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茹;张丽娟;董淑芬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评价溶栓再通的价值. 方法 66例AMI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应用ELISA法测定cTnⅠ值. 结果溶栓再通组52例,溶栓未通组14例,两组的cTnⅠ释放大部分存在双峰,溶栓再通组第一峰时(11.34小时±3.30小时)、第二峰时(23.80小时±12.43小时)比未通组相对应的时间明显提前(P<0.05),cTnⅠ第一峰时比CK-MB峰时提前.以cTnⅠ第一峰值到达时间≤14小时判定溶栓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31%、64.29%及66.5%. 结论在大多数AMI者血清cTnⅠ释放呈双峰,其第一、二峰值到达时间在溶栓再通组前移,血清cTnⅠ≤14小时作为评价溶栓再通与否,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作者:马金萍;丛洪良;周丽娟;刘洪梅;王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由于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自然老化,老年心衰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不断增加,且症状常常隐匿而不典型,并兼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故易发展为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
作者:宗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功能不全亦简称心衰,是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遇到某些诱发因素引起的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作者:刘保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临床少见,以上肺巨大肺大泡为其特征.本文作者收集了5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其治疗做初步探讨.
作者:孙国超;刘宏霞;张海静;刘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活素(Cerebrolysin)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一种含有一定比例氨基酸(85%)与肽(15%)的混合物,改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功能紊乱,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老年性痴呆等所致的意识,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
作者:付艳霞;周庆茹;田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观察3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予胸腔注射降纤酶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94.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不良反应,表明降纤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孙凤春;王元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国内对脑血栓形成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很多,疗效有所差异.
作者:刘媛媛;姜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癌远处转移在肺癌中发生率很高,临床就诊的肺癌80%以上已属晚期,有的甚至是体检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脑转移.本组病例中骨转移占52.8%、脑转移占24.8%,其次为肾上腺、肝及肺内转移,皮肤和眼相对罕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相应症状,故建议在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后,必须常规作胸部CT、脑CT及腹部B超或腹CT、骨ECT等,以助肺癌的分期、判断其预后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牛秀茹;张丽娟;董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针对性. 方法统计、收集10年来收住院的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历,以及同期收住院的9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等情况有无差别. 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为1.14∶1,非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2岁,男女比例为3.8∶1;糖尿病组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合并心衰、合并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χ2值、P值分别为:21.262、<0.01;5.374、<0.05;19.075、<0.01;10.121、<0.01).糖尿病组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为40%,非糖尿病组为12.5%,二者死亡率比较χ2=10.06,P<0.01. 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相比有如下特点:1.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女性比例高.2.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多见.3.易合并心衰、室颤.4.死亡率高.而且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有18例(60%)是在心梗后才发现为糖尿病的,说明有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多以并发症为主要表现,易造成漏诊,临床应予注意.
作者:刘书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致病人昏迷时间延长,伤口愈合不良而易并发感染.
作者:高振英;王国燕;谷瑞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方法是集药物、针灸、按摩于一体的促进瘫痪肢体肌肉功能尽早恢复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宋月然;付艳霞;史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β受体阻滞剂为一很强的负性肌力药物,以往被禁用于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亦表明,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长期治疗则能改善心功能,使LVEF明显增加,应用4个月~12个月后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心室容量、改善心室形状即逆转心室重塑,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β受体阻滞剂就是因为根据循证医学,走出了短期药理学治疗的误区,认识到了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转而成为心衰常规治疗的一部分.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进展作一回顾.
作者:欧阳文;刘艺;刘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常规的给氧方法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严重缺氧的病人,得不到迅速有效的纠正.1999年2月-2002年5月,我们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内科常规措施治疗急性肺水肿严重缺氧62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式福;张永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24小时平均脉压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关系. 方法对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0例,均在未服药状态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60mmHg~69mmHg,70mmHg~79mmHg,80mmHg~89mmHg,90mmHg~99mmHg,>100mmHg分成六个组,同时测定每个组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 结果随着24小时平均脉压增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而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降低. 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血浆内皮素成正相关,与血浆一氧化氮成负相关.
作者:邓辉胜;吕麟亚;江凤;李家富;罗兴林;薛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将生活于北京地区的128例50岁以下因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非冠心病组(58例),除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外,并将其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结果前降支受累率高,为78.6%.男性多支病变多于女性(P<0.05).冠心病家族史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及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1/apoB)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apoA1和TC/HDL及apoA1/apoB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卢清玉;张伶;徐冬梅;黄慧贤;杨静文;李江虹;吴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阿伐他汀为第三代他汀类降脂药,除降脂作用外还有非降脂作用,主要为抑制NO合酶Ⅱ基因表达;完善内皮细胞功能;通过在转录水平刺激转移因子β发挥对心血管疾病表达作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影响体内Ca2+平衡;逆转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压升高和AT1受体过度表达;调节血小板对血管的损害反应;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抑制胆汁酸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开发和应用,开启了防治冠状病的新纪元.
作者:侯瑞田;金凤表;蒋宝琦;吴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病例1: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短,乏力入院,一月前在院外行心脏彩超提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作者:沐贤友;毛继康;汪明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由于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激动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1].
作者:高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文化程度对华中科技大学慢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36例缓解期COPD患者,按受教育程度分两组:中专及中专以上(A组)12例,中专以下(B组)24例,分别进行心理情绪评分及生命质量(QOL)评分. 结果心理情绪(HAD)变化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A组低于B组(P<0.05),QOL总均分、日常生活分、社会活动分、抑郁分及焦虑分A组均低于B组(P<0.05). 结论 COPD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苑永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