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分析

肖礼飞;黄永明

关键词:PFNA,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以往常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随着内同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趋向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法主要是DHS和Gamma钉.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修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56例

    用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迅速明确诊断,确定穿孔部位及大小,并能对溃疡穿孔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8月-2009年5月对5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针刺足三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涛;马本明;田德利;闫进贵;董兴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健康查体发现腹部肿块4 d人院.患者于4 d前健康查体,彩超检查发现右腹部一肿块,平时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自己未发现肿块.腹部查体:右腹部稍隆起,腹肌软,右中下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15cm×8 cm大小,形状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度差,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成丕光;胡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20例(40只眼)近视病人用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后再行分区切削,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36只眼(9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仅3例5只眼下降1行,且矫正视力较术前无下降.结论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多区切削LASIK手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防止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发生.

    作者:张晶;付海涛;邱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趾屈肌腱与趾背腱膜的断层解剖

    目的 为断趾再植及断层解剖学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计算统计.结果 根据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形态,各分为8种和4种类型;趾屈肌腱的平均厚度Ⅰ、Ⅱ断层分别为(1.01±0.29)mm、(0.83±0.27)mm;趾背腱膜平均厚度Ⅰ断层为(0.23±0.11)mm,Ⅱ断层为(0.30±0.14)mm.结论 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面积由近到远逐渐变小.

    作者:李滨;赵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往往%在发病初期就会出现抑郁发作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助感、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思维迟缓、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或易激惹症状,甚至有自杀观念等种种心理疾病引起的消化道不适症状,而这些消化道不适症状又加重了患者不良的精神状态,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因果.

    作者:神兆玉;王洪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中肠道灌洗Ⅰ期切除吻合治疗梗阻性直肠癌26例

    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共收治梗阻性直肠癌26例,均行肠道灌洗Ⅰ期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肠瘘,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4岁,均为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肛诊、腹部平片、肠镜、病理等相关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

    作者:王长辉;支庆江;高恒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以往常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随着内同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趋向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法主要是DHS和Gamma钉.

    作者:肖礼飞;黄永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白介素-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血清抗炎症介质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测定,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ACS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VUAP)组患者38例]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采用EHSA法分别检测血清IL-10浓度.随访各组于30 d、90 d的后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STEMI和UAP/NSTEMI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较SA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STEMI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UAP/NSTE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具有高水平IL-10的患者在随后30 d及90 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炎症标志物IL-10可能独立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是评估ACS危险分层的有力指标.

    作者:宓宝斌;陈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16例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较

    目前,全球约有1.5亿人患2型糖尿病,而我国至少以每年100万的数量增加[1],它是全球常见、也是危害人群健康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达到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自行应用指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的目的,本研究选择2009年1-6月期间糖尿病住院患者216例用便携式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比较如下.

    作者:高梅兰;周玉明;徐仁华;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管单纯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60%[1],国内文献报道为51%~71%[2].除手术等因素外,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的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很多研究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引流管负压引流对预防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丙奎;王梅;于兴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早期的干预作用

    目的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早期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CLP组(CLP)和肝素组(heparin),每组24只.每组又按6、12、24 h三个时间点分为三个亚组,每亚组8只,分别对三个时间点各亚组大鼠抽血常规检测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留取肺组织标本做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LP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小板在12 h和24 h明显减少(P<0.01),肝素组在24 h也减少(P<0.01),但较CLP组增多(P<0.01),APTT-在24 h时CLP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肝素组比假手术组也延长(P<0.01),但短于CLP组(P<0.01).血浆中TNF-α含量各时间点CLP组、肝素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肝素组在12 h和24 h均低于CLP组(P<0.01).光镜观察肝素组肺组织充血及炎细胞浸润均较CLP组明显减轻.结论 肝素能通过对脓毒症凝血-炎症网络的调节,降低血液中TNF-α的含量,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早期发挥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脓毒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高原;吕长俊;王晓芝;张晓荣;韩兆东;逯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TI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参附注射液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腊梅;杨丽娟;蒋淑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与皮肤病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增生及活化,增强其黏附、吞噬作用,并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与转移、皮肤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蕾;张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尼尔雌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100例临床观察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的雌激素迅速减少,生殖器发生明显的萎缩,常发生宫内节育器(IUD)的嵌顿、错位、宫颈闭锁,造成取器困难甚至失败.为了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预防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应用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IUD,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守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问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分改善为(8.56±1.21)分;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分改善为(26.36±1.42)分.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P<0.01).结论 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作者:杜洪澎;刘永良;刘鹏飞;邵伟;王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TEN基因转染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索卵巢癌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将携带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P-PTEN和不含该基因的空载体pBP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分组为pBP-FIZN、pBP和SKOV3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SKOV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MTT检测.0.1、0.2和0.3μg/孔PTEN质粒DNA转染SKOV3细胞48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31%、27.67%、42.25%,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光镜观察,转染24 h后即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4μg/孔PTEN 质粒DNA转染SKOV3细胞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达38.08%和65.60%(P<0.01).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率存在时间-剂量以来关系.结论 PTEN基因转染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张芹;吕耀凤;陈莉;霍冠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OX-2和VEGF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病理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为多种基因分段、协同和累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ye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可作为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在人类许多良性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均有高表达.

    作者:孙艳;初晓霞;赵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宫颈封闭配伍散利痛口服在初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临床上部分人工流产患者手术中疼痛较重,影响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甚至存在由于疼痛剧烈而不得不中止手术,这一点尤其在初孕妇女中尤为明显.近年来,已有多种减轻人工流产疼痛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初孕6~9周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宫颈封闭和口服散利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冬梅;刁兴华;姚志伟;何秀香;孟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T3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作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1],对难治性抑郁症却见效甚微.Prange 等[2]对一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以西酞普兰联合甲状腺激素T3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以单用西酞普兰为对照,了解其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忠;李俊玲;耿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人体肿瘤大部分都是实体瘤,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成分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起营养、支持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内的新生血管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徐海涛;张庆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