;郭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往往使病情加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与预后[1].针对这一难题,如何控制肺部感染,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我科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以加强对呼吸道的系统管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 评价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共19例,包括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11例,MRI检查采用SE序列,所有病例均做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TSE序列为椎管病变检查的首选序列.神经鞘瘤的特征:形态呈圆形、卵圆形,大多为哑铃状,信号欠均匀.脊膜瘤的特征:硬膜尾征,信号均匀.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全貌及周围情况,从而帮助做出诊断.

    作者:龙华;杜朝晖;袁武;袁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ICVD)的传统危险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已知因素(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盐饮食、药物滥用、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导致的血栓前状态或血黏度增加外,近几年又逐步认识到一些新的ICVD危险因素,现就其研究进行简要回顾.

    作者:于克文;魏婷婷;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应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对比观察

    高血压急症病情严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以减少对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5年10月我院6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别给予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赤峰地区脑囊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赤峰地区属脑囊虫病高发病区.现将我院诊治的6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囊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赵艳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和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分析探讨

    目的 加强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了经活检和(或)刷检和(或)痰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证实的1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螺旋CT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89.4%(17/19),确诊率为21.1%(4/1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100.0%,活检阳性率47.4%(9/19),刷检阳性率36.8%(7/19),纤维支气管镜总阳性率84.2%(16/19).结论 CT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缺乏诊断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诊断有效、敏感的方法.

    作者:曹进;何青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术后快速清除吸引器管内血迹

    手术中使用重复清洗、消毒的同一硅胶管,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如剖宫产手术、开颅手术等),污血黏贴在管壁上,术后很难清洗.

    作者:潘庆华;李秀征;张春香;范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