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朱晓东;尚义美;张桂兰
1 病历介绍患者男,40岁,工人.因食蚕蛹后眩晕呕吐及肌肉震颤2 h来诊,4 h前与人同食少许市售蚕茧蛹,2 h后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并感口唇及四肢肌肉震颤.在外诊所给肌注胃复安治疗,恶心、呕吐减轻,但眩晕及四肢肌肉震颤较前加重,以致行走不稳,站立不能.自发病来无发热,无腹痛、腹泻,病前身体健康.查体:T 37.2℃,BP 135/90 mm Hg,神志清,面黄微汗,瞳孔等大等圆,口唇无紫绀,时有颤动,颈软无抵抗,心肺正常,腹微胀,四肢肌肉震颤明显,张力增高,无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血WBC 11.2×109/L、W -LCR 0.85,尿PRO(+),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脑电图为轻度异常.诊断为蚕茧蛹中毒.经输液、利尿、镇静及支持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恶心、呕吐停止,肌肉震颤缓解,眩晕减轻,次日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左进国;王富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伴随交通工具高速行驶,车祸损伤暴力及能量增大,累及股骨髁部的股骨下端骨折发生率高,且多呈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也不鲜见.我院自2001年2月-2003年8月,对12例累及股骨髁部的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AO解剖钢板或动力髁(DCH)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涛;朱晓东;尚义美;张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因T向量环右偏而出现TV1>TV6心电图改变称为TV1>TV6综合征(简称TV1>TV6),其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虽有不少报道,但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对78例TV1>TV6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卜春娥;孙艳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传代培养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取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抽取细胞(mRNA)并逆转录成cDNA探针,用含有1176个基因片段的cDNA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传至P3代细胞与原代细胞(P0)相比有104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超过了3倍,其中有53个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51个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主要涉及一些细胞粘附分子及胞外基质、细胞信号与传导、细胞受体和细胞骨架等方面的相关基因.结论: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显示BMSCs在体外传代培养中众多基因的差异表达,而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存在一定的关系,此为今后从基因水平上评价BMSCs在传代及临床应用中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葛汝村;白增亮;李栋;李季;邓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解剖一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的胸大肌异常并胸小肌缺如,此变异情况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尸体标本身长1.70m,发育正常,胸部未见手术疤痕.依此剥离前胸皮肤及浅、深筋膜后,见其左侧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第1-2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整块胸大肌呈长条形,内侧缘胸骨柄部起点长7.0cm,外侧缘(从锁骨起点外侧缘至止点)长13.5cm,上缘锁骨部起点长9.9cm,下缘肌纤维先水平向外侧,继而折向外下斜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水平部长11.2cm,斜行部长1.2cm.右侧胸大肌正常.双侧胸大肌血管、神经未见异常.将双侧胸大肌均沿起点切断,向外侧翻开,见右侧有一呈三角形的胸小肌,左侧未见胸前壁起自第3-5肋的肌束,亦未见有止于肩胛骨的肌束,可以断定左侧胸小肌缺如.
作者:赵冬梅;胡松;魏伟;刘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全球性多发病之一.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病人,通过积极、正规的治疗,使血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病的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玉良;李日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娩镇痛已成为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也是产科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热点.多年来,国内外麻醉科、产科专家对分娩镇痛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有镇痛药、吸入麻醉药镇痛分娩、椎管内阻滞镇痛分娩.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施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镇痛效果好,能缩短产程,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不需专职麻醉师就能达到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全有效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佰芝;刘新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青年人群后磨牙缺失、缺损是造成咀嚼效率降低、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和导致颌关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尽可能地保留大面积缺损的后牙,我们自1998年用银汞合金形成桩核并在其上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方法,完成修复103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美莲;马洪学;解建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6MV X射线单次放疗对体外培养9L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寻找对胶质瘤增生有抑制作用的较低放射剂量.方法:对体外培养脑胶质瘤细胞以不同剂量进行放疗,并通过MTT法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0.5 Gy剂量的单次放疗和1.0 Gy以上剂量的单次放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差异;而1.0 Gy的单次放疗剂量和2.0 Gy的单次放疗剂量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在1.0~2.0 Gy的放疗量下出现明显的平台期.结论:为防止发生放射性脑损伤,在1.0~2.0 Gy区间内采用较低单次放疗剂量可产生相似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元鹏;李新钢;张建华;黎晓光;王东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糖脂代谢及尿酸的影响.方法: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89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TC、LDC-C、TG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对血糖、尿酸均无影响.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具有调脂作用,且对血糖、尿酸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道营;刘爱国;王霞;姜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笔者就我院自1999-2002年间误诊的9例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炳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已知,血管内皮不仅是一层生物半透膜,而且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器官,其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凝血和纤溶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EDD)是血管内皮重要功能之一,其功能失调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生、发展及并发症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当今众多学者投以极大兴趣的关注热点和期待解决的研究目标.本文就EDD与心血管疾病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马玉琢;马风妹;刘广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复方阿替卡因(Articaine)注射剂(商品名碧兰麻)是近几年来应用于口腔临床的新型局麻药,由于麻醉起效时间快,组织渗透性强,毒副作用小,麻醉效能高,正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我科从2000年在口腔治疗中开始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霞;张瑞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能切除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仅行剖胸探查而未能切除食管癌患者及769例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剖胸探查率为10.68%(92/861).食管癌肿瘤外侵部位常见者依次为主动脉、气管支气管、下肺静脉及椎体、心包等.本组主动脉受累率为60.87%(56/92),气管支气管受累率为34.78%(32/92),下肺静脉受累率为21.74%(20/92).探查组与切除组比较,在性别、有无持续性胸背痛、病理类型、分期、肿瘤部位5个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与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有无持续性胸背痛及性别有密切关系,应综合各项检查以评估切除可能性,降低剖胸探查率.
作者:罗锋;宋小元;余欣;马洪飚;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气管切开后,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湿化作用降低或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甚至出现继发感染.2000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对38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点滴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滴注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俊华;鲍秀敏;王连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200例脑卒中病人,对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者,用苯二氮(艹)/(卓)类、氟西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9%、37.5%,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2.3%、85.7%.治疗后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抑郁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风桥;赵波;马玉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维思肽(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系用健康猪脑(或牛脑)经酶水解制得的无菌制剂,本品可使脑内兴奋和抑制性物质的平衡得以调整,有利于神经系统细胞的修复,具有类似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并刺激有关激素生成、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使由于脑外伤、脑缺血及脑功能不全等引起的脑细胞代谢障碍性疾病得以改善.我院神经内科从2002年3月开始用维思肽治疗脑血管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瑞;董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2-2002年因各种疾病共做胃部分切除526例,术后发生近期出血7例,再次手术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见光;刘为志;高景烈;马荣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长足的进步,住院病死率由当年的20%~25%下降到10%以下.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已形成一系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不少治疗策略还存在争议.笔者复习新近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作一讨论.
作者:张文博;郭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先天性斜颈是常见的婴儿颈部畸形,我院从1998-2003年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姿势与局部药物封闭治疗42例,效果满意,现将诊断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和平;张玉珍;张广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