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K3CA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李扬扬;吴淑华

关键词:PIK3CA, P13K/AKT 信号通路, 肿瘤
摘要:PIK3C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体细胞突变的癌基因,其可能通过参与P13K/AKT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目前关于癌基因PIK3CA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致瘤机制都成为人们研究肿瘤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PIK3C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致肿瘤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OX-2和VEGF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病理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为多种基因分段、协同和累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ye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可作为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在人类许多良性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均有高表达.

    作者:孙艳;初晓霞;赵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与皮肤病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增生及活化,增强其黏附、吞噬作用,并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与转移、皮肤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蕾;张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阔韧带肌瘤1例超声表现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伴返酸烧心,食欲下降,偶恶心,无呕吐.外科检查:腹部稍膨隆,腹部触及巨大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形态规则,较光滑,边界触不清,有压痛,无反跳痛.超声检查:子宫后方及上方探及低回声团块,包绕子宫与子宫分界不清,上达剑突下,大小约23.0 cm × 7.6 cm×8.7 cm,边界清,回声不均匀,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双卵巢显示不清.

    作者:闫俊红;崔广和;齐春英;高岩冰;张文晓;孙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T3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作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1],对难治性抑郁症却见效甚微.Prange 等[2]对一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以西酞普兰联合甲状腺激素T3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以单用西酞普兰为对照,了解其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忠;李俊玲;耿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脉平对离体内皮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的作用及脉平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在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和应用脉平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可明显促进凋亡率及凋亡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脉平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对AngⅡ的反应完全不同,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Fas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Bcl-2则增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脉平对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利德;张勃;梁绪国;房元贤;邹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室特殊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随着对室性心动过速机制认识的发展,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已经成为根治、防止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心脏电生理和标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ARTO和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在室性心律失常成功消融靶点处可见一些特殊电位,可能为致心律失常组织的局部电学标志.本文就该特殊电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洪勇;孙经武;刘现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问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分改善为(8.56±1.21)分;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分改善为(26.36±1.42)分.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P<0.01).结论 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作者:杜洪澎;刘永良;刘鹏飞;邵伟;王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尼尔雌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100例临床观察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的雌激素迅速减少,生殖器发生明显的萎缩,常发生宫内节育器(IUD)的嵌顿、错位、宫颈闭锁,造成取器困难甚至失败.为了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预防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应用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IUD,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守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和双嘧达莫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金祥;张慧;刁汇玲;刘云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VEGF和VEGF-C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VEGF-C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及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7.0%.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VEGF-C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且VEGF和VEGF-C表达存在正相关(r=0.405,P=0.001).结论 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增强,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o

    作者:韩艳春;刘鲁英;吴淑华;杨东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以往常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随着内同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趋向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法主要是DHS和Gamma钉.

    作者:肖礼飞;黄永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调节机制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iitic cell,DC)是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并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调节中扮演着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双重角色[1],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旭;冯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往往%在发病初期就会出现抑郁发作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助感、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思维迟缓、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或易激惹症状,甚至有自杀观念等种种心理疾病引起的消化道不适症状,而这些消化道不适症状又加重了患者不良的精神状态,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因果.

    作者:神兆玉;王洪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修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56例

    用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迅速明确诊断,确定穿孔部位及大小,并能对溃疡穿孔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8月-2009年5月对5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针刺足三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涛;马本明;田德利;闫进贵;董兴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上腺素过敏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刷牙牙龈出血1年余就诊.患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对磺胺药和地塞米松过敏,否认其他过敏史,否认家族史.检查见:全口口腔卫生不佳,牙龈红肿,牙石及软垢(+++),牙周袋约3~6 mm,牙周探诊出血,前牙松动Ⅰ~Ⅱ度.诊断:慢性牙周炎.治疗计划:牙周基础治疗(OHI,洁刮治)+定期维护治疗.

    作者:王爱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氯喹对慢性致痫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剂量氯喹对慢性致病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星形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戊四氮(PTZ)点燃致大鼠慢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氯喹干预组(按不同剂量分4组),共6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Ast)增殖周期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st增殖、形态及GFAP表达水平.结果 PTZ致痫组皮质和海马区不仅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有改变,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1).氯喹干预各组细胞增殖周期、GFAP免疫反应阳性数目和积分光密度值与癫痫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随氯喹干预剂量增高,各项检测指标趋于正常,高剂量组与癫痫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喹对慢性癫痫的干预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在达到一定作用剂量后,其作用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提示选择合理的剂量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对于癫痫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宁宁;吴淑华;刘鲁英;杨东霞;于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管单纯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60%[1],国内文献报道为51%~71%[2].除手术等因素外,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的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很多研究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引流管负压引流对预防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丙奎;王梅;于兴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早期的干预作用

    目的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早期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CLP组(CLP)和肝素组(heparin),每组24只.每组又按6、12、24 h三个时间点分为三个亚组,每亚组8只,分别对三个时间点各亚组大鼠抽血常规检测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留取肺组织标本做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LP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小板在12 h和24 h明显减少(P<0.01),肝素组在24 h也减少(P<0.01),但较CLP组增多(P<0.01),APTT-在24 h时CLP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肝素组比假手术组也延长(P<0.01),但短于CLP组(P<0.01).血浆中TNF-α含量各时间点CLP组、肝素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肝素组在12 h和24 h均低于CLP组(P<0.01).光镜观察肝素组肺组织充血及炎细胞浸润均较CLP组明显减轻.结论 肝素能通过对脓毒症凝血-炎症网络的调节,降低血液中TNF-α的含量,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早期发挥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脓毒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高原;吕长俊;王晓芝;张晓荣;韩兆东;逯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 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 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宗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TEN基因转染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索卵巢癌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将携带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P-PTEN和不含该基因的空载体pBP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分组为pBP-FIZN、pBP和SKOV3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SKOV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MTT检测.0.1、0.2和0.3μg/孔PTEN质粒DNA转染SKOV3细胞48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31%、27.67%、42.25%,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光镜观察,转染24 h后即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4μg/孔PTEN 质粒DNA转染SKOV3细胞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达38.08%和65.60%(P<0.01).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率存在时间-剂量以来关系.结论 PTEN基因转染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张芹;吕耀凤;陈莉;霍冠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