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彬(综述);孙兆忠(审校)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tomy ,VAMT)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肺癌肿瘤直径大于5cm的109例中行V A M T肺叶切除术(VAMT组)45例,行常规开胸切除术(常规开胸组)64例,分别就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液大于100ml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引流液大于100 ml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MT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王玉波;高学军;刘洪建;刘建伟;秦蜜蜜;刘秀兰;张庆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及使用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各类暴力骨折的治疗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枢椎齿状突骨折因其隐匿性、罕见性等特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后才被人们重视。枢椎齿状突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造成的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为41.7~72%[1],且同时存在潜在的寰枢椎不稳定,一旦发生移位就可能导致脑干、脊髓或神经根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严重的四肢瘫痪、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福山区人民医院治疗6例齿状突骨折,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璐;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既往阅读心电图很少注意aV R导联的改变,近年的临床观察显示aV R导联对诊断冠脉改变、心律失常、急性肺动脉栓塞等常可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重视。下面综合文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体会,对此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王云文;陈丽君;张贞美;张彩霞;孟莉;张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脊柱全景影像检查技术在脊柱侧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化DR拼接检查技术,获得从颈椎上段至骶尾椎的脊柱全长影像,利用脊柱测量尺测量脊柱侧弯科布(Cobb)角角度。结果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摄影检查,测量角度与脊柱实际侧弯角度基本吻合,而分段所摄X射线照片中,测量角度与实际脊柱侧弯角度误差较大(平均大于4.3°)。结论采用脊柱全景影像摄影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前检查,与DR分段摄影法相比,不但能够清晰地显示脊柱全长影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全幅图像密度均匀一致。
作者:金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因为在临床实验中尚未证实 Avastin (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能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使用该药具有潜在高血压、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 )在2011年宣布撤销其治疗乳腺癌的批准[1]。Avastin作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持续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氧气和其它营养,这实现“断供”的目的。这实现了40多年前美国哈佛医学院的Judah Folkman提出的设想,即肿瘤的生存依赖于周围的血管,切断血液供应就能够杀死肿瘤[2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应用抗细胞增殖药物的抗癌策略打破了人类抗癌的传统模式,树立了人类抗癌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之前,这种药物还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无效的;有的起初有效,但很快产生耐受性。尤其是近一些新的研究结果的公布,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治疗策略。
作者:李文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和林M 3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30/70)在新诊2型糖尿病人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重和林M 30组(试验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 ,FCP)变化,评估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和性价比。结果两组患者FBG、PBG、HbA1c、FC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BMI、HbA1c、FC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试验组性价比较高。结论重和林M 30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2型糖尿病整体降糖疗效无明显差异,重和林M 30性价比较高,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应用优势。
作者:邱桂珍;张媛媛;赵新波;张兰举;邢立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食管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食管癌切除术后进行胃食管吻合是消化道重建的常用方式[1],然而在胃食管吻合术后常常伴随着胃食管反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胃食管反流出的物质长期刺激食管进而引发食管溃疡、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变,还可能引起腹部的感染甚至死亡[2,3]。本研究在手术时沿胃小弯、大弯侧平行曲线到达胃底部,顺着该平行曲线切除胃小弯的部分组织和贲门制成管状胃,术后对患者食管进行24 h p H值监测进行随访,将实验结果与正常人参数进行比较,证实管状胃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
作者:王小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RCC行肾癌根治术患者和10例非肿瘤原因切肾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survivin含量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RCC组术前术后相比,术后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细胞癌根治术后,survivin在外周血中含量随之明显下降,说明Survivin与RCC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建伟;李娜;苏青;周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经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是由O'brien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腰椎融合技术[1],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脊柱失稳、椎间盘源性疼痛以及椎体肿瘤或结核等疾病的治疗。但是相关研究证明,单独的融合不能使脊柱获得初始的稳定性[2],那么在ALIF后如何进行内固定获得脊柱即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上腰椎(L1~L3)局部解剖结构简单,易于行内固定进行重建,而腰骶段脊柱(L4~S1)局部毗邻血管神经等,相对复杂多变,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骶椎较疏松的骨质都导致腰骶段脊柱内固定较困难,特别是 L5切除后,因腰骶角的存在,钛板难以固定到S1椎体上,这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文就目前经前路腰骶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方式的应用与进展作一概述,具体如下。
作者:任佳彬(综述);孙兆忠(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智齿冠周炎是指在牙萌出过程中引起的一种以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为主的病变。下颌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约占95%以上,尤其是妇女怀孕期间,孕妇抵抗力下降,易于罹患智齿冠周炎[1]。妊娠期智齿冠周炎在口腔科较常见,在治疗时应该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因此在用药方面慎重考虑。常规的智齿冠周炎治疗方法是采用3%双氧水和0.9%氯化钠液冲洗冠周龈盲袋,局部放入碘甘油治疗。我们自2011年1月以来,在冠周龈盲袋内置入塞克硝唑粉末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忠;刘洪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SAP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抗感染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7天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致病菌清除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aO2/FiO2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致病菌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和PaO2/FiO2均好于治疗前,在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在观察组明显降低,在对照组降低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卡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作为SAP的辅助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帮助促进肺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建伟;朱希芳;徐文香;韩立海;吴秀花;陈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神经元细胞syp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利用水上站立法建立睡眠剥夺大鼠模型,分别在睡眠剥夺24和72 h时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不同脑区神经元细胞syp表达变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同模型组。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前额叶皮质神经元syp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两组纹状体区神经元syp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睡眠剥夺后可导致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syp表达明显降低,对纹状体区神经元syp表达无影响。
作者:赵光涛;胡西壮;王龙飞;李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 )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入组,其中39例完成放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d1,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d1~3,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同步放化疗后巩固2个周期;化疗第1天行3D‐CRT ,DT 66 Gy/33 f/45 d。靶区采用累积野照射,V20<35%。结果39例中CR3例,PR27例,SD6例,PD3例,总有效率(RR)为76.9%,1、2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2、38.5和8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出现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为9、3和2例。结论3D‐C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低,为局部晚期NSCLC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峰;刘长民;郝延璋;李绵利;于泽顺;菅金波;陈绍水;宁方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 T新技术后,在幼儿胸部检查中较为合理的电压参数。方法选择150例行双源C T胸部扫描年龄在1~3岁的患儿,将其按不同管电压分组(80、100、120 Kv ),采用Flash模式行胸部平扫,使用实时在线毫安秒调节技术(CARE Dose 4D),均采用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记录并比较不同电压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噪声及辐射剂量之间差异。结果随着管电压值的升高,纵隔及肺窗图像质量均有所提高;肺窗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纵隔窗图像评分较肺窗低,其中,80 kV纵隔图像质量低于3分,无法满足诊断需要;100及120 kV纵膈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及有效剂量随电压值升高明显增加。80及100 kV组有效剂量为120 kV组的26.9、58.1%。结论双源CT在幼儿胸部检查中,应根据患儿临床需要选择合理的管电压值。对于肺及支气管病变,80 kV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而对于纵隔内病变,则需要选择更高的管电压值。
作者:王宁;孙建;冯艳;董景敏;司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上世界由美国开发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各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病情、诊断及手术制定的诊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工作,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1],容易继发软组织挫裂伤、感染、畸形愈合、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近年来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得到患者及医生的一致认可。本文介绍我院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荣娜;徐鲲;王芸;王岩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 ,C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ognoni等[1]研究发现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表面Ⅱ b/Ⅲ a受体中的R/KGD(Ary‐Lys‐Gly‐Asp)片段结合,可以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之间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减少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小板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有阿西单抗(abciximab )、依替巴肽(eptifibati‐de)、替罗非班(tirofiban )3种。
作者:李慧娟(综述);徐会圃(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的一型牙髓炎,多继发于龋齿。目前根管治疗是世界公认的治疗牙髓病变的有效方法,即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炎性组织,根管成形,消毒,后严密充填根管。常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需患者多次就诊,疗程较长,且易发生根管内感染[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仪器、新的根充材料的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被广大牙医接受的同时,术后短期疼痛的控制也成为研究重点[2]。本研究旨在观察超声冲洗应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短期反应及临床疗效。
作者:贾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后复发肾囊肿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肾囊肿患者1例,查体发现右肾上部囊肿约7×7 cm2大小,行右肾囊肿穿刺并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穿刺后3个月复查彩超提示:右肾上部囊肿约4×4.5 cm2大小,考虑囊肿复发,为求手术治疗入院。入院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囊肿去顶术。结果术中见右肾上部约5×6 cm2范围肾脂肪囊粘连于肾表面,无典型囊肿表现,不能确定此处是否为囊肿。以自制注射针于此处穿刺抽出囊液证实为囊肿,并经注射针向囊内注水30 ml后囊肿体积增大,确定囊肿边界,切除囊壁,手术顺利。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提示为单纯性囊肿,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后肾囊肿周围粘连明显。建议复发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在硬化治疗后6个月,复发肾囊肿周围粘连严重难以辨认时可自制注射针回抽及注水帮助辨认囊肿。
作者:梅延辉;尹洪山;燕东亮;李庆元;王景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T ile C型骨盆骨折同时具有旋转不稳定和垂直不稳定,是一种严重的骨盆骨折。笔者自2009年9月—2014年4月采用骶髂螺钉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 T ile C 型骨盆骨折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兆林;迟晓华;祁坤福;张锴;张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右上肢肿物3年”入院。患者约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肢肿物,约“红枣”大小,无疼痛,无红肿、瘙痒,无发热、多汗,右上肢无感觉、活动异常。1年前肿物呈进行性增长,无疼痛、无明显红肿、瘙痒、触痛,无皮肤破溃。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上肢内侧皮下低回声,未进行特殊治疗。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高160/110 mmHg ,未规律服药,无其他病史。专科检查:右上臂及前臂内侧沿血管走行可见一肿物,形态不规则,范围约15×20 cm2,边界清,质硬,无搏动,无触痛,周围皮肤无色紫、红肿、破溃,右上肢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可。
作者:耿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