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孟猛;马建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 支架, 生物相容性
摘要:冠脉内支架置入是冠脉成形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其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解支架早期和长期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从支架的材料、设计、涂层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放射源支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简要的讨论.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败血症2例

    患者为一对夫妇,男34岁,女32岁,在饮用甜白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昏迷.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有机磷中毒出现球麻痹6例

    急性有机磷中毒出现球麻痹的报道很少,现将近几年收治的6例有机磷中毒球麻痹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杜绪强;宋淑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置换法测定镁相对原子质量的佳实验条件

    金属从稀酸中置换出氢气时,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的金属质量间存在定量关系.用已知准确质量的金属镁条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出被置换出氢气的体积,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镁与氢气置换时的定量关系,便可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即摩尔质量.但是学生的实验结果一直不理想,相对误差接近2%,甚至更大.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从参加反应镁条的质量、连接管长度、反应前测量气管内的液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得出测定镁相对原子质量的佳条件.

    作者:高宗华;沈云修;付彩霞;马丽英;荣先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改进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由于近关节部手法复位固定易失败,需手术切开复位.传统手术方式舌形切开肱三头肌腱性部分,翻转显露骨折处,易造成肌肉损伤及粘连,影响功能.本科近半年来用外侧切口或肱三头肌劈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疗效满意.

    作者:朱晓东;苏培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病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TT病毒对比分析

    TT病毒是继甲-庚型肝炎病毒后新近发现的又一种肝炎相关病毒[1].其在肝病患者、血液透析者、静脉药瘾者及职业供血者血清中都有较高的检出率[2,3],但其在肝组织中的检测鲜见报道.为明确TT病毒的致病性及嗜肝性,我们采用套式PCR对54例肝病患者肝组织及血清进行了TTV-DNA检测,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孙长华;陈步凤;李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内镜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36例分析

    自1998年8月,我们在电子胃镜下用沙氏扩张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病人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光明;郭丙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拔牙术后引起口底蜂窝组织炎并颞颌关节炎1例

    患者,男,12岁,学生.20 d前因左上第二乳磨牙根尖炎并松动而疼痛,在当地诊所行左上颌第二乳磨牙拔牙术.术后第5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而于2001年5月24日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T37℃,神志清楚,肢体活动正常.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乳突、翼颌间隙、颞颌关节呈弥漫性感染;无骨质破坏,骨小梁完整.经积极抗炎、止痛等治疗,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得以控制,住院10 d带药出院.2个月后复查头颅核磁共振,病灶消失.

    作者:李新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首诊误诊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随着结核发病率的回升,肝硬化病人中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现将本科近3年收治及由外院转入首诊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癌性腹水,后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者11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芳;吕其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无痛人工流产96例临床分析

    1999年12月到2000年5月,我院妇产科采用一种新方法用于人工流产,达到了无痛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珍;曹思鼎;李莲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现已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凝集,都必然是通过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这条共同通路来实现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占据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断这一后通路而强有力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较阿斯匹林、抵克力得等血小板抑制剂的作用更强.1994年EPIC试验[1]发现,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抗体7E3能明显降低急症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30 d后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及再次行血管成形术的百分率,从而开启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ACS的新时代.

    作者:王芹;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s在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6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CD44s呈阴性表达,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②CD44s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随着乳腺癌的发展,CD44s表达呈下降趋势,而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预后无关.结论:CD44s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但它的表达不能作为预后指标.

    作者:杨振林;曹明智;张加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分为曲唑酮、阿米替林两组,初始剂量为50 mg/d,10 d内加至150~300 mg/d,疗程6周,用汉米顿抑郁量表评定效果.结果:两组抗抑郁疗效相仿,汉米顿抑郁量表总分、几个因子分的减分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曲唑酮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阿米替林组为口干、便秘等.结论:曲唑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贾继敏;周学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胎儿肺囊性腺瘤B超误诊膈疝1例

    1 临床资料孕妇,26岁,既往身体健康,现孕19+4周,妇科查体(-).常规行产前超声检查,B超显示胎头光环完整,脑中线清晰,双顶径4.5 cm,脊椎连续性好,股骨长2.9 cm,羊水深3.5 cm,胎盘前壁回声均质,于胎儿左胸腔底部探及多个无回声区,大约2.1 cm×1.7 cm×1.5 cm,其内可见中强回声.胎心右移,胎心搏动尚规则.腹腔内未探及明显胃泡,但探及少量游离性无回声区,深约2.5 cm.超声提示:①宫内中孕;②胎儿畸形(左膈疝可能性大).后到上级医院复查,并经解剖证实为胎儿肺囊性腺瘤.

    作者:扈利和;张珍珍;马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新近观点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酒精作用等.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1%,80岁以上的人则为9%.房颤不仅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充血性心衰、心肌缺血和脑缺血,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房颤的治疗迄今仍以药物为主,不论在转复心律、控制心室率还是防止房颤复发方面,药物治疗均为主要的措施.笔者复习国内外新近文献,结合40余年治疗房颤的经验体会,对此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张文博;吴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八正散加味结合足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20例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自1998年始,我们采用八正散加味结合足疗法治疗本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王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滴强力宁注射液诱发肝性腹水7例报告

    笔者收集了我院传染病门诊于1998年10月-2001年11月应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90例,发现其中7例静脉点滴强力宁后导致腹水和水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卢炜;李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纯CO2激光与CO2激光并药物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比较观察

    1983-1994年我们用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近万例,对重度宫颈糜烂一次治愈率仅为74%.1995年开始,随机选取101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CO2激光并药物和单用CO2激光进行对比观察,经复查和随访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坤;鞠胜芝;赵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深大呼吸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尿毒症1例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临床表现较复杂,但以呼吸深大、鼻出血为首诊症状者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兰;王丽静;王爱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观察69例冠状动脉至少单支狭窄≥60%的CHD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CRP浓度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CH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浓度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李国平;张文芳;王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50例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并与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感染合并脑梗死时s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sICAM-1水平的增高加重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洪新;杨忠;鹿树军;周晓生;衣香明;郑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