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朱求亮;颜茂华;赵立来;许斌;戎露江;罗建民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固定术, 内, 外科手术, 临床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骨折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63~90岁,平均(74.68±5.94)岁.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29例,动力髋螺钉固定20例.根据X线片及超声骨密度测定判定骨质疏松,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离床时间.结果:49例均获随访,时间6~3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接受X线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开始离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7,1.603,1.973,1.032,P>0.05);与DHS组比较,LCP组术中失血量较少(t=2.14,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但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MMP-9和TIMP-1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强直性脊柱炎炎性骨破坏中的作用和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别.并研究补肾强督方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16~15岁,平均(30.8±8.8)岁;病程0.5~10年.经补肾强督方治疗3个月后,做自身前后对照,并设立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分离血清和PBMC,将PBMC用PHA/PMA刺激后收集上清,应用RT-PCR检测PBMC的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USA检测血清和细胞上清中MMP-9和,TIMP-1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MP-9和TIMP-1浓度明显升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P-9和TMMP-1浓度显著降低.经PHA/PMA刺激后,患者治疗前的PBMC表达MMP-9和TIMP-1 mRNA水平明显上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PBMC表达MMP-9和TIMP-1 mRNA水平明显下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的PBMC表达和释放MMP-9和TIMP-1增强.补肾强督方可以显著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MMP-9和TIMP-1的产生.

    作者:张英泽;阎小萍;叶丽亚;张文健;娄晋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观察

    目的:对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对大鼠多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80±1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第1天组,创伤第2天组,创伤第3天组,创伤第5天组,创伤第7天组,每组5只.5个创伤组制造大鼠右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的模型.然后分别在造模后第1,2,3,5,7天抽取各组腹主动脉,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进行上述检测.对各组检测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血清中AST、ALT、Cr、BUN、LDH、CK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ST、ALT、BUN、CK在创伤第1天组达到峰值(P<0.05);Cr在创伤第3天组达到峰值(P<0.05);LDH在创伤第2天组达到峰值(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会引起大鼠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的升高,尤其以创伤后前3 d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些生化指标改变可间接的反应心、肝、肾器官的功能下降.

    作者:陈云强;孙天胜;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RI在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a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被认为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FAI能够导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软骨的破坏程度直接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后.如果能够早期发现FAI并能及时治疗可以减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近来研究表明,MRI是诊断FAI的好方法.MRI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及盂唇.文章综述了FAI目前诊断的标准和因难以及高场MRI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者:曾祥永;朱勇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6例,其中60岁以上47例(12.5%),43例老年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16例;年龄60~91岁,平均68.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3.5年.按Nakai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6年.术后切口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按Nakai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5例.结论:采用后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且神经根减压彻底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财;李志忠;原超;杨晓光;刘洪江;郭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厚皮片植皮术修复足拇甲瓣手术供区

    目的:总结联合使用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植皮术修复拇甲辩供区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实施的拇甲辩手术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机械伤18例,车祸1例,拇指血管瘤术后1例.缺损程度:Ⅰ度10例,Ⅱ度6例,Ⅲ度4例.术前均行64排CT足部血管成像,术中创面均存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拇趾供区范围为5 cm×3 cm~7 cm×5 cm,拇趾供区均采用VSD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应用全厚皮片植皮的方法修复.结果:20例拇趾供区创面植皮全部存活,无植皮破溃及渗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足趾植皮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厚皮片植皮术修复足拇甲瓣供区创面,能降低供区创面修复难度,改善供区组织缺损修复外形,减轻换药痛苦,疗效满意.

    作者:潘跃;胡继超;王西迅;李钧;魏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髓内固定(IF)、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DHS、IF、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复杂骨折165例,其中DHS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71岁;骨折根据Jensen分型:Ⅱ型30例,Ⅲ型28例;IF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3岁;Ⅱ型37例,Ⅲ型28例;PF-LCP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74岁;Ⅱ型22例,Ⅲ型2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8个月.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上,IF组较DHS组和PF-LCP组均短,DHS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少或短,而IF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功能疗效方面,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方面,PF-LCP组明显少于IF组和DHS组.结论:PF-LCP治疗老年复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患者,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作者:王勇;杨益宇;于志华;李崇清;吴银生;郑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臀大肌钙化性肌腱炎伴坐骨神经痛1例

    患者,女,50岁,文职工作者,10年前左大腿有轻微外伤史,3个月前左臀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持续不缓解,严重影响工作学习,10 d前疼痛放散至小腿后侧.体格检查发现左大腿近端粗隆下略隆起,局部触压痛明显,深压时疼痛放射至小腿后侧,左大腿因疼痛活动受限.骨盆X线片仅见左侧大转子下方外侧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一的高密度影(图1a).MRI示左大腿外侧囊性肿物,左侧大转子后外侧高信号影并累及坐骨神经(图1b-1c).光镜下病理切片示:在正常细胞间有纤维组织形成及钙质沉积,并形成肌腱(图1d).保守治疗不缓解行钙化灶清除术.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逐渐恢复正常生

    作者:沙辉;杨晨;宫宇宝;赵承武;李叔强;冯卫;刘建国;齐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合理运用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类型运用相应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41岁.根据AO分型:A型28例,B型11例,C型17例.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类型,采用2个手术入路3种钢板(三叶草板35例,前侧L形解剖板12例,内侧LCP9例)对胫骨远端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行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5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3~11个月).按Mazur评价标准:优51例,良5例.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技术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合理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显东;王小兵;巫宗德;张宇;徐强;李强;陈星宇;郑金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骆剑敏;李宏斌;钱宇;金以军;张军;陈雪荣;曾青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目的:探讨用手法整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闭合整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损伤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7~56岁,平均39岁.骨折按AO分型:A型12例,B型24例,C型10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 h~3 d,伤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可及骨擦音.术后对患者伤口情况,患肢功能,骨折愈合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切口Ⅰ期愈合,未见感染.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4周.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结果,治愈40例,好转4例,未愈2例.结论:手法整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

    作者:肖义陂;胡敦祥;唐清美;许振波;周铨昆;邓平征;郭军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明胶微球/rhBMP-2/CPC的制备及其异位成骨效应研究

    目的:制备多孔复合材料明胶微球/rhBMP-2/CPC并研究其异位成骨效应.方法: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京尼平进行交联,喷金后电镜观察.交联微球携载rhBMP-2,以2.5%的比例掺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固化,制成实验用多孔明胶微球/rhBMP-2/CPC,rhBMP-2/CPC作为对照组.两组材料固化后分别浸入生理盐水,1、3周后进行生物力学压缩实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断面.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生理盐水中rhBMP-2浓度,计算rhBMP-2的累积释放量.材料植入小鼠大腿肌袋,术后3周处死小鼠,切取材料及周围组织,HE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材料周围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及钙舍量.结果:交联的明胶微球呈规则圆形,粒径(62±18)μm,分散性好.1、3周后实验组材料断面可见大量大孔形成,对照组未见明显大孔,实验组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rhBMP-2的累积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3周后实验组大压缩强度(7.8±1.2)MPa,较对照组(11.2±1.6)MPa稍低.HE染色两组均可见软骨形成,但实验组更多,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测定实验组分别为(4.33±0.52)IU/g和(6.12±1.22)μg/mg,高于对照组的(2.67±0.23)IU/g和(3.12±0.41)μg/mg.结论:明胶微球/rhBMP-2/CPC在微球降解后形成多孔磷酸钙复合材料,使rhBMP-2的释放量增加,具有强大的异住成骨性能,是一种优秀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作者:厉孟;刘旭东;刘兴炎;葛宝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距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分析其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治疗距骨骨折患者44例,其中38例获得随访,男28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33.5岁.采用石膏外固定1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Ⅰ期Blair胫-距-跟融合术6例.按Matti-Web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6例,Ⅳ型4例.采用Hawkins评定标准通过疼痛、关节活动度、有无跛行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8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年(1~11年).按Hawkins标准,石膏外固定10例中.优4例,良2例,可3例,差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中,优2例,良6例,可6例,差8例.其中结果为差的8例,术后3~5年,均实行了Ⅱ期关节融合术,1例术后患肢短缩3 cm,跛行,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评价为差,余7例效果均为可.Ⅰ期Blair胫-距-跟融合术6例中,良1例,可4例,差1例.随访期内发现距骨缺血性坏死12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结论:距骨骨折并发症多见且预后欠佳.骨折损伤程度与预后相关.距骨骨折移位小于2 mm宜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后骨折移位大于2 mm应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合并距骨体全脱位或者关节面不能修复的粉碎骨折宜采用Blair胫-距-跟融合术.

    作者:魏更生;蒋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个体化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增加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据统计,20%的患者在12个月内死亡;40%的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其中的一半甚至无法行走[1].1990年全世界约有1 660 000例髋部骨折,据估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 300000[2],其中近一半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部位血供丰富,很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但治疗不当容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条件允许应早期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和固定,让患者可以早期活动患肢和离床活动及部分负重行走,以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保中;常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关于髌股关节解剖、结构、以及机械和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髌股关节疾病,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重新独立认识,由于其病因、疼痛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使其临床症状的准确描述以及公认诊断标准的确立存在相当的困难与争议,对于不同病因病机以及病变阶段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各种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成为临床研究的关键所在,本丈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病因病机、临床诊疗经验3个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劲松;张道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同指螺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目的:探讨同指螺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以同指一侧指固有神经血管束为蒂螺旋岛状皮瓣向前推进修复指腹缺损16例16指.男12例,女4例;年龄18~49岁,平均37岁.机器挤伤11例.重物砸伤2例,车门挤伤1例,电锯伤2例.损伤指别:食指5例,中指9例,环指2例.均为全指腹缺损,缺损范围:1.6 cm×1.2 cm~2.5 cm×1.7 cm,指背供区植皮.结果:皮辩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个月,手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5~7 mm,平均为5.1mm.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级标准(TAM),优7例,良8例,中1例.结论:采用同指螺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张智;闫宝山;吴小满;唐加义;赵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重建钉治疗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4~85岁,平均45岁.股骨干骨折Winquist 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2例,3例多段骨折.髋部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8例(根据Garden分型,Ⅰ型1倒,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0.9个月.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内翻畸形1例;14例2-6个月获得髋部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1例(9个月时愈合),不愈合2例;13例4~9个月获得股骨干愈合,平均5.5个月.无感染、股骨头坏死及超过2 cm的下肢短缩.Friedman-Wyman系统疗效评价:优良13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股骨重建钉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作者:王超;孙天胜;张建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羟基磷灰石及胶原含量的变化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绝经妇女身心健康的代谢性骨病[1],其病理特点是骨密度明显降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的绝对减少,骨力学性能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等.天然骨由无机物和生物大分子有机结合的复合体[2].笔者就骨质疏松症与羟基磷灰石及胶原含量的变化关系作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庞炜;康乐;付友兰;于小迪;王倩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四边骨板植骨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陈旧性骨折并骨不连

    肱骨干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 cm至肱骨髁上2 cm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长骨干骨折之一.肱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生率为5%~15%[1-2].2005年至2009年在双边骨板植骨内固定的基础上[3],总结出四边骨板植骨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区作明;刘远标;江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倒置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倒置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47例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Ⅴ,R型)的患者;23例应用LISS倒置治疗,男7例,女16例;年龄76~97岁;24例应用PFNA治疗,男9例.女15例,年龄73~90岁.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摄片次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1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折愈合,无伤口感染、髋内翻及内固定切出等并发症.PFNA组较LISS倒置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均略有优势,但无明显差异;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后PFNA组和LISS倒置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FNA及LISS倒置治疗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都比较理想,均为较好的内固定物.

    作者:唐少龙;江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组合式外固定架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架和解剖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其中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组合式外固定架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71~103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5例.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3~97岁;骨折分型,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2例,V型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6个月.组合式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29.368±3.2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526±5.243)ml,住院时间平均(4.368±1.165)d,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4.526±1.86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632±2.798)周;而解剖钢板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8.987±8.600)min,(256.090±30.112)ml,(13.783±1.976)d,(11.391±1.644)周,(11.391±2.327)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组合式外固定架组平均(86.368±3.640)分,而解剖钢板组(86.435±4.19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作者:孙贵耀;徐林;张雪华;乔晓光;樊涛;张薇;曹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