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苏徐;蔡衍郎
我们对403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Hp)Cag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抗体检测,评价及分析了血清Hp CagA抗体与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勤动;钱可大;朱永良;唐训球;杜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环氧合梅(cyclooxygenase,COX)在人胃癌细胞系的表达并了解其异构酶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研究COX在人胃癌细胞系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显示COX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蛋白质水平胃癌细胞MKN45、SGC7901及AGS表达COX-2和COX-1,而MGC803不表达COX-2,COX-1为弱阳性.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COX-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OX-1.用LSCM进一步对荧光强度进行扫描定量证实,COX-2表达强于COX-1,COX-2的象素密度高峰值为50~70,COX-1为10;同时发现COX-1仅表达于胞浆,而COX-2表达于胞浆和胞核.结论胃癌细胞存在COX-2和COX-1的表达,且COX-2的表达水平上调;两种酶的不同分布提示其在细胞功能中有不同作用.
作者:李玲;吴开春;聂永战;吴汉平;王春梅;樊代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56岁.因呕吐、上腹部剧痛、胸闷1 h余,于1999年12月19日上午入院.发病前一天晚上,患者有大量饮酒史,饮白酒约250 ml.发病当日,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无鲜血及咖啡色液体.继之迅速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深呼吸与咳嗽可使疼痛明显加重,左侧卧位可使疼痛减轻,伴轻度胸闷.大、小便无异常,无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及窒息感,无畏寒.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
作者:焦广宇;周玉海;蔡明普;刘如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快速尿素酶法,可加用组织学或培养法作为金标准.我们在作胃镜的同时作胃组织印片、革兰染色检测Hp,并与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法进行比较,对其临床意义作一评价.
作者:严瑾;欧阳钦;陈代云;马洪升;过孝静;王一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并制订了较详细的诊疗标准[1].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一般容易诊断.但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溃结,由于其症状多非特异,又很少因这些轻微症状而作结肠镜检查,致使诊治往往被延误.为此,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经结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282例病人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不典型表现病例的临床特征与结肠镜诊断的相关性,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作者:邹开芳;宋军;苑陵;易粹琼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端粒酶活性在人体多数肿瘤组织中均获检出,胰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1].我们采用TRAP(telomeric repeat amplication protocol)技术对中国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进行检测,旨在探索端粒酶在中国人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许元鸿;富伟能;郭仁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正常消化道腺上皮细胞的更新处于稳定状态,即细胞增殖与丧失相等,以维持细胞群体的动态平衡,无限制性增殖是细胞癌变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很多基因变化可刺激细胞无限制的增殖,其中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人体细胞内也同样存在着抑制细胞无限制增殖的复杂机制:其一是在异常生长信号存在时由抑癌基因p53介导的细胞自杀(cellular suicide)或凋亡(apoptosis);其二是随每次细胞分裂而发生的染色体末端序列--端粒的进行性缩短所致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作者:房殿春;杨仕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研究了MKN-28细胞(中等分化的人胃癌细胞)与静息及激活的内皮细胞的黏附反应,以及黏附性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观察了三种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在MKN-28与激活内皮细胞黏附中的可能作用,以探讨胃癌细胞的血运转移机制.
作者:江道振;卢建;张金山;李莉;王元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验证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良性实质.强调对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认识和诊断.方法采用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法对二个甲胎蛋白增高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和谱系分析.结果二个家系,29名成员,受检15名,甲胎蛋白增高10名,各有1名成员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论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性质为良性.因此,在甲胎蛋白人群体检中,良性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不应忽视.
作者:祝鸿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妊娠并发急性胰腺炎并不常见,国外妊娠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1/5000[1].国内文献对该病也有报道[2,3],但均着重于对病例本身的描述.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回顾性研究国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
作者:袁苏徐;蔡衍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的耐药机制.方法(1)甲硝唑选择压力试验;(2)SDS-PAGE电泳;(3)硝酸盐还原试验;(4)革兰阴性菌95种底物相关酶类检测.结果Hp由敏感株突变为耐药株后,1-甲基琥珀酸、琥珀酸、D-丙氨酸相关酶类活性降低;L-岩藻糖、6-磷酸葡萄糖相关酶类活性增高.结论Hp耐药性与细菌的代谢状态及酶系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姜葵;张建中;潘国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2 h于1999年5月7日入院.1992年因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体检: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软,左中上腹压痛明显,无肌卫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少.血淀粉酶1 720U/L,尿淀粉酶4 287U/L,WBC 8.6×109/L,N 0.76,L 0.24,ALT 66 U/L,ALP 94U/L,血糖10.9 mmol/L,血Ca2+1.95 mmol/L.B超提示: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直径10 mm.
作者:方青流;芮红;宋汉明;袁申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我国,胃癌是一种常见和多发肿瘤.为了明确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性胃癌在我国胃癌中的发病比例,证实EBV与胃癌的关系,我们选取了95例来自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的胃癌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对37例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胃癌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席亚光;苏秀兰;李吉友;张联;杨成旺;孔广忠;柯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预防和有效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肠道屏障有关键性作用.本试验采用兔动物模型,研究肠道屏障损害机制及丹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阎勇;田伏洲;尹致良;李小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探索天花粉蛋白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cl-2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细胞形态学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天花粉蛋白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法和Northern Blot杂交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发生凋亡,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是天花粉蛋白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天花粉蛋白可能经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张曙;胡梅洁;吴裕炘;江石湖;吴云林;袁耀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cag致病岛(PAI)中cagA、cagE、cagT基因,初步探讨cag PAI的完整性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和检测了99株从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和19例胃癌中分离的Hp菌株的cagA、cagE、cagT基因.结果cagA、cagE和cag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4.8%(84/99)、99.0%(98/99)和84.8%(84/99),各基因检出率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分离的Hp菌株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98株cagE阳性的菌株中,有14株cagA阴性.结论上海地区分离的Hp菌株绝大多数可能具有完整的cag PAI,其完整性与其感染后的临床结局不相关,cagE基因可作为cag PAI存在的标志.
作者:李晓波;刘文忠;徐蔚文;施尧;萧树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肝炎后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目前认为,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可发生肠道通透性改变[1],后者可能是SBP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9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测定和肠道单、双糖吸收试验,以研究DAO及糖吸收试验在肝硬化合并SBP中的意义及其肠道通透性与SBP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鸥;赵灏;王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研究,旨在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通过检测c-myc、c-fos、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c-myc的mRNA转录与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
作者:王理伟;范钦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酒精性肝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1,2].由肥胖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与酒精性肝炎相类似的病理状态[3].然而,至今鲜见NASH肝细胞凋亡的研究报道[4].为此,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旨在证实NASH是否存在肝细胞凋亡增加现象.
作者:范建高;钟岚;王国良;徐正婕;李明升;巫协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胃排空障碍正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课题,应用SPECT核素标记半固体试餐对胃排空的影响因素、胃中间横带(midgastric transverse band,MTB)在调节胃排空中的作用及西沙比利的治疗反应,进行研究.
作者:严祥;刘纯;刘永铭;陈大安;王晶;刘维英;何津祥;杨鹏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