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病时顶枕叶水肿68例临床分析

王爱茹;杨合田

关键词:高血压脑病, 顶枕叶, 脑水肿
摘要: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收治68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均在发病72 h之内经颅脑CT和MRI检查证实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顶枕叶发生脑水肿,当血压降低后水肿即可逆性消散.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病时顶枕叶水肿68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收治68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均在发病72 h之内经颅脑CT和MRI检查证实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顶枕叶发生脑水肿,当血压降低后水肿即可逆性消散.

    作者:王爱茹;杨合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

    目的:评价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疗法)40例.比较2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及致残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很快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住院2周时疗效,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并发症显著降低.随访半年,病人恢复良好者,联合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早期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疗效显著.

    作者:吴刚;程方敏;周风平;王忠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荷包钳配合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附80例报告)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使用荷包钳配合吻合器技术为80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施行了结直肠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丙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7月对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9膝,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亮;韩兴冰;张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的定量指标,HRV的降低是预测心脏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是一个独立敏感的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指标[2].本文旨在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CHF)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HRV的影响.

    作者:宋梅;乔鲁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土槿皮酊致眼部化学性烧伤

    复方土槿皮酊是治疗脚气的一种特效药,如果误点入眼内,可导致眼部损伤.我科共收治5例眼部误点后导致眼部损害患者,由于治疗及时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彦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后腰腿痛诊疗分析

    腰腿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分娩致腰腿痛的病例也时常遇到.我科自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诊疗产后腰腿痛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子莲;王德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近年来,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病理生理学进一步研究,了解到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激活是产生症状和体征、促使心衰进行性恶化及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能抑制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活性增高的药物被开发和使用,现已肯定有效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物均被证实对心衰有明显疗效,且能改善心衰自然病程,降低总死亡率、心衰病死率和病残率.当前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已成收缩性心衰的标准治疗药物.

    作者:张文博;展瑞;李翠香;徐文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出血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脑出血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引起高代谢,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影响患者免疫防御能力,同时高代谢后器官功能不全是常见的死亡原因,早期营养能帮助病人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1998年11月至今,我们对53例GCS评分<10分的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本组53例病人较前期病人,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早期营养对病人的恢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肠内营养(EN)不仅维持病人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较全肠外营养(TPN)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朱文梅;王会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肠舒治疗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肠舒治疗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胃肠舒每次3片,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每次15 mg,每日3次.结果:胃肠舒对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多潘立酮组(P<0.05,P<0.01),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肠舒是理想的纯中药制剂的胃肠动力药.

    作者:刘孟安;赵铭山;孙丰润;姜学连;张树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脐带缠绕与羊水过少相关性探讨

    我们对脐带缠绕与羊水过少的关系,羊水性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薄万红;王铭;董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X线分析

    当纤维环发生退行性变或纤维环局部发育脆弱,椎间盘又受超负荷压力时,髓核可突破周围组织结构的限制而发生移位.向上或向下方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形成Schmorls结节;向后或后外侧移位可压迫硬膜囊和/或脊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1].本文就手术证实的由于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所致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后突或脱出的182例进行临床X线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勇;史永刚;李天金;殷志杰;董艳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红皮病40例临床分析

    笔者自1995-2001年共收治红皮病病人4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病人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0~76岁;其中小于15岁者6例,16~60岁者22例,61~76岁者12例.

    作者:唐成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创伤组及创伤治疗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SD大鼠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bFGF,并于损伤后0、12、24、72、120 h分别测定创伤组及创伤治疗组脑白质SOD、MDA及Ca2+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创伤组大鼠脑白质MDA、Ca2+含量明显上升,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与创伤组相比,创伤治疗组脑白质MDA、Ca2+含量均降低,SOD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应用bFGF可以抑制脑白质内自由基的产生及Ca2+的超载,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潘继明;崔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异位妊娠诊疗技术的发展,其保守治疗的无创伤性之优势尤为突出[1].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中药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文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20例分析

    急性脑膨出是颅脑损伤后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2001-2003年发生颅脑损伤后开颅手术中的急性脑膨出患者共53例,其中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所致20例,占同期开颅手术中脑膨出的37.7%.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杜福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故熟悉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总结我院剖宫产术后11例并发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付贞;张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膦脂质体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薄膜法制备的骨膦脂质体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方法:利用骨膦脂质体体外诱导不同时间阶段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然后利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骨膦脂质体诱导腹腔巨噬细胞,3 h即有梯状带,但不甚明显;12 h梯状带比较明显;24 h出现清晰的特征性梯状带.结论:骨膦脂质体能够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刘福青;韩玉霞;孙慧静;郑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滨城区3~6岁儿童近三年乳牙龋患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本区儿童牙龋患的发病情况,探讨三年来在个幼儿园开展离子透入活动对乳发病率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在园接受化物防龋的3~6岁儿童,并对乳龋牙患及预防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作者:谢庆芝;朱胜美;谢庆环;张连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12 MHz),对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1例健康人常规检测双侧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8.29%,健康组为8.91%;相同年龄段高血压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且病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明丽;秦真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