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素α1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抑制作用

刘伟;毛继芳;时衍同;贺芹

关键词:哮喘, Th1/Th2免疫反应, 胸腺素α1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其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缓解期哮喘患者25例(哮喘组),给予胸腺素α1(Tα1)隔日一次皮下注射,每次1 mg/kg,疗程1.5月.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5名.分别对哮喘组用药前、后,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三组血清中IL-4、IL-5、IFN-γ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组用药前血清中IL-4含量[(52.15±8.96)pg/mL]与对照组[(13.33±11.16)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用药后血清IFN-γ量[(1185.52±67.10)pg/mL]显著增加,与对照组[(138.25±6.25)pg/mL]和用药前[(144.58±1.06)pg/m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IL-4含量[(14.15±4.86)pg/mL]较用药前[(52.15±8.96)pg/mL]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Tα1能上调Th1型免疫反应,下调Th2型免疫反应,抑制IL-4和IL-5的过度表达,从而对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有治疗和抑制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冠心病的血清学相关性研究

    肺炎衣原体是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自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肺炎衣原体以来,对其研究已日趋深入,有文献报道,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密切[1].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勇;谢珺;陈延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的新近观点

    急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少患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病残及死亡.笔者复习新近文献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对临床常见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作一简述.

    作者:张文博;徐文香;李翠香;刘学英;刘新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 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的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房炳华;张景松;孔庆国;赵爱华;刘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

    面中部骨折是指眶上缘至上颌牙列之间的骨骼发生骨折,包括上颌骨、颧骨颧弓、鼻骨、蝶骨、筛骨和泪骨以及由它们所共同形成的眼眶、鼻腔等结构的骨折,因位于面部中份,故将其称为面中部骨折.面中1/3毗邻颅底、眼眶和鼻腔,此区发生骨折,伤情较重,合并伤多,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二十年来多数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就面中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做一综述,以期为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救治质量提供有益帮助.

    作者:孙乐刚;刘玲;王晓丽;杨佑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和临床病理特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又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意指原因未明,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本病预后不良,大部分患者因肺纤维化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存活时间仅3~5年.我国尚无确切的患病率,至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电视胸腔镜(VATS)/开胸肺活检的开展,在国外近年来本病已成为呼吸病理研究的热点.国内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1~6].

    作者:张祥盛;吕长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arton骨折治疗中T形钢板的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分析Barton骨折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收治Barton骨折32例,其中22例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0个月,术后3~4个月,X线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t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良4例,总优良率86.36%,差3例.结论采用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固定牢固,可达骨折解剖复位,有利于腕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作者:周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标准的探讨

    左心室肥大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时至今日,有关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少于几十条,但一般认为既往沿用的单项标准敏感性高者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者敏感性低.近年来,我们以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LVM及LVMI)为对照研究,对传统ECG标准及本文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曹庆德;张开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忠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52例5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为两组,治疗A组35例应用氟康唑、角膜病灶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综合治疗,治疗B组17例单纯应用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广谱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显著.

    作者:任莉;雷宁玉;张会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17例异型增生和15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8.82%,38.33%,表达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早期胃癌与异型增生组相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进展期胃癌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31.82%vs 56.25%,P<0.05);且随着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器官转移等,p2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进行性下调,其可作为判断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作者:郭光红;马振滨;边瑞民;于风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腺素α1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其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缓解期哮喘患者25例(哮喘组),给予胸腺素α1(Tα1)隔日一次皮下注射,每次1 mg/kg,疗程1.5月.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5名.分别对哮喘组用药前、后,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三组血清中IL-4、IL-5、IFN-γ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组用药前血清中IL-4含量[(52.15±8.96)pg/mL]与对照组[(13.33±11.16)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用药后血清IFN-γ量[(1185.52±67.10)pg/mL]显著增加,与对照组[(138.25±6.25)pg/mL]和用药前[(144.58±1.06)pg/m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IL-4含量[(14.15±4.86)pg/mL]较用药前[(52.15±8.96)pg/mL]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Tα1能上调Th1型免疫反应,下调Th2型免疫反应,抑制IL-4和IL-5的过度表达,从而对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有治疗和抑制作用.

    作者:刘伟;毛继芳;时衍同;贺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科急症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且表现多样,心外症状表现多见,如不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常在数小时至4 d内死亡[1].因此,及早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自1995-2004年收治的13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为大家早期认识本病提供帮助.

    作者:周建芹;赵桂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态比浊法定量检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批号030510,规格10 ml/支,厦门鲎试剂厂);鲎试剂(动态浊度法鲎试仪专用,批号030725,规格0.15ml/支,厦门鲎试剂厂);细菌内毒素工作品(批号030610,规格10 EU/支,厦门鲎试剂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批号200304012,200304121,200305093,200305161,200306222,规格250 ml/瓶,湖北峰江);BET-32型细菌内毒素测定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ZH-2自动漩涡混合器(天津药典标准仪器厂);实验所用玻璃器皿经铬酸洗液处理后,再经250℃干烤1h以上,除去外源性内毒素.

    作者:宋威;贺德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子宫扭转2例分析

    妊娠晚期约有80%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右旋,大多在30°左右,明显者可达45°.子宫沿纵轴扭转超过45°称为子宫扭转,临床极为少见.自1876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百例.一旦发生常易误诊,危及母子生命[1,2].近十年内,我院收治2例,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缨;苗华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程中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持续性枕后位317例

    持续性枕后位(POP)是头位难产中常见的一种胎方位,降低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笔者选择2000年2月至2005年9月待产的产妇,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施行了经阴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配合改变产妇体位的联合方法矫正枕后位(O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岳峰;肖永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免疫分析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融化疗与免疫治疗于一体,作为血液恶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已获公认,其重要原因就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诸多优点:来源丰富、取材简单;对供、受者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受病毒及残留肿瘤细胞的污染;CD3、CD4相对不成熟,GVHD发生率低;NK细胞、LAK细胞较多,GVL发生率低;增殖、自我增殖能力强;骨髓基质细胞多,给造血干细胞提供生长的微环境等.

    作者:彭新国;陈佳荣;李占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脑中频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疗效分析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病证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影响子宫复旧,并可引起泌尿系感染.我们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张奉梅;陈玉美;高梅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体组成学研究近况

    人体组成学(human body composition)是人体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以及活体测定人体组分的方法.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体组成学研究已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保健医学、体质测定、营养评定、运动医学领域,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人体组成学的概念与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陈强谱;傅廷亮;管清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本文收集自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间489例共696次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血管介入治疗所发生的28例并发症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怀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第三趾的断层应用解剖

    目的观测第三趾的断层结构,为足趾断趾再植及断层解剖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30例成人第三趾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第三趾断层的截面积为142~152 mm2;软组织厚度跖侧的平均值Ⅰ、Ⅱ、Ⅲ断层分别为7.41 mm,7.15 mm,7.39 mm;趾骨截面积的平均值在26~37 mm2之间.结论跖侧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侧别.

    作者:李滨;马云;李冰;刘同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