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健;杨关根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的发生率,分析糜烂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亚型患者重叠FD、IBS症状发生率的异同.方法 通过胃镜及24h食管pH监测,将147例GERD患者区分为EE 47例、病理性酸反流[NERD pH(+)]42例和生理性酸反流[NERD pH(-)]58例.根据罗马Ⅱ诊断标准对患者重叠FD、IBS症状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问重叠症状发生率.结果 147例GERD患者中重叠FD症状54例(36.7%),重叠IBS症状19例(12.9%),其中同时重叠FD、IBS症状10例(6.8%).EE及NERD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11例(23.4%)及43例(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及NERD pH(+)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11例(23.4%)及13例(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 pH(+)组及pH(-)组重叠FD症状者分别为13例(31.0%)及30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及NERD组重叠IBS症状者分别为6例(12.8%)及13例(占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 pH(+)组及pH(-)组重叠IBS症状者分别为4例(9.5%)及9例(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GERD患者重叠FD、IBS症状.无异常食管酸暴露的烧心患者易合并FD症状.
作者:元刚;彭穗;肖英莲;陶金;熊理守;林金坤;胡品津;陈旻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多因素疾病.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的CARD15/NOD2基因被确定为克罗恩病的易感基因[1,2],该基因是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Apaf21/PCed4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表达.
作者:张迎春;智发朝;龙靖华;钟长青;张以洋;姚国鹏;陈正彦;林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频率及体外抑制功能的变化在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外周CD4+CD25+Treg细胞的频率及表型以及特征性标志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时通过MACS缓冲液分选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应用[3HI]胸腺嘧啶渗入法研究CD4+CD25+T细胞对自体CD4+CD25-效应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外周血IL-6水平.结果 活动性CD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活动性CD患者外周CD4+T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率显著低于非活动性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抑制功能试验同样提示活动性CD患者的CD41+CD25+Treg细胞抑制功能减弱.结论 CD4+CD25+Treg细胞抑制功能减弱与CD发病可能有关,可初步解释CD患者出现的免疫耐受缺失现象.
作者:孙菁;李卫鹏;姚玮艳;许斌;乔敏敏;章永平;史桂英;葛海良;袁耀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例1 男,30岁,因突发性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伴畏寒、发热、腹泻4d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8.5 kPa(1 mm Hg=0.133 kPa).神清,痛苦貌,双颌下可触及直径约1.5 cm大小的质硬淋巴结,活动可,无压痛.心肺(一).
作者:徐殿仁;钱慧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外科胃癌手术患者30例,标本分别取自胃癌组织、癌旁3cm和6cm组织,同时取10例胃镜检查正常者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OX-2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26例COX-2表达呈阳性,而10例正常组织则无表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阳性率为83.33%(25/30),癌旁3 cm组织为66.7%(20/30),癌旁6 em组织为3.3%(9/30),10例正常组织中仅2例有表达,癌旁6 cm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癌旁3 cm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患者的癌旁3cm组织中,MMP-2、COX-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有COX-2、MMP-2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等级相关性.COX-2蛋白可能通过诱导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胃癌细胞的侵袭力,从而成为其促进胃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作者:龚镭;胥明;彭晓斌;唐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研究运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便秘型、腹泻型IBS患者升结肠和降结肠组织黏膜水通道蛋白(AQP)8 mRNA的表达,分析AQP8表达与IBS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IBS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马瑞军;陈星;汪嵘;原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利用益生菌调节微生态平衡、研究开发微生态制剂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1,2].微生态新药在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倍受关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逐步增多.
作者:李雄彪;马庆英;崔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饮食因素、代谢障碍、运动障碍(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弱、胆汁淤积、肠道转运减慢)及反常的遗传背景.小肠运动障碍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陵;董蕾;段炜;何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问质瘤(GIST)中Nestin和C-kit在蛋白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Nestin在GIST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116例胃肠道问质瘤中Nestin、C-kit的表达(其中22例同时收集新鲜组织),并收集1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和15例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结果 1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04例(89.7%)Nestin表达阳性;53例良性和63例恶性GIST中分别有47例(88.7%)和57例(90.5%)Nestin表达阳性;Nestin表达水平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P>0.05).116例GIST中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4.8%(110/116),Nestin和c-kit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IST均有Nestin和C-kit表达.与正常胃肠道组织和平滑肌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GIST中有Nestin高表达,与C-kit联合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但不能作为判断肿瘤危险度的指标.
作者:冯菲;门琼;刘伟强;马大烈;吴瑾瑜;施媛;姚永华;王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现缺乏对肝移植的规范管理和制约,迫切需要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理念指导肝移植工作的科学发展.为此,我们萌发了建立围肝移植学(peri-liver-transplant medicine,PLTM)的想法,将肝移植手术及其前后的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改变过去以手术操作为中心,围手术期各项工作为辅助的观念,更注重肝移植受体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使我国肝移植工作系统、健康发展.
作者:李定国;兰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黑便半年入院.患者于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左侧后背部痛.餐后及夜间症状明显加重,予抗酸药无法缓解.发病以来间断出现便血.
作者:桑力轩;姜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对75例胰体尾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探索胰体尾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作者:负健;杨关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是研究神经电生理、药理、再生及移植等的重要手段,对相关领域科研发展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但目前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来源几乎全集中于脑、脊髓神经系统,取材种属也多为鼠类或鸡胚,来源于其他种属组织的鲜有报道.
作者:程永波;房殿春;柴建军;郭丽萍;罗元辉;周建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期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够在体外或体内促进卵巢癌[1]、宫颈癌[2]和恶性胶质细胞瘤[3]等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证明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AT1R)发挥促肿瘤生长作用[1],提示拮抗AT1R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途径.
作者:张会娟;张志宇;李建生;段艳峰;曹静;李海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结肠特异性免疫性疾病,是在遗传易感背景下,在环境、感染、某些食物等因素诱导下,导致结肠黏膜的免疫损伤所致.我们通过检测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和NK细胞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钟英强;黄花荣;郭佳念;颜蓉;李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巴柳氮钠(商品名:贝乐司)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6月在河南省16家医院治疗的活动性UC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8)和对照组(n=61).治疗组患者服用巴柳氮钠片剂每天6g,连续4周,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继续4周;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剂每天4g,连续4周,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继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生化和免疫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结肠镜下黏膜和组织学表现.结果 治疗后8周,发现巴柳氮钠与SASP均可有效控制UC患者的病情发作(总有效率为84.2%比76.7%,P>0.05).在治疗2周后,巴柳氮钠比SASP能更迅速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42.1%比69.8%)、腹泻(23.1%比55.6%)和脓血便(58.3%比76.5%),并可改善内镜下黏膜炎症表现及降低黏膜组织炎症分级(P<0.05).患者服用巴柳氮钠的依从性好.该药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影响,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SASP(P<0.01).结论 巴柳氮钠是一种良好的控制UC活动性的药物,能维持病情缓解,不良反应少.
作者:河南省巴柳氮钠临床协作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1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通过与胃镜对照,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螺旋CT(SCT)在胃良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胃良性肿瘤寻找佳的检查和诊断手段.
作者:夏瑞明;章士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以C-Kit基因突变和CD117表达为特征.然而仍有部分GIST中未检测到C-Kit突变.2003 年Heinrich等[1]发现,在GIST中存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表达及功能获得性突变.本研究观察了国人GIST中PDGFRa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王彦丽;白辰光;赵向荣;刘晓红;马大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二甲基肼(DMH)诱导小鼠大肠癌模型中5-脱氧杂氮胞苷(5-aza-dC)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ICR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包括空白对照组、5-aza-dC对照组、DMH诱癌组和5-aza-dC干预组.处理20周后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Dnmt1、Dnmt3a、Dnmtab基因和抑癌基因p27Kip1的表达.结果 通过5-aza-dC干预能使诱导的大肠肿瘤发生率从95%降至35%,肿瘤数目(个)由9.43±4.21减少到3.98±2.95,肿瘤大直径(单位:mm)由6.43±5.12缩小到3.4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Dnmt1和Dnmt3b的高表达,而p27Kipl的表达量降低.5-aza-dC可以通过抑制甲基化酶活性,防止p27KiPl基因的高甲基化失活.结论 5-aza-dC可以显著降低DMH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阻止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失活可能是5-aza-dC预防肿瘤的重要机制.
作者:陆嵘;王霞;房静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硫唑嘌呤维持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998-2005年13例经口服泼尼松或病变肠段切除术后获得临床缓解的克罗恩病患者,分析经硫唑嘌呤治疗前及平均治疗(每天2 mg/kg)达18个月后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Harvey-Bradshaw指数、泼尼松剂量减少情况、生物学指标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硫唑嘌呤治疗后,患者的CDAI评分下降,平均为96.1分,10例患者保持完全缓解(76.9%).Harvey-Bradshaw指数平均下降1.8分,11例缓解(84.6%).两种评估方法结果密切相关(r=0.8).9例患者在开始服用硫唑嘌呤同时,缓慢递减泼尼松剂量(每天或隔天5~10 mg)或停服.绝大多数患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能保持在诱导缓解后的正常值范围内.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值在诱导缓解后进一步升高达正常(或接近正常)值水平.除个别患者肝酶发生轻度(<正常2倍)升高外,大多数患者在应用硫唑嘌呤前后无明显变化.少数患者发生短暂的白细胞减少或轻度肝转氨酶升高,在密切观察及保肝治疗后继续治疗.1例患者在同时服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6个月)时,发生白细胞减少与肝转氨酶轻度升高而停药.结论 除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外,硫唑嘌吟在泼尼松或手术治疗诱导缓解后,能使大多数克罗恩病患者继续保持临床缓解.
作者:郑家驹;褚行琦;史肖华;周春立;王毓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