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张兰云;王秀珍;张海霞

关键词:灌肠, 中药, 微波, 慢性盆腔炎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迁延并反复发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01年 6 月-2003 年 7 月本站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 83 例,其中 43 例选用桂枝茯苓汤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艾氟隆医用止血海绵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后止血初步观察

    以往鼻腔、鼻窦手术后多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虽然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可靠,但鼻腔局部反应重,患者十分痛苦.我们自 2000年试用艾氟隆(Afolon,北京产)代替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经对照观察,其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冯桂玲;成新莲;张会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迁延并反复发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01年 6 月-2003 年 7 月本站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 83 例,其中 43 例选用桂枝茯苓汤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云;王秀珍;张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右颈根部刀刺伤致胸导管及颈段食管损伤1例

    1 临床资料病者,女,7岁,半天前被刀刺伤剑突下上腹部及右颈根部,失血性休克,左侧液气胸,无明显胸闷.在当地医院手术探查,肝破裂,行修补术,左侧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右颈刀口清创缝合.

    作者:李伟;张庆广;王玉玖;张连国;杨丽娟;刘洪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比较

    苦味酸法与酶法测定血肌酐是目前各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方法,苦味酸法更普及,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更合理的实验方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董崇林;孙铭晓;郝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开塞露导管灌肠解除脑出血病人便秘

    脑出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进食减少,肠蠕动减慢,易便秘.目前常用的通便药物是开塞露,传统的使用方法是直接插入法,但是开塞露插入法灌入药液浅,一次排便效果差,常需要反复使用,且开塞露容器导管粗糙,插入时病人常感疼痛不适.据报道,开塞露直接插入还可导致直肠出血[1].近年来我们应用导管开塞露灌肠可弥补直接插入法的不足,并通过 129 例病人的对比观察,认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佃臻;邱会芬;崔玉芳;邓玉琴;宋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营养的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因昏迷而不能自行进食,该类病人早期的营养配合有利于病人神志恢复,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近几年来,我们筛选了一些病人行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经过临床实践,早期肠内营养(EN)作为严重创伤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我们对42例重症脑损伤病人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的方法作为早期肠内营养手段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毕艳玲;刘洪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真菌性鼻-鼻窦炎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分类及诊治,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随访6个月到5年,治愈率96.15%;分泌物涂片真菌阳性率为92.31%;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9.23%,曲霉菌属占83.33%;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类型不同,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各不相同,明确诊断依赖于思想重视、典型的分泌物、临床表现和CT检查及真菌学检查;彻底清理病变、术后定期复查是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医师特别是中小医院临床医师(包括放射科医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和诊治水平,尽量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我院共收治 12 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克清;黄树温;王磊;牟瑞起;王荣彬;王淑敏;唐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体外受精-胚胎转移成功8例报告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目前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我院生殖中心从2002年11月-2004年8月共使8例患者获临床妊娠,现将8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姚志伟;荣抗美;张冬梅;何秀香;孟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研究

    急性脑血管病常并发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令人关注.为此,我们对 15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检测,以观察其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志国;梁克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19例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远期的不利后果--支架内再狭窄也日益增多[1].因此,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病人19例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后的近期、远期疗效.

    作者:赵德明;张瑞军;杨璇;王秀花;唐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计算机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控制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屏-片系统摄影方式.目前,CR摄影正在多数医院广泛应用,CR摄影的图像较普通X片摄影更清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丰富的影像细节[1].CR摄影方式是X线摄影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如何更好的利用CR摄影技术,发挥CR摄影的优势来获得清晰的影像,是CR摄影的关键.本院2002年安装、使用了AGFA ADC COMPACT CR系统,我们结合2年多的使用经验,针对CR摄影中提高图像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做一介绍,以供借鉴.

    作者:韩立海;李祥林;李建平;李泽洪;柳新生;由守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机制及临床意义

    齿状突骨折是枢椎常见的损伤,占全部颈椎损伤的8%~15%[1],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Gerstenkorn[2]报道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损伤的10%~20%,Anderson-D'AlonzoⅡ型约占35%.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占6%~25%,总的死亡率为3%~8%[3].早在1910年Mixter和Osgood就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外科治疗.Anderson和D'Alonzo在1974年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X线分型,一直沿用至今,随着螺旋CT在脊柱外科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已有多方面的描述,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移位特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寰椎功能的丢失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笔者在X线分型的基础上,综述螺旋CT三维重建分型、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燕树义;李书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京都GT-1640型血糖测试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的方法学评价

    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床边检验(POCT)和病人自测及快速出结果等特点,为糖尿病病人的疗效观察、控制用药量及急救病人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和实验室测得血糖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解血糖仪全血血糖结果和生化分析仪血糖(血清或浆)结果的差异,我们对部分正常人和已确诊的糖尿病人的血糖作了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玉官;张新民;于丽霞;申振华;王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胆动脉供应异常1例

    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17.42 mm 处,发出一支长 57.18 mm、直径 4.08 mm 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角内分出胆囊动脉后进入肝右叶.

    作者:赵冬梅;胡凤爱;刘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病毒唑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5岁,因头痛、发热、咳嗽 2 d 就诊.查体:T 38℃,WBC 5.4×109/L,N 0.65,L 0.45.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青霉素 800 万u+地塞米松 5 mg 及5% 葡萄糖 250ml+病毒唑 300 mg静滴(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既往曾应用青霉素).

    作者:公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肠炎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 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1].急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测定有明显升高[2],说明伴有心肌损害.我们对48例急性肠炎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进行FABP、CK-MB的定量及心电图检测,观察其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并将FABP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心电图异常阳性率进行比较,探讨分析FABP在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纪冰;张元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外伤性白内障Ⅱ期植入人工晶体32例

    近年来,大量资料报道对外伤性白内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例举了诸多优点,作者自 1997 年 7 月-2002 年 8 月对 32 例外伤性白内障行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孙瑞泉;姜玉兰;陈树悦;张宝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后装放疗和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保肢

    1 概述近年来,辅助大剂量化疗和放疗以保肢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证明,对于软组织肉瘤结合局部放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1~4].

    作者:郭乾臣;沈靖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而阴性症状单靠药物治疗则难以使之康复[1].因此,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是长期困扰精神科医师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与单用药物维持治疗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平;刘和祥;王惠梅;韩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