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芝;韩瑞敏;孙允霄;段培锋
近几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治疗也日显重要[1].以往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随着耐药肺炎支原体的出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尝试应用利福霉素替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收到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新梅;贾秀红;杨华琴;马莲美;李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生长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脂质体法将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进Hela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RASSF1A 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水平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iRNA后RASSF1A基因的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加快,而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降低.结论 靶向RASSF1A基因的siRNA可有效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用于RASSF1A基因功能研究;RASSF1A基因表达下调促进细胞增殖,同时导致细胞凋亡减少.
作者:胡金霞;张菡菡;孔丽君;于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proteins,AgNOR)染色是病理形态学计量研究的一种方法[1],也是用于良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一种技术[2,3].此方法步骤虽然简单,所用试剂也不繁杂,但做出满意的实验结果并不容易.笔者屡次的实验操作使得对这一方法及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对此做一整理、分析,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冰;徐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对1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曹敏;马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1935年W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嘉凌;金慧涵;胡明华;华志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极重型乙脑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儿科夏秋季节常见危重症之一,在各地均有散发,在非流行地区容易误诊,并且救治困难,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结合我科2009年7-10月份收治极重型乙脑患儿5例救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谢庆芝;韩瑞敏;孙允霄;段培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期间,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112例,其中院内外发生误诊共64例,误诊率为57.1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田荣娜;李爱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hTERT和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的蜡块进行常规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hTERT及CD44v6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TERT和CD44v6在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NM I、II期和III、IV期、生存期<5年和≥5年两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及浸润深度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特别是在TNM III、IV期和生存期小于5年组中有较高表达,说明两者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hTERT和CD44v6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新凯;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量的20% ,是内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高达40%[1],若不及时止血可危及生命.尤其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再出血的患者, 如何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同时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住院费用是关键.
作者:辛红波;成波;王健;李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鼠胰腺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谱,对比其功能相关基因随大鼠胰腺发育的变化.方法 采用显微分离及提取技术获得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胰腺组织并提取RNA,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Affemetrix芯片)对胚胎发育至第12.5天、15.5天、18.5天胚胎胰腺和成年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具体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胰腺的生物学功能尤其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insulin RNA、amylopsin RNA、GLUT-2RNA等在胚胎第15.5及18.5天显著高表达.结论 胚胎第15.5~18.5天直至出生是胰腺功能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以细胞功能成熟为主.
作者:程梅;吴玉龙;赵冬梅;孙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我院机械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的痰、口腔分泌物、胃液培养病原菌的特点,探讨预防的措施.方法 同步收集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口腔分泌物、胃液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分析其菌群组成特点及耐药性,并对三组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AP患者下呼吸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83.8%),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口腔分泌物及胃液中G-菌分别占62.8%和82.9%,与下呼吸道病原菌符合率分别为60.7%和41.2%,并显示与VAP病原菌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口咽部定殖菌吸入及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为其重要感染途径,因此减少胃液反流、合理的口腔护理和胃管护理对减少VAP的发生至关重要 .
作者:李嘉文;栾艳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与其他胶质细胞一样,不但对神经元起到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而且在神经元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活动中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正是依靠包括Ast在内的各类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协调作用,才使神经元完成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生理活动.
作者:李宁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且致残、致死率高,血液生化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液中各类脂类成分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形成有重要关系.我们结合脑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及颈动脉病变,进一步探讨血脂和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
作者:孙长华;王秀芳;陈步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而胰岛素的反调激素增加,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有报道其病死率约为1%~19%,欧美5%~10%[1],如抢救不当,合并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者,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救治的80 例DKA 患者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单乳芹;宋大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长期以来,人工流产术中剧痛困扰着一些避孕失败的早孕妇女,使她们因恐惧疼痛,迟迟不敢手术,或因术中疼痛不能配合手术,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为了减少人工流产受术者的痛苦,笔者就2007年6 月-2009 年6 月在本院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300 例早孕初孕妇, 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笑气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术后腹胀是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腹部胀满、不排气等,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多在饮食上进行调理,服用莱菔子汤、按摩腹部等,但症状改善慢,效果不理想.我科采用芒硝敷神阙穴治疗术后腹胀,起到了穴位刺激及药物局部吸收双重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拔牙后即刻行树脂粘结桥临时修复,观察拔牙创愈合后对永久修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患者拔除38颗牙齿,先制作临时桥体.拔牙1 h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超强玻璃纤维条将临时桥体固定在两侧邻牙上,3个月后重新设计行永久修复.结果 即刻树脂粘结固定桥对拔牙创具有保护作用,利于自洁和愈合;对基牙牙周组织无不利影响;对基牙牙髓无不良刺激,不影响永久修复.结论 拔牙后即刻树脂粘结固定桥临时修复,利于患者的美观和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晓丽;张云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A组)和健康对照组50例(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HP-IgG抗体,同时作血浆纤维蛋白原( Fg)、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检测.结果 AIS患者HP感染率为77.5% (31/40),而对照组仅为26.0% (13/5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 8.75,P<0.01);AIS患者Fg、CRP、T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而TG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AIS发病与HP感染有关,抗HP治疗可能是降低AIS发病危险的有效办法.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病变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 二步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在食管鳞癌患者中,黏膜和肌层浸润者、外膜浸润者及邻近组织浸润者血清VEGF水平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如下: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以癌巢边缘分布明显;在食管肌层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亦有阳性表达,但着色较癌细胞胞浆淡;周围坏死组织VEGF阳性表达明显,并呈弥漫性分布,着色要比肿瘤细胞胞浆中明显;正常食管组织几乎不表达VEGF.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病变组织中及血清中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潜在指标.
作者:徐海涛;张庆广;张连国;高学军;刘建伟;刘洪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阿糖胞苷(终浓度442 μmol/L)处理细胞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细胞凋亡数目,RT-PCR方法 检测LA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阿糖胞苷处理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LAP基因mRNA的表达(0.429±0.061)明显低于对照组(0.789±0.059)(P<0.05).结论 减少白血病细胞株LAP的表达可能是阿糖胞苷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颖;李有杰;岳真;谢书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