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救治体会

谢庆芝;韩瑞敏;孙允霄;段培锋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重型, 白蛋白, 甘露醇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极重型乙脑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儿科夏秋季节常见危重症之一,在各地均有散发,在非流行地区容易误诊,并且救治困难,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结合我科2009年7-10月份收治极重型乙脑患儿5例救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左房粘液瘤致晕厥1例

    心脏粘液瘤是心脏的原发良性肿瘤,约占心脏原发肿瘤的50%[1].笔者遇到1例因左房粘液瘤导致晕厥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近10年来3次晕厥,活动时胸闷憋气7 d,加重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高血压180/100 mmHg,平素应用吲哒帕胺(万博安)治疗.

    作者:王青海;田明坤;韩芹芹;刘相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表现

    2009 年3月以来全球爆发的新型甲型H1N1 流感,传播迅速,以儿童为易感,症状也较重.对患儿及时、有效的诊治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重症甲流患儿可并发肺炎,其程度、病程及治疗措施不尽相同,因此及时的胸部CT检查对于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毛小峰;吴立德;张玉彬;马吉伟;刘玉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笑气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长期以来,人工流产术中剧痛困扰着一些避孕失败的早孕妇女,使她们因恐惧疼痛,迟迟不敢手术,或因术中疼痛不能配合手术,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为了减少人工流产受术者的痛苦,笔者就2007年6 月-2009 年6 月在本院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300 例早孕初孕妇, 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笑气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贝伐单抗对兔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Bevacizumab)在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药物浓度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将48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 组为不同浓度贝伐单抗处理组(1.25、3.75、 6.25、12.5、25.0 mg/ml),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定性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o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RT-PCR 基因水平下观察VEGF mRNA 的表达.结果 贝伐单抗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NV)有抑制作用,CNV面积6.25、1.25、25.0 mg/ml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此三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5 mg/ml及以上浓度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6.25 mg/ml以上浓度贝伐单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兔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后作用趋于稳定.

    作者:赵燕;张少斌;张浩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救治体会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极重型乙脑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儿科夏秋季节常见危重症之一,在各地均有散发,在非流行地区容易误诊,并且救治困难,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结合我科2009年7-10月份收治极重型乙脑患儿5例救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谢庆芝;韩瑞敏;孙允霄;段培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D40和CD40L与哮喘相关细胞关系研究新进展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和功能紊乱等理论已被证实.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1,2];T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人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PC)上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

    作者:石涛;冯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位甲状腺5例诊断分析

    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先天发育异常,临床比较少见,发生于颈部的可以表现为颈部肿物,与甲状舌管囊肿极为相似;发生于舌根部的表现为舌根肿物,易被误诊.笔者在近10年间遇到4例异位甲状腺,均作出正确诊断,外院1例异位甲状腺,误诊后予以切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旻;尹兆富;段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hTERT和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的蜡块进行常规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hTERT及CD44v6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TERT和CD44v6在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NM I、II期和III、IV期、生存期<5年和≥5年两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及浸润深度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ERT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特别是在TNM III、IV期和生存期小于5年组中有较高表达,说明两者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hTERT和CD44v6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浸润转移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新凯;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鼠胰腺发育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目的 研究大鼠胰腺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谱,对比其功能相关基因随大鼠胰腺发育的变化.方法 采用显微分离及提取技术获得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胰腺组织并提取RNA,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Affemetrix芯片)对胚胎发育至第12.5天、15.5天、18.5天胚胎胰腺和成年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具体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胰腺的生物学功能尤其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insulin RNA、amylopsin RNA、GLUT-2RNA等在胚胎第15.5及18.5天显著高表达.结论 胚胎第15.5~18.5天直至出生是胰腺功能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以细胞功能成熟为主.

    作者:程梅;吴玉龙;赵冬梅;孙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及对策

    目的 观察我院机械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的痰、口腔分泌物、胃液培养病原菌的特点,探讨预防的措施.方法 同步收集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口腔分泌物、胃液标本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分析其菌群组成特点及耐药性,并对三组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AP患者下呼吸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83.8%),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口腔分泌物及胃液中G-菌分别占62.8%和82.9%,与下呼吸道病原菌符合率分别为60.7%和41.2%,并显示与VAP病原菌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口咽部定殖菌吸入及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为其重要感染途径,因此减少胃液反流、合理的口腔护理和胃管护理对减少VAP的发生至关重要 .

    作者:李嘉文;栾艳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迷迭香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根据体重、血清白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水平随机分组,迷迭香酸治疗60 d后,检测血清肝功能及纤维化指标水平,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迷迭香酸能够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减少总胆红素的表达并使白蛋白/总蛋白比值增大,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结论 迷迭香酸能够改善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延缓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张瑾锦;王友磊;刘文波;宋晓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种植机在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其容易导致患者上颌前恒牙萌出障碍、排列不齐、牙间隙过大,邻牙牙根吸收,甚或形成含牙囊肿等临床病症,所以,一经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拔除.骨埋伏多生牙大多位置较深,毗邻解剖复杂,而青少年患者耐受性又相对较低,因此,临床操作要求微创、精细、快速.近年来,作者应用种植机对52例患者68颗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进行外科拔除处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金城;李建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0例急诊救治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而胰岛素的反调激素增加,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有报道其病死率约为1%~19%,欧美5%~10%[1],如抢救不当,合并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者,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救治的80 例DKA 患者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单乳芹;宋大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应用31例分析

    自1935年W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嘉凌;金慧涵;胡明华;华志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即刻树脂粘结桥在前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拔牙后即刻行树脂粘结桥临时修复,观察拔牙创愈合后对永久修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患者拔除38颗牙齿,先制作临时桥体.拔牙1 h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超强玻璃纤维条将临时桥体固定在两侧邻牙上,3个月后重新设计行永久修复.结果 即刻树脂粘结固定桥对拔牙创具有保护作用,利于自洁和愈合;对基牙牙周组织无不利影响;对基牙牙髓无不良刺激,不影响永久修复.结论 拔牙后即刻树脂粘结固定桥临时修复,利于患者的美观和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晓丽;张云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proteins,AgNOR)染色是病理形态学计量研究的一种方法[1],也是用于良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一种技术[2,3].此方法步骤虽然简单,所用试剂也不繁杂,但做出满意的实验结果并不容易.笔者屡次的实验操作使得对这一方法及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对此做一整理、分析,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冰;徐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siRNA抑制RASSF1A表达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生长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脂质体法将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进Hela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RASSF1A 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水平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iRNA后RASSF1A基因的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加快,而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降低.结论 靶向RASSF1A基因的siRNA可有效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用于RASSF1A基因功能研究;RASSF1A基因表达下调促进细胞增殖,同时导致细胞凋亡减少.

    作者:胡金霞;张菡菡;孔丽君;于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及内毒素移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及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OJ组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7 d后各组同一时间点取材.观察肠黏膜上皮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结果 OJ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受损,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受损,是发生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吴鹏;陈强谱;张兴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利福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治疗也日显重要[1].以往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随着耐药肺炎支原体的出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尝试应用利福霉素替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收到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新梅;贾秀红;杨华琴;马莲美;李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剂量苍耳子中毒致急性肝功损害1例

    苍耳子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抗炎、抗过敏与镇痛作用等,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面神经炎、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等.成人常用口服剂量3~9 g/ d , 若用量过大可致中毒, 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科救治的1 例大剂量苍耳子中毒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徐宁;黄留业;李绥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