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Evans综合征1例

王建勇;李建厂;朱淑霞;田春梅;段培锋

关键词:Evans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 甲基泼尼松龙
摘要:1 病例报告病例患儿,女,7岁,因皮肤出血点、面色苍白3 d入院.入院时伴有腹痛、呕吐及浓茶色尿,无发热.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全身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口唇苍白,咽稍充血.双肺未见异常.心率11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肿大,双肾区无扣痛.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抢救不当或异物较大可因窒息而死亡.若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操作不慎将异物吸入或脱落于气管内称医源性气管异物,如气管切开后用空针向气管内滴药,针头不慎落入气管;上呼吸道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或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而被吸入[2].作者曾遇到因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作者:王秀启;刘军英;戚佃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气传致敏真菌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气传致敏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空气中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了解本地区气传真菌的品种和数量.应用5组多价真菌变应原对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皮内试验.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方法 对真菌皮试阳性哮喘患者89例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89例(25.75%).89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患者中特异性IgE阳性78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与sIgE两种检测方法 一致率87.64%(78/89),两种检测方法 经一致性卡方检验,χ2=9.09 ,P<0.01.对照组50例中仅2例阳性反应(4.0%),余均为阴性.两组结果 经卡方检验,χ2= 89.98,P<0.001.结论 气传致敏真菌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致敏原,采用体内外检测方法 联合测定真菌过敏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孙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壁穿刺孔转移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因右上腹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下界右肋缘下2 cm;肝功TBIL 51.7 μmol/l,DBIL 8.5 μmol/l,ALT 215 U/l;HBV示大三阳;AFP、CEA均正常;彩超示肝硬化,胆囊息肉(3.7 cm×1.8 cm).诊断:①乙肝后肝硬化;②胆囊息肉.经内科保肝治疗19 d后,转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大网膜轻度粘连,肝呈轻度硬化改变,胆囊淋巴结无肿大,胆总管、腹膜、胃肠未见异常.自剑下孔取出胆囊,胆囊完整,无破损.

    作者:管清海;陈强谱;林绪涛;欧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酵母研究模型的探索

    目的 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为进一步以酵母为模型开展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LFH-PCR构建了带有遗传霉素抗性基因(KanMX4)的SOD1基因中断框,转化酿酒酵母BY5677,以添加G418的平板筛选出SOD1基因缺失菌株,并经PCR鉴定.结果 PCR扩增证实SOD1基因已被成功敲除;与野生菌株相比,SOD1基因缺失菌株生长缓慢.结论 成功构建了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作者:张小华;王跃嗣;牛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剂量肝素在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30例,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 U/(kg*24 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 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无显著性差异(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9.25±6.02) d及ICU住院时间(10.33±5.50) d明显短于对照组[(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显著(P=0.027).两组之间28 d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结论 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作者: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伤后心脏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心脏疝是指心脏组织经心包缺损处突出到心包外所发生的紧急病理状态,临床罕见.本病由Bettman于1984年首次报道.我院于2008年8月成功诊治了1例外伤后出现心脏疝的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

    作者:荆纪英;赵凤祥;毛锡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脓毒性肺栓塞诊疗进展

    脓毒性肺栓塞(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SPE)是肺栓塞中的一种少见类型,通常起病隐匿,诊断困难.除表现为肺栓塞的常见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外,还常伴有发热、肺内浸润影及原发病表现等[1,2].SPE 发病时,导致肺血管梗死的栓子也含有微生物,可引起脓毒血症及局部脓肿.由于就诊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多为非特异性,因此常延误诊断.业已明确一些危险因素与SPE有关,如毒瘾静脉用药、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和头颈部化脓性疾病[3~5].

    作者:颜卫峰;许文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尘肺病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病,据报道,尘肺病占全部职业病的七成以上.而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又是常见的尘肺病,这几种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粉尘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当作业工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SiO2的粉尘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很可能患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这些尘肺的发病潜伏期除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分散度、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接尘时间长短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关关系.本文选择的尘肺病例是从1982-2001年确诊的一期尘肺病例中随机抽取的,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试图阐明这几类尘肺病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程度及其数量关系.

    作者:张学美;任建兰;杨玉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症麻醉处理1例

    1 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19岁,63 kg,160 cm.因持续性胸腹疼痛3 h入院.入院时查体示:ABP 150/5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Ⅳ/6级双期杂音;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窦破入右房.经积极准备后拟行急症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

    作者:张全意;王耀岐;秦承伟;卜祥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Evans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病例患儿,女,7岁,因皮肤出血点、面色苍白3 d入院.入院时伴有腹痛、呕吐及浓茶色尿,无发热.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全身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口唇苍白,咽稍充血.双肺未见异常.心率11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肿大,双肾区无扣痛.

    作者:王建勇;李建厂;朱淑霞;田春梅;段培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将2002年4月-200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其中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卫星;戴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髓过氧化化酶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血清促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测定,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 ACS组( STEMI患者32例, UAP/NSTEMI组患者38例)和对照组(SAP患者20例).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MPO活性.随访各组于30、90 d的后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STEMI和UAP /NSTEMI组患者的血清MPO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STEMI患者血清MPO水平高于UAP /NSTEMI组(P<0.01);②具有高水平MPO的患者在随后30 d及90 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①血清炎症标志物MPO可能独立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②降低高MPO水平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下降.

    作者:陈海燕;赖江明;梁丽丽;宓宝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纤维电子鼻咽镜及鼻侧位片在儿童鼻电池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玩具及其它电子产品进入到更多的家庭中,儿童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电池.不少儿童误食或将其塞入鼻腔、耳道,而电池异物相对于其它异物更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黏膜损伤,特别是鼻腔、食道黏膜的损伤,容易引起鼻中隔穿孔、食道炎甚至食道穿孔.电池异物易引起严重危害,但国内对其早期诊断的方法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26例鼻腔电池异物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许家健;罗仁忠;刘大波;温瑞金;钟建文;藤以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的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DM)的金标准,但此法较为繁琐,重复性差,不适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许多研究显示,单纯采用空腹血糖(FPG)筛查DM,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仅糖负荷后2 h 血糖(2 h PG)水平≥11.1 mmol/ L 的DM 患者漏诊[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否用于DM 的筛查是目前国际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对208 名受检者进行了OGTT和HbA1c 检查,以评估FPG和HbA1c在筛查DM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连坤;吕娟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onma,PT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于纵隔的异位PTC就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于2005年9月27日入院,以急性喉炎治疗无好转,行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麻痹,近期体重下降约3 kg.有吸烟史20年.

    作者:马广贞;滕玲玲;王敏;解建军;陈冰;梁凤泉;马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FXYD基因蛋白家族及FXYD6蛋白的研究现状

    FXYD基因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的单跨膜蛋白, 有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调节的作用,和Na+-K+-ATP酶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为适应不同组织的生理功能,Na+-K+-ATP酶动力学和FDXY基因蛋白的表达因组织部位的不同而异.FXYD基因及其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和调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FXYD及其亚群的作用和功能.本文就FXYD基因家族蛋白特别是FXYD6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任师颜;周宁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依赖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即个体尽管明白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带来明显的问题,还仍然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现将研究现状做以下综述.

    作者:孔令玲;黄车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差异,以及NO水平与牙周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2人作为实验组,牙周健康者4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样本,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中NO水平.结果 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含量分别为(86.65±40.45) μmol/L和(145±48.9) μmol/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经基础治疗后NO含量显著下降.血浆NO水平与牙周炎症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并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爱芹;戚向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与HGF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是一种多功能因子,能刺激多种类型细胞分化、增殖、再生、运动及形态的发生,被认为是一种强血管生成因子.

    作者:姜明一;杨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7%.其中的C型骨折为三维关节内骨折,即冠状面、矢状面及额状面均有骨折,骨折端不稳定,复位和固定均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不易维持骨折端稳定,有时需多次整复,且固定时间长,易引起关节僵直、Sudeck骨萎缩等并发症[1~3].

    作者:刘传安;程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